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东南亚区域主义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主义是关于国际区域合作的思想与实践。东南亚的区域主义是在本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要素的基础上 ,依托东盟的框架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主要是 :(1)在个别的国家利益和集体的区域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 ;(2 )以民族抗御力为基础加强区域抗御力 ;(3)协商达成全体一致 ;(4 )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论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兴起与东盟意识的增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兴起与区域主义意识的发展,指出东盟历经30余年的不断整合与协调,已逐渐培育了一种区域合作的"东盟意识",形成一种兼顾彼此利益的风尚.不断增强东盟意识是21世纪东盟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3.
石油在印尼经济中的角色曹云华译应该承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原石油对印尼的经济发展和成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石油收入和它对政府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从石油气收入在政府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可以看到它对印尼经济的重要性。70年代的政府收入中的国...  相似文献   

4.
王传兴 《当代亚太》2011,(5):28-41,27
区域主义的启动和深化受区域内外安全环境的影响。欧洲区域主义的启动和深化与其内外安全环境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而它得以历经冷战而不衰,并在冷战后进一步强化。比较而言,北美区域主义的深化与其内外安全环境总体上都是负相关关系,因而北美区域主义至今基本上仍仅限于经济领域。与北美区域主义类似,东亚区域主义的深化与东亚区域内外安全环境也基本上是负相关关系,但不同的是,由于东亚区域的内部安全环境是竞争性的,因此东亚区域的共同体感觉虽然呈日益强化之势,但总体上说是脆弱的。东亚区域主义的深化不仅受区域内部安全竞争的挑战,还受到区域外部的竞争性安全环境———区域间大国和全球大国安全竞争———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观念认同对地区秩序建构有着重要意义。观念认同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进而改变或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地区秩序建构中起到了"路线图"和"粘合剂"的作用。地区行为体之间的观念认同决定了它们互动的形式和态度,界定了地区秩序的自我属性,框定了战后地区秩序的建构原则,因而成为建构地区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首倡的新安全观与东盟主张的地区规范产生了积极互动,推动东亚观念结构由洛克文化向康德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南亚政策调整演变中的大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50多年来,在日本东南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是主导性的,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的影响则是问接的,主要反映在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日本东南亚政策调整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美关系由普通大国与超级大国的关系转变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双边关系中竞争的一面在上升。与之相应,国际秩序已经成了两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国际秩序问题在中美两国的国际战略中都占有重要位置,然而,两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变革国际秩序的诉求又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两国在国际秩序变革上虽然有合作,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中美国际秩序竞争的核心内容是领导权问题,而领导权之争的本质是两国意识形态竞争,这种竞争目前表现为"两个秩序"之争,即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国内秩序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结构性矛盾,对两国战略关系走向发挥着重大影响。破解中美秩序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都需要用合作主义来指导双边关系发展,通过合作来管控在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确保两国不冲突不对抗。  相似文献   

8.
印尼海啸灾难给本国造成了生命和财物的严重损失,对国内政治、经济和遏制分离主义运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日、澳等大国在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救援背后怀有政治和军事意图,而这对东南亚地区将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有待人们去观察。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中,东南亚各国的对华友好协会是这个地区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民间桥梁,而华人精英则不同程度地在各自的协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有的在前台起主导作用,有的在幕后起主导作用,有的担任辅佐角色,也有协会华人尚处于缺位状态。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公共外交中,各国的对华友好协会可以作为公共外交的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国竞争与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悦 《美国研究》2020,34(6):89-109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东南亚国家携起手来,团结协作共同抗疫,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造成的"东亚悲剧"阴影对东亚区域仍产生消极影响,但东南亚国家能够超越发达国家主导的"新区域主义",积极推行"开放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运用超越"雁形模式"的"平轴模式"概念,可以更好地解析东亚国家强化区域认同,加强互信互助,推动联合抗击疫情的制度化区域合作进程.而泛东亚的"胡桃模式"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东盟+中日韩"合作内核机制及其与区域外重要国家协调的外壳机制构成的双层跨区域合作的复合型框架的建构.在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中美两国应建构一种"双核模式",以防止滑向冲突,积极地相向而行,共同管理好太平洋这台巨型电脑.新冠疫情中的种种乱象预示着西方主导的平面全球化行将终结,东南亚以及东北亚区域的机制化合作将有助于加强亚洲各区域的聚合,促进世界形成区域间相互连接与合作的立体性网络化全球社会.  相似文献   

