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收入待遇低、数量短缺、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培训机会少……乡村教师在遭遇这种种现实困顿的同时,农村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尴尬。如何扭转优质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自治区推出全方位扶持计划:特岗计划、城乡教师轮岗制、提高待遇补助、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完善农村学校多媒体建设……切中问题要害的实举给乡村教师以坚实的支撑,推动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研究、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科研水平、全面反映我国当前中学政治课的发展基本状况,以及中学政治人为解决中学政治课程中的现实问题所进行的思考,我刊拟在2012年6——12月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中学政治学术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2012年全国中学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暨《中学政治教师关心的问题(2012)》征文"活动。现就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具有"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新奇世界的展示者和乡村时尚的引领者"等时代特征,但他们在乡村社会中也面临着"物质环境的不适应、婚恋难与亲子分离、乡村制度规范的约束"等文化困境。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中,新生代乡村教师出现两类群体的分化:随时准备着进入城市的"飞鸽"教师和支援乡村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永久"教师。为此,我们提出,应该建立多种类型的津补贴制度、建设功能齐全的"教师之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建立全省统筹的教师调动机制,以为新生代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任教环境,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各位读者:为深化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研究、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科研水平、全面反映我国当前中学政治课的发展基本状况,以及中学政治人为解决中学政治课程中的现实问题所进行的思考,我刊拟在2012年6——12月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中学政治学术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2012年全国中学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暨《中学政治教师关心的问题(2012)》征文"活动。现就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佩 《协商论坛》2017,(4):33-35
乡村教师是基础教育的脊梁,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但在当前的乡村教师中,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获得感低、队伍不稳却是不容忽视的现状—— 与炙手可热的城区教师招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村教师缺口十分严重,兼课代课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学校无法按照教育部要求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尤其是音体美等素质类课程教师严重缺乏;极少有城区优秀教师调入乡村学校.究其原因,缘于多年未明显改变的微薄收入、闭塞压抑的乡村生活,降低了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此外,冰冷的数字考核以及职称晋升上的困难,加之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进一步增加了教师工作难度.师者理想破灭,物质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唯有一走了之.  相似文献   

6.
郭煦 《小康》2023,(3):61-64
<正>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以来,吉林、山东、浙江等地纷纷开始试水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不过,此举在畅通“新农人”职业发展道路、吸引人才扎根乡村的同时,也面临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专家”有了新头衔。日前,河北石家庄的两位农民“火”了一把,他们通过了职称评审,成为石家庄市首批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7.
传统乡村教师一直是教育优先的男性本职;共和国集体经济时代,低成本公共教育吸引大量女性进入乡村教育事业,女教师随国家需要和户籍政策进退于土地和学校之间;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变迁使乡村教育基本功能由"培养—输送"教育转换为"留守—陪伴"教育,弱势大学生成为教师中最弱势的基层乡村教师,与乡村边缘学校和弱势学生结缘共生,乡村教师女性化也正与之同构。乡村教师在城市和乡村的夹缝中,在兼顾自我和家庭、陪伴和培养、个体和群体、传统乡绅使命和专业规训的矛盾中完成对自我、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的更新;促进乡村教师发展需培养有改变勇气和能力的新型乡村教师,突破狭隘的专业视野,加强学校与乡村的联结,提升关怀和建设乡村社会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对重庆市15个区县随机抽取的6218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部分乡村教师的实地访谈发现,经过四年的努力,重庆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方面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若不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此问题,势必影响全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面临的五大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这些新无疑离不开另一个“新”,即新教师。新教师从何而来?毋庸置疑,主要应从旧课程、旧标准、旧教法下的旧教师调适、转型而来。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调适和转型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实现角色的有效转型。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予以正确定位,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既有一般教师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本文从亲身的感悟和体验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中学政治教师如何实现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中学政治课课程改革实践中,被许多新鲜教学理念"冲击"过的教学活动依然变化不大,中学政治课堂也难言发生了实质性变革。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线教师缺乏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有效操作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操作策略的研究,决定着新课程理念能否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也制约着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马树同 《创造》2021,29(3):38-44
前 言 中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村民对土地的依赖明显降低,村庄生活面向外倾,人际关系理性化,村庄传统权威弱化.乡村生活正在被重塑,开始向现代化迈进.①"乡村巨变不仅仅是社会形态的表面变化,更是社会性质和秩序机制的深刻变化."②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乡村社会巨变,就需要对当下乡村社会性质做出理论判断和界定,这也是乡村治理理念、体系、模式能否与乡村现实相契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打铁者本身应是硬汉。在社会发展、思想活跃、心态变迁、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我作为一名受过大学四年专门教育,从事三年乡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年轻人,认定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营造过硬的师德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唯如此,才能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一、社会主义师德是人民教师的行动指南德,才之帅也。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新时期反映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和要求,规范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规范着教育工作者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09,(10):F0003-F0003
陵水县民族中学是一所县直属完全中学,创办于1981年,位于椰林镇陵城中心,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7年,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为该校建设校舍16545平方米,主要有教学楼、科学馆、办公楼、艺术馆、运动场、体育馆、教师工作间、学生公寓和食堂等。现有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师12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3人;本科学历66人。  相似文献   

14.
中学政治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职业,青年政治教师在从事这一职业中具有特别的心态。由于他们对职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中学政治教育的未来,因此,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心理轨迹,并进行正确的导航,对于建设一支生气勃勃的中学青年政治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对职业的热爱,执着的追求,融个人理想于其中,这是中学青年政治教师的主要职业心理。青年政治教师之所以选择中学政治教育工作,是出于强烈的兴趣和实现人生理想的考虑。他们明知这一职业在“实惠”上比其他职业吃亏,所付出的劳动与获得报酬相比极不相称,但出于对教…  相似文献   

15.
区内视点     
<正>做"四有"好老师引领学生成长成才9月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深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南宁市马山县,看望慰问乡村教师。彭清华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广西有60多万教师,担负着全区1100多万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教学,爱岗敬业、默  相似文献   

16.
正据《人民日报》2017年7月3日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通知要求,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师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近年来,一些媒体曝光了不少的师德问题的案例。诸如,体罚学生、虐待学生、有偿补课、收受礼金、歧视后进生、性侵女生等现象。这些教师的"失德"行为,不仅破坏了教育公平,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  相似文献   

17.
对民间文化,今天人们关心的是"保护""发展"这样一些宏大的概念,能否在这些词汇之外,找到新的词汇、新的角度审视民间文化?人类学者宋红娟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梅花道人颇有古风的文人世界,我们看到乡村社会十分鲜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持续深入的攻坚决胜期,乡村振兴也进入到了"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固基强根时期。脱贫攻坚成效能否持续稳固,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打好开局之战,村级集体经济将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三农"建设意义重大。2015年10月19日,财政部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实现乡村振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字"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加快推进乡村经济现代化、乡村生活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0.
百年来破解乡村文化失调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基于历史参照、现实关怀乃至理论思考,乡村文化治理可有多元实践,"向里用力"的"立人"应为根本遵循。转型期面对社会快速变迁所引起的种种"不适",能否在传统乡土社会的"礼治"与农业集体化时期的"理治"中,找到可资鉴戒的激发农民主体性的思路,进而与时俱进地在"法治"主导下重构当前乡村文化治理路径,不仅事关"三农"问题的破解,也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以"情""理"交融为坐标,需立足必备的"外部"条件,以统整融合的文化观来化育,由此推动"人的建设",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