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存在生产要素市场,无法进行经济核算,不能使资源配置优化的观点,兰格提出了"竞争解决"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把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新评价社会主义核算辩论,并根据后来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指出那场辩论的结论应该在何种程度上作出修正.首先介绍至今为止关于那场辩论的两种说法,然后考察冯·米瑟斯的经典论述,他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进行理性经济核算.再后讨论奥斯卡·兰格的回应,以及奥地利人的相应反驳.最后,本文提出一个所谓的"缺位回应":重申根据劳动时间进行经济核算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立场.如果仔细选择运算法则,使消费者选择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那么,根据劳动时间进行经济核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的观点驳斥了关于经济计划的最近讨论,它仍然断言核算任务是无比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鲍里斯·布鲁兹库斯第一个在其著作<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中预言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他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缺少一个重要的东西--经济计算.如果没有市场,社会主义国家的单一经济计划无法对社会需求作出准确的计算,因而是行不通的.中央计划经济用行政命令指导经济,最终只能导致经济生活彻底官僚化.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主要是因为实行了取消市场交换的政策;经济自给自足的俄国最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上半期,以米瑟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与兰格等人领衔的社会主义者,围绕着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在这场论战之前,荷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皮尔逊与第二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考茨基之间,在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价值问题上也有过争论.梳理皮尔逊和考茨基之间的分歧,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计算论战.本文结合皮尔逊在论战中最重要的作品<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价值问题>,分别分析他的价值理论和为什么社会主义共同体中必然存在价值问题,然后介绍他与考茨基之间的争论,最后对双方的观点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占阳同志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和社会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不断有新的学术成果问世.199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毛泽东的建国方略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曾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200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新著<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一种新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我认真地从头至尾拜读了这部著作.我虽然不完全同意他在书中提出的全部观点,但我认为这是一部严肃认真的学术著作,书中所提出的观点一定会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与争鸣. 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在最一般意义上,所谓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普遍幸福主义.效率、公平、自由、民主、人权、博爱、福利、正义等,只有符合公民普遍幸福这一最高原则,才是社会主义价值.苏东剧变中,真正失败的并不是作为普遍幸福主义的社会主义,而是某些非社会主义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这些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在他对未来社会主义目标的新论证、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斗争策略的新见解、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探索、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和道路的新观点等方面。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后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也遭到了极大的非议和歪曲,需要实事求是地对这些重要思想给予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自由主义者为主要构成的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颇为关注.他们一方面高度评价苏联的建设成就和计划经济体制,表现出对经济民主的强烈向往.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充分注意到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尤其是经济权力高度集中而导致的对个人权利和民主政治的损害,体现出自由主义者特有的政治理性和价值判断,颇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破哲三是日本共产党的资深领导人、理论家。他在2003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科学观”———21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①一书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中国正在探寻“通过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日本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期,日本共产党希望在日本阶段性地实现社会主义,其过程将是通过“市场经济”或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建立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新发展,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并…  相似文献   

9.
基于21世纪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格局,国外左翼学者们重新审视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主要考察并畅想了三种社会主义形态:作为代替旧形式的"现实社会主义"模式的"21世纪社会主义"方案、源于信息技术革命最新成果的社会主义演进构想以及作为市场社会主义新方案的"哈耶克之后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三种构想虽然不具有全面的理论体系和坚实的实践可行性基础,具有较强的乌托邦色彩,但都是对寻求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提出的最新尝试和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战"期间,德国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战时计划经济。参照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列宁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有计划的社会生产"的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制度选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原初制度设计。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源起的过程中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认识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内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科学评价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价值价格通论》一书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白暴力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价值与价格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科学地完善了价值实体理论,在生产价格范畴上研究了价格的直接基础,并且探讨了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中,边际生产力理论是一个虚假的理论,是不能成立的;均衡价格理论和实物价格理论都是对价值价格的一个特定层次的研究,均衡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市场价格,实物价格理论研究的是生产价格精确值的计算,这些价值理论都不能构成科学完整的价值理论。我们应该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这些理论的合理成分,推进价值理论的发展。下面是白暴力教授就这个问题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有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长期的革命实践经验。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七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经  相似文献   

13.
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悠久,各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独具特色,影响深远,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理论、政治实践和社会影响三方面看,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大体有三大流派,其兴起、发展和壮大一直受国际国内因素双重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也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实践。当前各国共产党的组织、群众基础尚在,并努力加强党建、调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各自作了努力的探索,形成一股较为重要而富有深远影响的非苏联模式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作为民主社会主义新一代理论代表和"英国新工党精神导师"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化观点,认为他的全球化观点对于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有着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从确立到基本成型和法律化,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经济重构的理论基础的过程。这也是越南共产党对经济建设实践进行全面总结,进而对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认知转型、突破和重构的过程。越共对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基本要素比如各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方式与职能、分配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开放性等问题认知变迁的历程,既是越共对越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为越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推动越南经济快速发展,也是越共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不懈探索的过程。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不能僵化不前,必须因应实践与时俱进,因此未来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转型时期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越共对越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知也必将有新发展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经济体制变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次经济体制变迁均带来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无论是前一阶段以行政放权为主要特征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还是后一时期处于不断磨合状态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变迁环境中的必然表现。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历程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为以后我国权衡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8.
卡尔·伦纳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家,也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导者,他的政治观念和实践策略在20世纪产生了重大影响。卡尔·伦纳在民族学、法哲学、政治学等方面都有建树,通过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政策的结合,他提出了民族文化自治的概念;通过法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他提出了法律进化论的思维;通过资本主义组织化发展趋势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结合,他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斗争模型。然而,卡尔·伦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大过坚持,他的理论观点模糊了无产阶级正确认识时代、看待资产阶级国家以及对待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等根本问题,最终滑入了第二国际社会主义改良的潮流中。  相似文献   

19.
<正>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即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问题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创新性研究和认识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是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发展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课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后,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日本共产党对其三大文献即《日本共产党党章》、《日本共产党纲领》和《自由和民主主义宣言》作了重大修改。这些修改涉及到日本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党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论、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政权问题、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以及未来社会等。毫无疑问,日本共产党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