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29日,田阳县洞靖镇念堂村陇吓屯组长鄂元祥在自家厨房里拧开水龙头,"哗哗哗……"清亮的水一泻而出。"我们屯2015年9月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1座容量为200立方米的蓄水池,现在已经竣工,全屯220名群众都喝上了放心水,大家都很高兴。"鄂元祥自豪地说。自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以来,按照"饮水净化"的目标要求,田阳县洞靖镇全镇上下掀起了一场水源净化行动。据了解,洞靖镇2015年实施的靖安村甫安屯、雪平村甫平屯、多感村多感屯等9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为调查对象,考察田阳县示范实施的"屯事联理"自治制度现状,以行政村的半熟人社会和自然村的熟人社会为理论背景,探讨如何利用自然屯的"熟人"优势构建"屯委"自治的制度合理性,分析"屯事联理"自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2月12日,在一阵阵鞭炮声中,田阳县五村镇五村村甫雅屯贫困户赵彩春一家,高高兴兴地搬入位于田阳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老乡家园"新居。赵彩春的老家在大石山里,离县城40多公里,家里只有几分薄地,长期缺水,自然环境恶劣,来回一趟县城要两个多小时。"以前没想过,本来是想试着报一下名,没想到得了,很高兴……"谈起入住新居,赵彩春很激动。赵彩春一家8口人,夫妻俩养育两个女儿,家里还有父母、妹妹和80多岁的老奶奶。赵彩春的父亲有些伤残,平时靠打  相似文献   

4.
<正>9月的南宁,天蓝地绿,一亩亩黄灿灿的稻谷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何课垣、王秋艳夫妇干劲十足地在稻田里忙碌着。这个2015年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正努力用双手摘掉"穷帽子"。何课垣家位于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中和社区屯东坡,一家四口人,儿子和女儿都在上学。夫妻俩读书少,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充裕的发展资金,平日里就是靠种几亩地和打点零工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家人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砖瓦房子,生活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相似文献   

5.
韦敏  韦哲 《当代广西》2012,(17):25-25
8月,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六想屯17户86位瑶族同胞欢天喜地地沿着崎岖陡险的羊肠小道从山坡上搬迁到山下的新家园居住。从此,他们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极为简陋的茅草房。新家园里安装了电视接收器和自来水,还修建了直通山外的柏油路,再也不用担心安居难、饮水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韦文孟 《当代广西》2014,(19):50-50
正挂灯笼、贴对联、放鞭炮、唱山歌、吹唢呐,7月31日,百色市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穷村更二屯全村22户92人统一喜迁异地安置点的新居,大伙儿像过节一样高兴。"老加,你一定要到我家坐坐!"大伙儿抢着请村支书谢志加到家里作客。他何以成为座上宾?"我叫志加,意思是我的志向是加倍努力工作,让村容村貌变化加快,让大伙儿收入增加,生活更加幸福……"2011年,谢志加被推选为村支书,就职演说时,他亮出了他的"加法","老加"因此得名。三年来,谢志加的"加法"让陇穷变"陇琼",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728元,比2010年增长2867元,被评为"自治区和谐村屯"、百色市首届"十大美丽乡村"。出面+出力=变化加快陇穷村有7个自然屯,185户,759人。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三月的百色市田阳县露美片区,干净而平坦的公路把片区的各村串了起来,道路两旁的番茄基地里人头攒动;风貌改造初步完成的布露屯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林立;异地搬迁点宝市屯里轰响的勾机正在平整土地。昔日那片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不见了,露美露出了美丽容颜!全国人大代表、露美片区联合党委书记罗朝阳激动地说:"露美已今非昔比了,我们有信心在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的关  相似文献   

8.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8,(11):5-5
灾区新家园现在,随着第一批正规过渡安置房的正式投入使用,所有的疑虑和担心都可以解除了;新的灾区安置点不仅没有脏乱差.而且还是生活设施齐全、物业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新社区。  相似文献   

9.
<正>新修通的水泥屯道干净整洁、一座座乳白色房屋错落有致;漂亮的花园式休闲广场上,孩子在嬉戏追逐,老人在运动器材上健身,屯后青山如黛,山脚泉水潺潺……这是1月21日,笔者走进最近获得"自治区森林村庄"荣誉称号的天等县天等镇百灵村上屯看到的情景。发挥大石山区特色,打造生态乡村,椒乡天等处处是美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以前,没有通水泥路的时候,我们屯几百名群众出行都是靠步行,每天翻山越  相似文献   

