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2020,(1)
正他是抗日名将,也是内战先锋;他曾在功德林接受改造,也曾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我们所熟悉的,是化装成商人的王耀武在寿光被活捉;我们不甚了解的,是戎马倥偬中王耀武的"铁血柔情"……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次,当被问及在众多的国民党黄埔系高级将领中哪几位指挥才能比较出色时,粟裕脱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粟裕接着评点这两位老对手:"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那么,王耀武呢?"  相似文献   

2.
正吴起因为杀妻不被鲁国所容,因为母死不奔丧而不被曾参所喜,狼狈逃向魏国。魏文侯问李克,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然而用兵打仗,即使司马穣苴也不能过也。这就是李克。他相人的眼光,犀利而独到。有一天,魏文侯问李相人之术,李克啪啪啪说了五条,即: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概括  相似文献   

3.
正"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国庆期间热映的电影《长津湖》里中国志愿军战士的一席话让许多观众红了眼眶。"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获得世界尊重,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万多名英雄儿女永远地留在了朝鲜战场上,其中就包括3418名广西籍烈士。今年,自治区党委将"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列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让烈士回家、圆烈属梦想是告慰英烈、关心英烈后代的最好方式,同时也在我区营造了尊崇英烈、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4.
<正>在共和国十位大将中,徐海东被誉为"虎将军"。从北伐战争、黄麻起义,到创建革命根据地,再到抱病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徐海东身经百战。他打仗10年9次负伤,全身共有17处弹痕。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邓小平评价他"对党有一颗红心"。1955年,中央决定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他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原红四方面军因敌人封锁而未过黄河,执行打通国际线路的西行部队被整编为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当时我是师部警卫营班长,负责师首长的警卫工作。1937年9月,部队奉命开往山西前线打击日本鬼子,而将要去的山西省五台县,是副师长徐向前的家乡。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我却偏偏是少年就读了水浒,而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读水浒,留下的还真不仅仅是好汉们的义薄云天。毛泽东他老人家青年时代的行囊中,始终有水浒和三国在,长征时有同志说他:你就靠三国水浒孙子兵法打仗?毛主席反诘道:你读过吗?我觉得这句话也应该是对全中国人民说的,什么洋玩意儿都没有土生土长的东西好使。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论》中用三打祝家庄来阐述唯物辩证法,说得真是精妙绝伦:"《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  相似文献   

7.
读书     
正《"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精装)杨奎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48.00元中国的出路就是现代化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培养战斗队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我军对战斗队思想认识的深化,彰显了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的实践要求。深刻理解把握战斗队思维方式的内涵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意义重大。战斗队思维方式体现着践行强军目标的主动姿态。战斗队思想主要指树立时刻准备打仗的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对于克服忘战懈怠、解决"以不打  相似文献   

9.
<正>9月28日,被刑拘一周之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科主任肖传国向警方承认,是自己雇人袭击方舟子。人们终于等到了他的"阡悔实录"。这份实录的重点有二:一是他承认是他干的——"你就打他个鼻青脸肿都可以,然后我会在网上说,这就是我干的,我派人去揍的他";二是承认出手重了——"打他的目的本来是想打他一顿,第一个人可能打得稍微狠了一点,这也超出了我的预计"。且不用深究其"忏悔"的真诚度,只需将上述两个"重点"稍加分析,就会得出清晰结论。首先,他会主动承认是他干  相似文献   

10.
<正>习主席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他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发展变化,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贯彻落实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是一项系统和长远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部队各级党委机关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切实提高打赢能力。一、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我军是在战火中诞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9,(2)
正@中国小康网:#法国通过禁止打屁股法案#【法国通过禁止打屁股法案部分家长:打是必要的教育手段】2018年11月29日,法国国会通过"反日常教育暴力法案"引发争议。有家长反对:我小时候就被家长打屁股让我认错,为什么我不能打我的孩子?还有家长说自己本来就不打小孩,但被小孩的回答现场打脸。  相似文献   

12.
王琦 《世纪行》2014,(2):48-48
<正>马年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而85后武静的回答就有些"调皮"了,她认为"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2月9日《华商报》)  相似文献   

13.
<正>"抬头见岗楼,迈步行路难,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这是我童年亲目所睹日寇侵华的真实历史写照。如今,我已是耄耋老人,但日寇侵华的罪行,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映在眼前,始终无法抹去。一我亲目所睹,日寇在我故乡(锦丰光明村)为沿港筑一条十几里路的篱笆墙,几天之内,将沿港两岸的竹园、树木疯狂砍光。被征民工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不分白天黑夜,匆忙打起了一条长长的篱笆墙,中国人经过每个巷口,都要被日本鬼子搜身检查。多么荒唐、可恨!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诞辰一百周年。在我孩童的时候,时常听到父老们私下议论:“听彭德怀的话,老百姓就不会挨这么大的饿了。”“彭德怀打仗历害着呢!日本鬼子、老蒋和美国佬都怕他。”“做官就应该做彭德怀那样的官,敢为老百姓做主。”听了这些神秘的议论,好奇...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中国不缺演讲家,缺实干家"。这话不一定全面,却不无道理。有人善讲,大会小会,从不打怵;甚至不用稿子,一讲就是一上午。其实,所讲的话,竟是一些漂亮话。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阶段性的重大发展,也是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石。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条件的重大转折,毛泽东提出了"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军队要随时准备打仗"和"锻炼部队,一是靠打仗,一是靠训练"等一系列论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研究梳理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对于深刻理解我军战斗队职能,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聋公李汉魂     
李汉魂将军,五官端庄,清秀儒雅。耳聋,声大,属下尊称其为"聋公"。耳聋原因据云有二:一、在保定军校就读时打群架受伤;二、战场上被炮弹震聋。余访曾任李汉魂文职副官秦大我,秦告之为将军参加南陈县战役时被炮震聋的。秦大我为广东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之子,年幼时拜李汉魂为义父,善篆刻,长于篆书,九十高龄仍挥毫不止。余问秦大我先生:"李汉魂耳聋否?"大我笑笑答:"不想听的话,耳聋。想听的话,耳不聋。"又言:"吃饭时哨声一响,打仗时炮声一响,  相似文献   

18.
陆志孟 《政策瞭望》2007,(11):46-47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正确的决策一旦作出,抓好决策的贯彻落实,就是广大各级干部的重要职责。不抓落实、不会落实,就是干部的失职和无能。抓落实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努力。从实际工作来看,抓落实必须有以下"五力"作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就这样死在细节误差里。"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但新闻本身却连"底稿"都不打,弄得细节常常不靠谱,这样下去行吗?新闻似乎越来越喜欢拿受众寻开心了,它就是不肯在细节上求真求实。8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了篇《一个央视人的抱怨:网络为何总妖魔化我们》,作者是央视编辑郑根岭;为央视叫屈,关注度很高,读者反响强烈。先说该文本身的一个细节——作者说到央视清  相似文献   

20.
张尚成 《思想战线》2013,(Z1):29-32
春秋无义战。民国的军阀混战同样不是义战。龙云以旧中国新军阀态势登上了历史舞台。龙云因为两件事情可以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一是应了在汤山与朱德的对话,组织了二十余万滇军奔赴抗日前线,同时积极支持滇西抗战;二是抢得先机,开辟滇缅公路,打通抗日的国际援华通道,被誉为"抗日输血管"。习仲勋称赞龙云"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