12.
“安全复合体”与区域秩序建构:一种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巴瑞·布赞的最初定义出发 ,分析了新兴的“安全区域主义”和“新安全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安全复合体”理论的“古典”和“修正”版本的基本内核 ,并重点阐述了不同理论方法对“安全复合体”内区域安全秩序建构主导模式的不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和日本紧随其后强化其在东南亚的存在,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日益明朗。美日"重返"东南亚使得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不仅面临着更有力的竞争对手,经济外交为中国崛起带来的安抚效果也大打折扣,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策略则加剧了大国的竞争效应。为此,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外交的能力,通过寻找各方利益契合点、灵活运用正负面经济手段、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区域公共产品等方式来维护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区研究层次的两个变量,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地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的自愿选择与共识,这种运行方式维护了地区所有成员的利益,从本质上保证了地区秩序的有效性、合法性和持久性。从地区发展的实践来看,构建地区秩序的模式主要有外源强制型、内源强制型、外源合作型和内源合作型四种。地区主义的发展改变了地区各政治实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价值观念与地区认同、地区制度以及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影响等因素促使地区秩序逐步从外源强制型向内源合作型演进。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018年以来,原本跌宕起伏的朝鲜半岛局势出人意料地步入缓和:金正恩两次访华,中朝关系得到修复;朝韩之间不仅再度开启和解进程,还前所未有地在一个多月内实现了三次首脑会谈;朝美首脑会谈虽然历经波折最终还是顺利举行,并达成了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未来半岛无核化能否持续推进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意在分析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安全带来的影响,阐释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立场,剖析朝美在半岛无核化路径上的分歧和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述了美国与东亚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及东盟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东亚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大国的关系。作者认为,中美关系肯定是未来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关系。中国的崛起促使创立东亚地区机制成为必要。多边合作是解决和克服双边低效的最直接的战略,因此,创立东亚共同体的想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的分期与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一书绪论的一部分。它分阶段地概述了殖民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与兴衰的历史进程,剖析了各主要殖民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殖民政策与统治方式,论述了二战后殖民主义的瓦解和东南亚走向独立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8.
贾都强 《当代亚太》2006,4(1):50-57
印尼在1998年以后进入民主转型时期,新的政治社会环境使华人社会全面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仍存在问题和隐忧。印尼华人社会的未来,既取决于印尼政府更积极的华人政策和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也取决于华人自身的努力及其融入印尼社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印尼根除腐败委员会自2002年成立后,尽管没能如民众所希望那样开展摧枯拉朽式的反腐,但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2009年却相继发生了两起其领导人被警方指控涉嫌刑事罪事件,与此同时,国会也紧锣密鼓地试图取缔根除腐败委员会的起诉权.而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及民间反腐人士却一边倒地认为根除腐败委员会被上述机构集体操纵报复,他们如倒苏(哈托)时一样少有地意见一致,积极行动,使形势朝着有利于根除腐败委员会领导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阎梁  田尧舜 《当代亚太》2012,(4):100-112,159
冷战结束后,塑造东亚地区安全秩序的力量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雅尔塔体系的遗产,二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构建了在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而美国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强化了其在东亚的单边及多边同盟体系。因此,雅尔塔体系遗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东南亚诸国通过在东盟"10+"合作框架、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亚欧会议等平台实施经济外交,比较成功地把主要大国及区域集团力量牵绊在东亚地区,并藉此影响了冷战后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