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审判实践中,城镇私房买卖纠纷的起因和争议的焦点往往表现为:当事人订立了买卖合同,但未办理过户登记,该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关于城镇私房买卖“过记登记”的法律性质,理论界有要式合同说,广义要式合同说,物上债契约说等。笔者认为城镇私房买卖过户登记是履行买卖合同的方式,是一种物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四个方面尚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即:1、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与房产登记效力;2、房屋二重买卖中的登记效力问题;3、房屋分期付款买卖中的登记效力问题;4、房产抵押中的登记效力问题;结合不同的主张,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抛砖引玉,并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一人多户"是当前户政部门在人口管理中面临的现实性难题,它的出现和发展破坏了户口登记的真实性和公民合法身份的唯一性。"一人多户"有其自身的表现形态、主要特性和产生原因。只有从组织、法律、制度、管理、机制、方法和技术上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治疗"一人多户"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4.
在禁止流押、流质的背景下,学者对买卖型担保的解释路径进行了诸多尝试,但并未形成共识,对各种路径进行梳理及分析实属必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买卖型担保合同仅具有债权效力,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通过买卖合同实现债权担保。债权人所获得的所有权是担保性所有权,因此在所有权变更登记后,得就该担保标的优先受偿。基于买卖合同而履行的房屋备案登记行为或预告登记行为等合同公示方式,虽未使买卖型担保具有物权效力,却已使合同具有了对世性,在功能上为主债务届清偿期后债权人就房屋优先受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分散登记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突显,多部门登记与分散登记的体制与市场经济要求的权责明确清晰原则存在根本上的冲突,愈发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亟须统一不动产登记范围、机构、一般程序、登记类型和查询制度,构建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条件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适用的前提条件是无权处分的存在,而无权处分应当是名义上的权利人处分了登记于其名下的不动产,但实际上其并非实际上的权利人.实践中屡屡发生冒充房屋产权人出售"二手房"经过户登记给第三人的情形,因冒充者不是不动产登记薄上记载的合法权利人,其无权发动物权变动,故不应属<物权法>106条规定的无权处分之情形,第三人无权主张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正确理解无权处分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是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正确适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线下培训转为线上直播培训给培训管理工作带来新变化。线上直播培训具有方便快捷、人均培训成本低的优点。也存在着仪式感差、参与感弱、不利于互动式教学、培训管理工作强度大等问题。为做好线上直播培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党建"一岗双责"培训班线上直播培训项目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运用行动学习理念,注重复盘和反思,形成了培训经验和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8.
司法机关以占有对抗主义为要旨对"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法律续造并不能有效弥补合同法第229条的漏洞,而纯粹的登记对抗主义则可能导致"买卖不破租赁"滑向"买卖破除租赁"。未来《民法典·合同编》的制定当以租赁期限区分长期与短期租赁确立以占有对抗主义与附条件的登记对抗主义相结合的规则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9.
商品房买卖登记包括商品房预售登记和房屋产权(所有权)登记两种类型。商品房预售登记使债权具有物权性,房屋产权登记旨在发生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力。通过对不动产登记的理论及各国的立法例的研究,分析了登记与房屋买卖合同的关系:产权登记与房屋买卖合同相区分,不影响合同的效力。针对我国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品房买卖登记包括两种类型 ,即商品房预售登记和房屋产权 (所有权 )登记 ;商品房预售登记使债权具有物权性 ,房屋产权登记旨在发生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力。通过对不动产登记的理论及各国的立法例的研究 ,分析了登记与房屋买卖合同的关系 :产权登记与房屋买卖合同相区分 ,不影响合同的效力。针对我国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确立由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会保险费模式的背景下,需要澄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角色、职能和相关法律问题。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过信息登记、社会保险费征缴、权益记录、待遇支付、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职能。本次由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改革,实现了社会保险机构创办之初"政事分开"的政策目标,有助于社会经办机构作为社会保险合约保险人与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之基本地位回归。对此,还有必要从"政策之治"走向"法律之治"。具体而言,在新一轮《社会保险法》修改中,应明确社会保险机构的法律属性,整合现有规范性文件,保障征缴职能与监督检查职能转移,完善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这不但在我国的<物权法>中有所体现,也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中得到进一步细化.不动产物权登记简称为不动产登记.从不动产的权利属性上看,不动产登记制度应当属于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制度,这一点已经得到大多数法学专家和司法实务部门的认同,而不再像以前很多人理解的是一项行政管理制度.鉴于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不仅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全国人大亦尚未制定出基本的法律以供遵循,就当前有关不动产登记的制度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全面剖析不动产登记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其中的利弊,可为下一步制定详尽的不动产登记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GSS2010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对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检验了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均对农民政治效能感起到正向的影响;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尽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比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的政治效能感要高,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是完全由城市务工经历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大众传媒使用、日常学习、政治参与产生的。为此,要加快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以长期居住地为基准的城乡居民政治参与权制度,拓宽流动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流动农民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审判实践中 ,一房几经买卖而始终未办理权属登记的情况并不鲜见 ,如果仅以权属登记为合同的生效要件而确认几个买卖合同均无效 ,极不利于经济关系的稳定。房屋买卖合同只要符合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且没有合同法规定的无效情形 ,就应为有效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未办理权属登记而主张合同无效的 ,不应予以支持。若当事人协议或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应由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或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5.
回迁权是被拆迁人在丧失原有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后请求回迁原址入住的一项民事权利。然而。“回迁难”是近几年城市房屋拆迁纠纷和群众上访事件中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也往往是困扰法官裁判个案的难点。司法实践中,应将已经成熟的商品房买卖预告登记制度移位于拆迁法中,制定回迁房的强制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年以后成都的二手房价格和成交量变动情况为主要反映内容,深入分析调控政策对成都市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影响,通过构建VAR模型做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最后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影响,短期内政策达到了调控效果,但在长期政策效果却不明显。其他调控政策中,土地供给政策对二手房价格和成交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批效率关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形象的改善和地方投资环境的优化,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广东省J市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已有实践的调查发现,该市目前仍存在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有待加强、审改工作缺乏统筹、部门衔接不够顺畅、信息化水平滞后等突出问题。需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打造"一网式"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中央编办1月21日发布《中央编办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土资源部指导监督全国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法律法规草案,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后,按照人随时走的原则,适当加强国土资源部相关机构和人员,在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的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或政策体系。社会保障,对于个人,是一张“安全网”;对于社会,是一架“稳定器”。社会保障之所以能够发挥这种独特作用,就是它能把从所有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征缴上来的费用,运用“大数法则”的技术,使所有参保者在遇到风险时都能得到经济上的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市(通讯员刘丹丽)2017年3月,柳州市全面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以来,率先在广西实现全民参保登记APP客户端信息登记的智能化管理,手机APP结合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通过手机采集个人姓名、身份证、参保信息、就业情况等基础信息,直接在移动终端上登记、录入,最后以登记对象电子签名的方式确认来完成全民参保人户调查工作.柳州市人社局通过与多部门联动,将已参保人员数据与公安、卫计委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筛查出全市45万多名未参保人员信息,并组织街道(乡镇)或社区(村)工作人员入户对未参保人员进行参保信息的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