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事是指关于人和船在何种航行环境下进行哪些水上活动的事务。为了有效应对人类在利用和经略海洋过程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威胁和海上安全挑战,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于海洋安全的海事保障,并进一步兴起了以海上安保与海洋环保为主要内容的海事合作。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有关各方必然将面临一系列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中国与相关国家产生了提供充分海事保障与加强国际海事合作的现实需求。对于中国海事来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可以从大国协调与机制完善、规范重塑与标准修订、国际交流与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寻求建立一个涵盖重点港口、支点国家与辐射对象的国际海事合作网络,这将会有利于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建设,有益于促进中国周边外交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推动大国间的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是其安全保障问题。虽然安全合作并非"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但"一带一路"能否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环境密切相关。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海洋安全环境的关键性区域,"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有两条涉及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海洋是中国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各方都需要和平稳定的海洋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双方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基础。在海洋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议题及方式,以海洋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增量来培植各方的政治与安全互信,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塑造良好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平台,以构筑和保障海洋互联互通网络安全为合作目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以从保障海洋航道安全、打击海洋跨国犯罪、实施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和海洋自然灾害救助、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等领域做起,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海洋安全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3.
效益评估与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两个方面。在预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潜在收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现实的各种安全风险。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因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也包括长期困扰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风险。这两类安全风险尽管性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客观地认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从综合安全的视角来管控风险,才能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障中国企业获取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苏哈托时期诞生的“群岛观”和佐科维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都深刻影响着印尼海洋政策的构建路径和取向.这些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战略构想不仅植根于印尼历史上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并且与地区秩序、区域大国和中等强国身份,以及国内政治背景等现实利益诉求息息相关.从“海洋的领土化”的“群岛观”到“领土的海洋化”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构想路径的变化,而且也是近年来印尼在应对与周边国家海上冲突和争端时所采取的政策和举措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配合该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金融机构。俄罗斯政府加入了亚投行,也愿意在欧亚区域与中国的丝绸之路项目进行合作与对接。但在俄罗斯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能从中获益,也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会被边缘化,特别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把"丝绸之路"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现实性,不仅会带动中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推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高调重返亚太,实现美国所谓的战略再平衡。美国主要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并且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一种进攻性的威慑姿态,确保中国不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本文从威慑理论的内容入手,从实力、意志和信息沟通三个方面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实施军事威慑的有效性。并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青年人口的大量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青年失业、贫困、健康危机、犯罪以及极端主义等现象的凸显,使得该群体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安全隐忧。本文以菲律宾为例,在借鉴现有青年潮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青年人口结构、菲律宾的社会文化特点、国家治理能力以及全球化转型的国际环境四个层面着手,分析菲律宾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青年危机的产生以及青年参与暴力冲突尤其是极端主义活动的原因,探讨菲律宾发展与安全框架中青年的角色。从中可以看出,各国政府在充分利用青年人口优势促进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青年危机带来的安全威胁,注重疏通和引导,通过制定积极的青年政策,给青年赋权,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政策的主流,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一场方法论革命。近年来专家学者在"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两者关系方面,主要有三种观点:制度"自然生成"论和改革"摸着石头过河"论,制度"人为设计"论和改革"顶层设计"论,两者辩证统一论。各方观点皆言之成理,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人以启迪。要确保改革深化和成功,应科学地把握摸着...  相似文献   

9.
“理想化”与“妖魔化”——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秀芳 《德国研究》2002,17(1):53-58
本文追溯了西方对中国漫长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国际会议暨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于2012年12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举行。来自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中东欧多国驻华大使,以及来自欧盟使团、其他驻华使馆的  相似文献   

