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围绕人的解放而展开。人的需要是推动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点。认清矛盾的客观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化解矛盾、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动力论及其中国化演进彰显了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也显示了其文化转向的当下趋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思想内涵、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对于把握时代发展动力的文化转向这一关键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理论创新和"中国梦"实现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建波 《工会博览》2011,(10):85-8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作为一种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动思想新解放,社会生产力新发展。”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用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较好地推进了工会工作理论、体制的实践和创新,使余姚市电影发行放映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系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其活的灵魂是深化认识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抓住这三条,立足时代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自身活的灵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信仰多样化的形势下 ,党和政府应当大力倡导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提炼和升华的理性信仰 ,它为人类提供了终极价值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一定的“恒久性” ,人类可以向它无限趋近 ,也许永远不能与它重合 ,这正是我们的信仰所在。  相似文献   

5.
朱豪 《工会博览》2009,(6):19-19
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思想上的大解放和观念上的大转变。今后,要推进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必须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作为做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机制,破除发展难题上继续解放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其类型、内涵不仅相当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性,既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严重斗争,又孕育与生长着社会信仰发展前进的积极因素.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信仰危机"是传统信仰观的艰难嬗变.而能不能有力地批判与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自觉地清除传统信仰思维的深厚影响,恢复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再铸.  相似文献   

7.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宗旨。作为这一理论中国化的滥觞,毛泽东不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开创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政治前提,而且发起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运动。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及其实践探索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智慧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思维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领域的实践诠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具有一种逻辑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在存在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终极价值三个方面的统一;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以中国的社会实践为基础,都是在深刻把握真理和实践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过程中,为人类解放和自由服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形态彼此之间的前后继承性和一脉相承性,都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内在领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最高政治原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与社会公正理论,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时代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执政党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执政的重大考验.所有这些,都提出和引发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这些新问题既提出了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构成了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对时代呼唤积极回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的重要性,就在于明确指出和阐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和发挥什么样的先进性以及如何保持和发挥这样的先进性问题.因此,先进性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有待于进行系统阐发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之所以能深刻地改变世界是因为:它创立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方向和道路;其理论品质使其能够超越历史和地域局限,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是因为:它在解决中国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能够准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能够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指引中国成功实现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转变是因为: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一个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更重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解决国际问题放在了突出地位,使中国为人类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思想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根本保证,解放思想能够避免教条主义的左的歧途和全盘西化的右的危途,开辟出建设、巩固和发展具有各自民族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思想解放需要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价值,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实现全方位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战略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民主讨论的气氛日趋浓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步落实,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层出不穷.同时,形形色色的国外社会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国人的思维观念、话语系统、价值判断、行为趋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锋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请有关专家围绕"'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包括: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把握历史方位,洞彻中国实际;摸准时代脉搏,凝练结合路径;立足本国实践,实现理论创新;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这五个方面彼此关联、相互促进,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科学精神。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探究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在指导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一种思想理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支持,实现真正的、深层的大众化,不是单纯依靠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大众性就能够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并与客观环境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需要扎根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架设起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而桥梁的架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系统的、多层面、多领域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崇高职责。理论创新呼唤着科学的创新精神,科学的创新精神体现了认识的客观辩证性与追求真理的求真务实性的辩证统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警惕理论创新中不科学的方法,避免"创新"的误区和陷阱。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治党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包括: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注重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备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协同推进等.这四个方面内容构成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制度治党思想体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制度治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来治党、怎样进行制度治党的问题.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 ,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善于对历史、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邓小平 ,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从时代主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等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七月一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是一部丰富经验与深刻理论融于一体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新世纪的行动指南."七一讲话"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篇讲话本身便是与时俱进的典范,其中对国际问题的阐述凝聚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体现了理论创新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