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2013年年初,在建设“美丽中国”指引下,我区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用8年时间依序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活动。4年来,随着“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愈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正在八桂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把乡村建设成壮乡儿女的乡土乐园,留住美丽广西的独特记忆,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建设生态乡村要充分利用广西乡村悠久的稻田耕作历史、优美的山水田林和多彩的民族乡土风情,形成独特的美丽风格和生态个性,塑造出有广西历史内涵、八桂地域特色和壮汉苗瑶侗等民族特点的美丽家园,让5000多万壮乡儿女寻到回家的路、系住浓浓的乡愁。  相似文献   

3.
<正>一口气读完了第21期《当代广西》"本期关注"的《八桂大地的"美丽乡愁"》一组报道,不禁心潮澎湃,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带来的巨变叫好,也为党员干部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高声点赞。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动腿动手,不怕脏、乱、苦,用自身行动带动村民积极清洁乡村环境,还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扭转农民群众污水乱排、垃圾乱丢的观念,树立科学文明清洁的生活生产理念。此外,党员干部还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初,一场"美丽新风"在八桂大地的广袤乡村悄然刮起。6年来,这股"新风"驰而不息,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沉疴宿疾,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一个个亮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一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开展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规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有条不紊推进建设。如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让八桂乡村实现了从清洁到生态再到宜居的脱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基层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要顺应自然,留住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山水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是要不填湖、慎砍树,就地取材造景,随坡就塆植绿,让乡村融入自然。至于"乡愁",不管你想与不想,故乡在哪里,乡愁就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八桂乡村刮起了一场"美丽飓风"。不到一年时间,这"飓风"就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脏、乱、差,一个个清洁靓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美丽飓风"就是"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谋划广西农村美好未来的重要决定。《"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明确提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分四个阶段——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十二五"期间,清洁乡村阶段顺利收官,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4月,在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大背景下,八桂大地一项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响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活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应运而生。自治区党委出台文件明确通过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梯次依次推进,"这是广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格最高、影响最广泛、最受群众欢迎的一项活动。"近5年来,乡村建设的画笔在八桂大地豪迈挥洒,两年一场攻坚  相似文献   

8.
正情景重温2013年初,一场"美丽工程"席卷八桂大地,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建设"美丽中国"决策部署,立足区情农情,决定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以之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全区"三农"工作。2013-2014年,从"清洁乡村"起步,清洁了家园、水源和田园;2015-2016年,"生态乡村"接力,绿化了村屯、净化了饮水、硬化了道路;2016年7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正式实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4月,八桂大地刮起了"美丽旋风",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大行动美了乡村的"脸"。如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正全面进行集中整治,到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农村环境面貌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广西一年"大变脸""村容变了样,难怪走错路。"象州县寺村镇喜力村在外务工3年的刘菊萍回家  相似文献   

10.
<正>乡愁是人生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如何留住"美丽乡愁"?《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栏目《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一文给出了答案:留住乡愁需产业支撑。生态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日子,即要"面子",也要"里子"。《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介绍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象州县发展绿色林果业、容县发展循环农业等一系列举措,把生态乡村建设融合到发展新产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将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初,一场"美丽风暴"在八桂乡村悄然刮起。6年间,"美丽风暴"驰而不息,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沉疴宿疾,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从2019年开始,我区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在巩固提升从2013年起分阶段开展的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重点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刊登的《八桂大地的"美丽乡愁"》系列稿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消灭城乡差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美、农村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为减少贫困作出了贡献。文中好经验启示我们:生态乡村建设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需立足实际,发展富民产业,增强村庄发展内动  相似文献   

14.
刘根生 《群众》2014,(3):58-58
<正>在今年江苏省"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千万别让大拆大建毁了美丽"乡愁"。有位省政协委员称: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地城乡也出现大拆大建,部分古村落、民俗文化、乡土风貌等正在消失。以盐城为例,小城镇建设普遍"千镇一面";古村落、农耕文化急剧消失;村镇常住居民显著减少,乡村吸引力严重减退。同时,植被减少,清水变浑,土  相似文献   

15.
正"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绵长的乡愁情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将传统村落保护列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从2013年4月开始,旨在进一步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在八桂大地展开。现在,维护美丽的村容村貌成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洞尾村村民的自觉行动,村里形成了一个铁的制度:每周每户出一个人进行大扫除,每天都有一个人义务清洁村里的卫生。  相似文献   

17.
代表微语     
<正>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建议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在高山区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和农游民宿区,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三明市人大代表苏启绵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5,(6)
笔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深有感触,提出"要建设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必须紧紧扭住村镇规划这个关键",简明阐述了八个"狠抓"——"狠抓深化、狠抓控新、狠抓主体、狠抓卖点、狠抓本钱、狠抓特色、狠抓节奏、领导狠抓"的村镇规划建设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循着中国"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指引,2013年,我区开启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大幕。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以"清洁乡村"为开端逐渐铺展开来;一项践行"美丽中国"的民心工程,在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中不断走向深入。携起手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我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党员群众对活动满意度高达98.7%。一项民生工程,在热火朝天的实践中走入群众心田;这项民心工程,如何继续走向深入?11月14日,我区召开"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自治  相似文献   

20.
廖婧 《当代广西》2014,(24):M0002-M0002
正在全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转段升级为生态乡村建设之际,《当代广西》第21期刊登的《八桂"绿"田园》一文,聚焦我区一年多来在清洁田园上取得的成效,体现了刊物的策划意图和编排的导向意识,主题鲜明突出。亲历我区"清洁乡村"工作的干部群众,读后能对照自己工作推进和完成的情况,该"补课"的及时"补课",为清洁田园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