11.
文峰  谭佩琳 《东南亚研究》2023,(1):87-105+157
拓展利益是全球化时代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欧盟作为“规范性力量”的国际行为体,扩散规范是其拓展利益的重要方式。欧盟在与东盟的规范互动中,以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动力,推进经济关系融合;以增进互信和共同安全为目标,加强政治与安全合作;以人本理念为倡导,提升欧盟文化与国际影响力;以民主与人权为内核,推广欧盟核心价值观。在与东盟的规范互动中,欧盟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利益和影响,而且显示了区域间主义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特征。随着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的深度调整,欧盟规范性力量的基础出现松动,规范扩散的多边主义环境发生变化,东盟的规范需求与区情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尽管欧盟的规范性力量在双边关系互动中仍具影响力,但欧盟也需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作出积极调整,不断探求契合欧盟与东盟关系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江户时代初期朱子学方兴未艾,但以山鹿素行为首的古学派却已经展开了对朱子学的批判,主张回归原始儒学的思想。一般意义而言,儒学主要是指孔孟之道,即孔子、孟子的思想,但山鹿素行古学所提倡的是回归到周公、孔子的思想。基于对山鹿素行古学与孟子思想间关联的探讨以及对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山鹿积德堂文库"所藏平户山鹿家的清本资料、岩波书店版《山鹿素行全集》(全十五卷)、山鹿素行先生全集刊行会版《四书句读大全》的整理,可知孟子思想是山鹿素行古学的重要构成。特别是从"天命"到"民本"的论述,不仅体现了山鹿素行的古学与孟子思想间的关联,还反映了日本江户时代儒学逐渐日本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伍斌 《美国研究》2020,34(2):141-160
香港大学徐国琦教授近期出版多部著作,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化和国家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徐国琦教授对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徐国琦教授通过中国对国际体育的参与,透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他提出的“共有的历史”,在推动中美关系史、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处理未来同美国乃至世界的关系富有启发。不过,要更有效地发挥“共有的历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概念、内涵、边界等方面需加以界定,其与国际史、跨国史、全球史等学术理念的关联与差别也需详细澄清。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的阶段,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从治理实践看,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但是有了制度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把握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和关键点,要警惕制度主义,防止出现制度绝对化、制度僵化、制度效能弱化等风险,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大限度上发挥制度优势,最高程度上提升治理能力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和"一带一路"涵盖的重要区域之一,东盟则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注入了"平等协商""互助共建""开放共享"新理念,搭建起"系统化工程""跨国工业园区""优势产业合作""多元化创新"与"战略对接"新平台,建立了"决策与对接""市场化运行"与"跨国联通"新机制。同时,"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推进面临来自东盟国家内部民族主义滋长和域外大国力量干扰等因素的消极影响。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中,中国需要更加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发扬奉献精神和展示必要的宽容胸怀。  相似文献   

16.
在17-18世纪的日本,“复古”成为当时的主要思潮,其中又以荻生徂徕之学说最为新锐,影响也最广。梳理徂徕学的理论构建过程可见,荻生徂徕吸收王世贞等人的古文辞学与“六经皆史”说,并对其予以阐发,最终构建了“不需训诂、六经直读”的学问方法。这不仅为江户儒学贡献了新的研究范式,还促进了东亚世界对日本儒学的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日本在垃圾治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垃圾公害问题曾一度非常严峻,日本各地爆发了多起被称为"垃圾战"的反对建设垃圾处理场的民众运动。随着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运动的推进,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再生利用观念不断提升,日本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模式走向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资源再生的循环型社会。日本的垃圾治理靠的是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环保宣传和教育的持之以恒以及民众对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运动的广泛参与。进入21世纪,各级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市民等作为垃圾治理的主体,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的"多元协作"~①模式,将日本的垃圾治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政府引导、市场激励、民众参与的垃圾治理多元主体的协作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中亚地区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各主要大国纷纷采取“小多边”的合作新模式与中亚国家展开互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域外大国相继同中亚五国构建了“C5+1”机制。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俄三国的“C5+1”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共性在于这些机制都是以自身与中亚五国的利益契合为构建的基础,以元首峰会和外长会晤为主要对话形式,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卫生为主要合作领域;差异在于机制的其他对话形式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内关注的议题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外关注的其他领域不同,以及对外联系的对象不同。而通过纵向剖析可以发现,三国构建的“C5+1”机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机制间形成了复杂的竞合关系。这意味着各机制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又无法排斥其他机制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运行。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发挥和扩大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补齐机制短板,保证中国-中亚机制的稳健运行,以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195 5年 9月 10日 ,日本顺利地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面对“入关”后的挑战和机遇 ,日本政府及时地调整了产业政策 ,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本文在回顾日本“入关”前产业政策的基础上 ,分析了“入关”后其产业政策的变化 ,以及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并就其对中国“入世”后产业政策的调整与落实 ,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入关”前的产业政策“入关”前 ,日本主要针对产业育成和经济自立 ,采用了“倾斜生产方式”和“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二战使日本几乎变为一片废墟 ,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过着“竹笋式”的生…  相似文献   

20.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活勒斯坦提供了一种研究世界经济, 特别是世界各国丙工化历程的独特视角。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 国经济逐渐融入沃勒斯坦所说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制造”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生产者、 商家、消费者离不开的商品,就产品的产值而论,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工业基地,排在美国、日 本和德国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本文将以世界体系论观点分析中国世界工厂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