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5日,笔者冒着纷纷细雨,到杭州市淳安县探访百岁抗战老兵徐式昌。以下就是徐式昌老人一生的故事。我1919年12月13日生于淳安(原遂安县)浪川乡大塘村神门坑。外地人大抵不知,淳安旧称青溪,属睦州府管辖,背靠钱塘江源头的徽州府。虽说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但民风淳朴、强悍,乡民豪爽、极富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成为当地风尚。想当年,方腊义军、陈硕真造反均出自青溪一带。上世纪30年  相似文献   

2.
顾少俊 《黄埔》2023,(5):47-50
<正>2023年5月23日早上,黄埔抗战老兵罗远耀的儿子与我通电话。当我问到他父亲的身体状况时,他说:“爸爸身体很好,还能看书看报。”我听了甚是欣慰。老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他们活着就是我们的财富。算起来,罗远耀今年101岁了,距离我采访他的日子也已过去近5年。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5日,我们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城关镇的一条文脉幽深的小巷(小梅梨巷)里,访问了抗战老兵林锷先生。虽说林老年逾百岁,依然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谈吐不俗,不失儒雅风范。以下就是林老为我们讲述的他的故事。青少年时代我1916年农历二月初九生于黄岩县城关镇,原名叫林伟锷。父亲林求仁(1892-1980)  相似文献   

4.
<正>阅兵式上,101岁的广西老兵宋鸿基乘坐1号受阅车,在抗战老兵乘车方队中最先经过天安门前。看到训练有素的部队、先进的武器装备,老人激动不已:"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祖国真正强大了,老百姓再也不会颠沛流离!"1936年,宋鸿基考入广西省立医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其在医学院的学习也受到日寇入侵影响。校名先后4次变更、校址7次迁移,全校师生颠沛流离,借用民房、戏院、会馆和自搭的草棚  相似文献   

5.
<正>"我坐在阅兵乘车方阵的第二排,看着威武雄壮的部队里有装甲车、坦克等自主研发的装备,心里特别自豪,我们的祖国实力强大了!"99岁的抗战老兵熊寿明接受采访时说。七七事变发生时,20岁的熊寿明正在南宁读高中。他当即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并成为黄埔六分校十四期交辎科的学员。  相似文献   

6.
<正>"我希望还能回一次腾冲,把阅兵盛况讲给牺牲的战友们听。我想亲口告诉他们:战友们,我们胜利了!"在南宁市建政南路一栋居民楼里,现年96岁的抗战老兵邱炳基端详着手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讲述了71年前滇西战场上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1944年9月14日,困守腾冲数月的侵华日军弹尽粮绝,中国军队胜利在望。清晨5时许,中国远征军五十三军一三○师  相似文献   

7.
<正>1918年,容州出生在广东台山县一个贫穷的家庭。1941年,入侵台山的日本兵烧伤掳掠的罪恶行径,在23岁的容州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血气方刚的他毅然入伍,加入了抗击日军、保家卫国的队伍中。从台山到贵州、云南,经过步行、汽车、火车、飞机,容州跟随部队来到印度,经过集训后,被编入了远征军新一军三十八师,成为一一二团二营六连二排中士班长,开赴缅甸战场。"缅甸八莫战役是我记忆最深的一场战役",容老说。1944年10月,日军从南坎抽调第二师团一部和由孟拱、密支那溃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88岁高龄的黄建忠,是受邀去北京参加大阅兵活动的广西抗战老兵中最年轻的一位。70多年前,参加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击日军,成为了他一生中最荣耀的记忆。这位刚从北京大阅兵回来的抗战老兵,虽已是耄耋之年,身体却依然硬朗,精神矍铄。1943年,他在昆明一家报社当学徒,彼时处处看到抗日救亡的游行宣传、话剧演出、歌曲演唱,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7,(2)
正2015年10月,淮安乡下,102岁的徐寿山缓缓地讲述着留在他记忆最深处的武汉会战。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下安庆,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拉开了序幕。8月,南浔线,日军106师团攻下五台岭,直扑蜈蚣山、杨梅山中国军队的防线;日军27师团进至南义、虬津;日军101师团从星子方向杀过来。日军用意很明显,围歼德安的中国军队,再取南昌。南浔战事紧张,薛岳将指挥所移至德安,并对各军布防作了部署。薛岳决定:王敬  相似文献   