10.
作登瑶族乡陇穷村陇穷屯是百色市田东县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石山村,39户186人,全是瑶族,人均仅有耕地0.2亩,是田东县特困村。"无水无路无土地,木棚六面透寒气;家家户户穷兮兮,收入忽略可不计;遥想出路何处去,望天望地唯叹息",这是瑶寨陇穷曾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现在,任何时候任何人到仙桥屯参观清洁乡村工作,都可以见到干净整洁的村貌。"天等县上映乡党委书记李日泽谈起该乡桃永村仙桥屯清洁家园的成效,满面笑容,"群众主动性非常强。"仙桥屯有42户195人口,采取"一联十"的做法推进清洁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白天村民们都忙着春耕生产,晚上趁着他们有空,我们到村里,跟群众聊聊天,听听他们对开展生态乡村活动有什么想法。"最近,田阳县那坡镇政府领导班子来到那芘村那吉屯,听取村民对生态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听到镇政府干部来夜访的消息,30多名群众自发聚集到屯里的篮球场,七嘴八舌说情况。"要是村里能种植一些有  相似文献   

13.
正走进新民屯,只见村道干净整洁、家禽成群结队、田野里春耕的场面热火朝天。曾经的荒地如今变为花红柳绿,土墙茅屋如今已成为一栋栋现代化的小洋楼,坑坑洼洼村道如今已是宽敞明亮的平坦大道……新民屯每一处的改变都印证着发展带来的蜕变。新民屯村民王玉雪说:"我们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全靠党的引领,如果没有党,我们如今还住着土墙房呢。"新民屯是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大河村的一个苗族村寨,全屯有36户165人。昔日的新民屯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因村民思想不开阔,全村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新民屯群众转变观念,克服困难,将这个"隐  相似文献   

14.
玉秀辉 《当代广西》2014,(12):35-35
正"这里还是农村吗?"最近,笔者前往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联绥村渠仔屯采访,所见所闻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只见5米宽进村道路平直且整洁,农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敞开式的铁栅栏围墙里绿树红花。"以前的渠仔屯真是有新屋而无新村!"屯长黄力保介绍:渠仔屯位于渠黎镇西南,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屯有202户736人,耕地1万多亩,以甘蔗、西瓜种植为主,每年入厂原料蔗3万多吨,年人均纯收入1.1万元,2010年前后全屯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宽敞的楼房。但以前由于没有整体规划,缺乏对公共设施的管理。"以前,我们屯真的很脏,村道上的牛粪啊、小食品包装袋啊到处都是,厨房、猪牛栏乱搭乱建,柴火杂物等占道堆放,  相似文献   

15.
正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作为贯穿农村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创新实行"1+3+X"基层治理模式。"1"即一个"支部建在屯上"的党组织网络,把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从村延伸到屯,将支部建在屯上,全区1286个自然屯共组建屯党支部844个、屯委会1229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屯委会在屯(组)全覆盖;"3"即由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委员组成的工作团队;"X"即由老党员、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志愿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田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老乡家园",一栋栋白色高楼整齐排列,宽阔笔直的水泥路穿插其中,一棵棵小树苗挺立路旁。贫困户赵显才家住小区2栋7楼,进门便是客厅,客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圆桌,进门对面墙壁上挂着液晶电视机,冰箱和饮水机倚墙而立。小小客厅里,各种生活用具充斥其间,虽显散乱,却透着家的气息。"房子有76平(方)米,三房一厅,布局合理,基础装修也很到位。"赵显才说,年初刚搬进来时,墙壁都粉刷好了,水电都通了,门窗也都装好了,拎包就可入住。最让赵显才开心的还是周边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小区楼下有便民超市、药店,  相似文献   

17.
<正>早听说扶绥县昌平乡石丽村屯楼屯生态美景如画。1月9日,笔者和几个同事一道去屯楼屯,寻找这个仅有130户人家500来人的小屯实施生态乡村建设后的蜕变。给我们做"导游"的,是崇左市委组织部派驻石丽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陈立志和村党支部书记方纯意。刚到屯楼屯村口,路边一间新房子旁伫立的一块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牌子上边写着"饮用水源保护区"字样。"石丽村整个村都属于干旱石山地区,地下水匮乏,群众多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屯目前发展的重点是抓好旅游开发,群众致富的希望也在旅游开发。"9月25日,笔者随大新县全茗镇驻顿周村干部到顿周村古光屯采访时,屯小组长梁胜英说。古光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条水面宽15米左右的河在屯前缓缓流过;山上溶洞众多,洞内钟乳石林立,造型奇特;屯周围山高林密、常年碧绿,可以说是鲜花四季有、鸟语时时鸣。游客来了,既可乘舟泛游、戏水垂钓,也可钻洞欣赏钟乳石、  相似文献   

19.
李玉华 《当代广西》2013,(14):22-22
<正>6月16至21日,自治区党校第28期中青班共53名学员在田东县思林镇广养村内养屯开展为期一周的"群众观教育"活动。图为学员与当地群众共同劳动,清洁乡村。  相似文献   

20.
<正>新开的山路没有车驶过的痕迹,路面满是棱角分明的石块,这是从凌云县下甲乡政府到峰泮村浪平屯的路上,王杰和"百色助学网"的义工一行三人在艰难地行走,他们要把"金秋助学活动"募集到的助学款送给刚刚收到广西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田晓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