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控     
<正>"驱散雾霾,基本上靠大风吹。""雾霾"一旦光顾,人们便希望"风儿哪个吹"。近两年,"雾霾"天时常来袭,使我国许多地区的空气质量堪忧。同在一片天空下,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环境专家表示,空气资源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共享性。大气的流动性、扩散性使得大气污染能够长距离传输,跨省市、跨区域的大气污染传递无法避免。因此,传统的以单一行政区划为单位的  相似文献   

2.
<正>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中国工程院钟南山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的确,没有人在这种环境下还可以做到自强不"吸",只是公众在了解危害之后更需要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无论是根据中国环保部的官方数据还是美国大使馆发表的数据,这都是北京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呼吸本身不能杀死人,但污染严  相似文献   

3.
<正>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是首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难点,是北京市"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民生、社会问题,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市民利益,关乎首都形象,关乎国家荣誉。北京市立足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举全市之力防治大气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整体战略北京市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探索治理大气污染。四十余年来,不...  相似文献   

4.
<正>宁政办发[2016]21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2016年全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要求,打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环境监管,确保完成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现筛选我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10个县(区)和排放量大的25家企业(名单附后),作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环境监管区域和监管对象。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各地切实抓好  相似文献   

5.
吴晨 《北京观察》2016,(5):16-17
正"数字北京"曾经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标杆,以东城区数字城管为代表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推动了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的积极探索。长期以来,北京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城市病问题依然严重;城市管理常常出现责任不清,主体不明,效率不高的现象,各部门联动及智能化程度亟待增强;城市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7)
<正>工业废气、机动车(船、飞机)尾气、建筑(扬)尘气、生活中的毒气以及烟民的烟气,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与这"五气"的苦战恶斗中,坚持从严执法、区域联动治污、普及环保知识等一个都不能少《小康》: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显示,肺部疾病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您看来,造成大气污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济发[2014]23号(2014年11月15日)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确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十大行动",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民群众满  相似文献   

8.
阿计 《公民导刊》2015,(3):40-43
<正>雾霾威胁下的全体公民,无人能够独善其身。在对抗大气污染的战争中,从政府责任到企业义务,再到公民认知,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持续爆发的雾霾污染,阻塞国人呼吸权利,重创国家民生形象,俨然已演变成头号环境公害。2014年年底提交立法机关一审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成为社会热议焦点。此次修法,有望收获的将不仅是保卫蓝天的法制进步,也为反思大气污染深层症结、探索环境治理根本之道提供了历史契机。雾霾倒逼修法2011年入冬以后,持续数日的灰蒙天气突袭全国多个地区,两个令人陌生的新词——"雾霾"和"PM2.5(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大气污染侵权均较严重;粉尘是致使大气污染侵权最为严重的污染物,工业生产行业是大气污染侵权的主要行业来源,需要重点防治;案件原告胜诉率低、上诉率偏高、案件调解率较低,我国环境司法审判能力仍亟需提高。司法审判中因果关系证明标准、精神损害和后续治疗费用计算标准,鉴定结论的采信等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保护受害人利益和大气生态环境,建议制定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完善大气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和救济法律制度,提高环境司法能动性,明确环境侵权案件裁判规则。  相似文献   

10.
齐岳峰  薛涛 《小康》2013,(6):28-29
"千城一面"的现象能改变吗?近日在京启动的创意城乡中国行将为各地城乡建设提供系统化服务支持,协助打造创意城市、乡村名片,当"创意"邂逅"美丽",当经济与环境有了良性互动,"创意乡村"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我市坚持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民治污,环境攻坚重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全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呈现总体向好的态势。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强力推进"三治本三治标"措施,突出源头治理,严控大气污染。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和产业集聚区配套管网、热力站和热源改造工程均完成省定节点任务,完成"双替代"改造51109户,完成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5,(21)
<正>每一个结婚生子的人,都要面对两个关系的处理问题,一面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一面是上天赐予自己和爱人的最珍贵礼物——孩子,究竟应该把谁放在第一位?今年年初,在大多数中国家庭正忙着准备年货、迎接春节的时候,34岁的朱婷(化名)却一点儿也没有过年的喜悦心情,她成了一位单亲妈妈,让她感到郁闷的是,与她关系最为要好的闺蜜并不支持她离婚,反而还怪她是"自找"的。"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朱婷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朱婷觉得,她的  相似文献   

13.
牟尼 《小康》2007,(11):84-86
近年来,多所大学开办了各种各样针对公司老板,企业管理人的"国学班"。对于这种现象,赞同者认为,这是人们认同国学,回归国学的现象。反对者认为,这是把国学滥用,借国学之名揽财。提倡"中国式管理"。那么,国学究竟有没有实用性的一面?如果要实现国学的古为今用,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应当怎样实现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正>新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新大气法修订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有哪些新的突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表示,在修法过程中,很多环保专业人士认为,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考核质量改善比考核总量减排更便于公众监督,新大气法已经吸纳了这些意见,让环保考核工作与百姓感受直接挂钩。新大气法提出"环保考核与百姓感受挂钩",说明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环保,关注民生,更加重视大气污染防治为百姓带来实实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旧城改造的开展,一些分布在人口稠密区的扰民企业纷纷搬迁,推动了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已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突出矛盾。这一点在江汉区也不例外,主要表现为:老城区人口密集,对旧城改造造成很大压力;大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不尽人意;绿化基础设施不配套;  相似文献   

16.
新政     
<正>北京实施大气防污条例,开出首张罚单《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3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后企业屡次环境违法将"罚无上限"。正式实施条例20分钟后,在昌平北七家一家热力公司锅炉房内,执法人员开出"大气新法"实施以来的首张罚单。这家锅炉房二氧化硫排放超标6倍,依据新法,将被处以8万至10万元的罚  相似文献   

17.
正2018,转眼过半。上半年,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中,有一个"重头戏"——大气污染防治。先看一组监督工作安排:3月,听取省政府关于全省环境保护专题询问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4月,对全省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5月,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和全省环境状况、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及审议执法检查组关于"一  相似文献   

18.
张弛 《群众》2015,(4):59-60
<正>大气污染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类环境污染防治中成因最复杂、管控最困难、危害最广泛的环境问题。细颗粒物和大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应通过立法实现大气污染防治方式变革,使治理方式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以实现环境治理方式的"两个转变"(由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控制为主转变,由总量控制为主向容量控制为主转变),撬动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两个转变"。然而,实现治理方  相似文献   

19.
正六十年前,山是一座不高的山,塔是一座不知名的塔。六十年间,山和塔因不断攀登的"人"而声名远播——西南的冬日,温暖和煦,红塔工业园区沐浴其中。山顶的红塔静静矗立,苍劲的松柏青翠蓊郁,高大的乔木披黄染红,绿地上铺满落叶,灌木、花草错落有致,弹指间,六十年过去……曾经的荒山野岭,已是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工厂;昔日的西南小厂,早已成为"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当年那个简陋的复烤厂,如今是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大集团公司……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使一个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带着这样疑问,带着满心的敬意,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20.
<正>王金南(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红线体系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决策,是落实"四个全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对于统筹京津冀区域环境与发展,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