10.
<正>"我没文化,打仗的最大诀窍就是不怕死!还有就是服从命令;再有是不怕累,走一天路都不觉得累。"老兵韦忠诚这样表述对打仗的理解。1944年年初,由于抗日前线部队伤亡较大,决定组建"百色补充团",韦忠诚被抓了壮丁。他回忆说:"整个三石30多人被抓壮丁,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逃。"但当连长说到他们将被派到前线打日本鬼子时,韦忠诚却像打了"鸡血"似的:"原来是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那就不逃了。"为了表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8,(5)
正2018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我们匆匆坐上快客到海宁去探访一位百岁抗战老兵张一鸣。刚下车,就见到张老的儿子张建迎了上来,上了他的车,直奔老人居住的康华医院。张建告诉我,父亲身体不错,多年来被评为"健康老人"。而今,老人生活安定幸福,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晚年过得舒心。张一鸣夫妇住在附近养老医院的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25日上午,在杭州文一西路的湖畔花园,我们访问了抗战老兵林士瀛先生。林老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杭州度过青少年时代我1918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于杭州,祖藉在福建永定。父亲林烈扬(在日本时叫林金光)是老家福建永定县高陂乡西坡村唯一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9日,我们在浙江诸暨市岭北镇探访了抗战老兵应邦铭,以下就是他一生的传奇经历。我1919年7月23日生于岭北镇富家坞。在家族中,让我印象至深的人,莫过于小叔(父亲弟弟)应为坊。小时最疼爱我的就是小叔,每见客人,就夸我聪明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叔好读书,出仕后,更名应机,从东  相似文献   

14.
<正>"滇西之战太激烈了。"9月7日,91岁的区蔚元(原名区辂)打开71年前的回忆,开口第一句就是叹息。1942年4月末,侵缅日军相继攻陷同古、曼德勒、腊戍后,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直抵中国边境。中国远征军将日军阻于怒江惠通桥西岸,形成中日两军隔江对峙局面两年之久。1944年,区蔚元与黄埔军校武冈二分校十八期步兵科同级学员共36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黄埔》2012,(3):38-39
早春三月一个阳光午后,黄埔后代单补生和《黄埔》杂志记者敲开了抗战老兵、黄埔十四期同学赵振英的家门。银发红颜的赵老热情招呼访客入座后,慢慢地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到了那已远去的时空……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6,(5)
正2015年9月1日上午,父亲工作单位的书记和离退办的干部来到家中,为我的父亲戴泽厚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当老父亲双手接过金光闪闪的纪念章时,真是感慨万千。老人轻轻抚摸着金灿灿的纪念章,上面巍巍的宝塔山,滚滚的黄河水,高高举起的大刀,把老人带回到70年前的抗日烽火中。回忆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6,(5)
正2016年4月6日与4月15日,在杭州下城区朝晖六区寓所,我们两次登门拜访了抗战老兵陶尊岳先生。说到幸福的晚年时,老人不由笑了,说道:"你说得对,我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两年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各级干部、企事业职工、各届群众,纷纷前来探望我。他们给我带来鲜花,给我挂上了红领巾,为我送来水果,还为我送上特制的小红帽,与我一起照相,给我送来‘抗战老兵’的锦旗、奖章等,尤其是我获颁最高荣誉‘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8.
顾少俊 《黄埔》2020,(3):60-62
2011年,在徐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李春民老师的帮助下,我采访了黄埔抗战女兵田茂华。一田茂华1917年出生,由于是独生女,父母视她为心肝宝贝。初中毕业后,送她到教学质量较好的滕县上高中。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南京后,沿津浦线前进,企图南北夹击,进攻徐州,进而夺取郑州、武汉等地。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在徐州一带与日军会战。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7,(5)
正2017年5月6日,我们到访杭州转塘街道郎君庭园君澜阁陈菊南寓所,访问了这位抗战老人。以下就是他向我们讲述的一生的经历:青少年时代1924年农历三月九日,我出生在浙江嵊县甘霖镇汉溪乡大邱岩村,我的父亲陈盛超早年在乡里务农,后来到杭州宏记营造厂打工,开始时在钱塘江边修筑塘堤,有时也做些小买卖。20世纪30年代,钱塘江开始建造大桥,父亲当了个小包工,参与钱江大桥公路的修筑工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