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郭爱萍 《党课》2010,(22):84-85
奶奶今年90岁,姥姥80岁。 我是姥姥一手带大的,小时候,对奶奶没有特别的记忆。奶奶不喜欢东北人,而我的母亲恰恰是她唯一的东北儿媳妇。  相似文献   

2.
    
回忆,像清风,时常撩起岁月的轻纱,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尽管这记忆并不都甜蜜。 上世纪60年代初,正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那年我5岁,多病的父亲经受不住生活的煎熬,撒手离去。母亲用她柔弱的肩膀,勉强支撑着这个家。那日子,苦啊。  相似文献   

3.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微笑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的母亲更是千千万万极其普通的母亲中的一位,然而我深爱我的母亲,也正因为他的普通,我才总想把我对他的情感倾注在笔端。 我的母亲身体瘦弱,可一年四季总是忙忙碌碌的,她很少说话,一切都用行动来表示。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感情极少外露,就连她高兴时的笑也是很浅很淡的。 我记忆中母亲的第一次微笑,是  相似文献   

5.
进城的路     
正记忆中夜路的画面:前面一人举着火把,身后一个人挑着箩筐,那是我和娘进城卖菜——那是腊月初几头的一个黎明前,天就像一个若大的铁锅扣在头上,黑得像墨涂过一样,没有一点光亮,整个田间山坡望去就像一个黑洞。我和母亲踏上了进城卖菜的路,那年我正好10岁。  相似文献   

6.
两代人的梦     
我是个农场职工,家住友谊农场第一管理区第七作业站.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永远和泥草房联系在一起.那布满灰尘的土炕、吱嘎作响的木格门窗和煤油灯微弱的灯火伴着茅草霉腐的气息,就是我童年里唯一的记忆.5岁那年,母亲去世了.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叮嘱     
《党建》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我再次捧读那些泛黄的信笺,不禁泪如雨下。我感念母亲,是她给我生命,给我信仰。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是懂得道理。她能够砸锅卖铁供我读书,给我讲"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还经常教育我要懂得感恩。母亲不是党员,但是她信党爱党。2002年,我在读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我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后来,弟弟告诉我说,那封信,母亲缠着他念了10多遍,还一个劲地嘱咐  相似文献   

8.
大姐     
母亲最讨厌的人是大姐。 大姐长我20岁。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有一样,就是倔犟。她爱和母亲唱对台戏,母亲让她往东,她偏往西,常常气得母亲抹眼泪。也许是基于这个缘故,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母亲便把20岁的大姐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9.
阿咪不吃鱼     
李靖 《党员文摘》2023,(13):63-64
一、母亲是我们那一带最有修养的女人。她的严厉、克勤克俭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的一生,最明显的,则体现在她养的猫上。在年少的记忆中,阿咪是我无法忘怀的一只猫。阿咪是只公猫,一身漆黑油亮的皮毛,长得很壮实。阿咪虽然是只公猫,却从不淘气,听话极了。一般的猫小时候都比较调皮,可阿咪不这样,它就像是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  相似文献   

10.
(一) 母亲做鞋很有一手。她做的鞋,不仅种类多,式样好, 而且做得快。圆口式样的布鞋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母亲也总为我做那种式样的鞋。我是穿着圆口布鞋长大的。在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做鞋时的情形。母亲把一个闪亮的铜箍戴在她粗糙的无名指上,用嘴将线头轻轻一抿,就着针眼穿好线,便开始纳鞋底。母亲纳得很快,把线抽得哧哧响。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亲爱的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12.
皮囊     
蔡崇达 《廉政瞭望》2010,(18):46-46
我那个活到99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50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相似文献   

13.
母亲     
莫言 《新湘评论》2012,(24):51-52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  相似文献   

14.
慈母泪     
方亮 《党课》2006,(9):80-82
初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我还很小。可从那时起,这首歌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上。 母亲16岁那年,外祖父就去世了。母亲硬是用她那稚嫩的双肩担起了一个五口之家的重担,还供小姨和小舅念完了初中。在几件老式家具的陪伴下,母亲走进了与她身世相仿、体弱多病的父亲的生活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和父亲是那么恩爱,他们从没打过架、拌过嘴,甚至连说重话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每当和同学谈及这些,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份掩饰不住的羡慕,我都倍感幸福和喜悦。  相似文献   

15.
周莲娣 《求贤》2013,(10):64-64
日前,一位女士找我咨询。说她母亲承租的公产房,在她母亲去世后(她父亲早于其母死亡),被她弟弟强占了'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协商协商,或者找中间人协调协调。这位女士说,协商了,但无济于事。我说那就没办法了。因为,目前我市的现实是公产房承租权纠纷房管局不管,法院也不管。  相似文献   

16.
母爱如树     
正赶上假期,回到久违的家中。我吃惊地发现,母亲曾经挺拔的身板已经弯成了一张弓。那佝偻的身影,犹如一株缀满红果、压弯枝头的枸杞树。这让我想起记忆中那一片片碧波翻涌的枸杞树。正是母亲从那片枸杞地里挎出了一篮又一篮、一筐又一  相似文献   

17.
王明方 《新湘评论》2014,(20):51-52
今年农历三月初六是清明节,正是我母亲的百年生日。母亲享年80岁,这些天来,我格外怀念母亲。1952年初冬时节,我出生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岁多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她的家教是不可替代、万般珍贵的。  相似文献   

18.
一直挂念着莒南,不只因为那里是我的故乡。七岁以前的记忆清晰而又模糊,那记忆凝结的晶莹长长地挂满了我一生的回望。那回望是对几十年来历史乡路的回望,那回望也是对几十年青山  相似文献   

19.
母亲     
莫言 《学习导报》2012,(24):51-52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相似文献   

20.
理解的幸福     
我7岁那年,父亲死了。 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她不识字,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从婆家到娘家。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