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于贫穷的压力,在一一○团职工的思想意识里,种地只会越种越穷。可周金红偏就不信这个理,近年来她在团场土地承包优惠政策的引导下,靠科技种田,每年种地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用实际行动向人们验证了种地照样能  相似文献   

2.
出于贫穷的压力,在农四师六十二团部分职工的思想意识里,种地只会越种越穷。可杨荣偏不信这个理,她在团场土地承包优惠政策的引导下,靠科技种田,每年种地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用实际行动向人们验证了种地照样能赚钱这一道理。她连续8年被团场授予“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今年37岁的杨荣是农四师六十二团一连的青年女职工,1990年从学校毕业后,就加入到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团场环境污染急待治理编辑同志: 如今,在团场用塑料袋装东西相当普遍,用塑料地膜种地已有近20个年头了,农药瓶、废旧电池等到处乱扔,随处可见。特别是一刮大风,塑料袋、残膜在田间地头和路边的树木上挂得到处都是。还有的养殖户在居民区里养牲畜,又不注意卫生,牲畜粪便臭气熏天,农工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深受影响。 通过调查了解,笔者认为造成团场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日,农七师车排子垦区人民法院接受了一二八团某连统计人员杨某要求对李某家中的棉花采取诉讼保全的申请,在该团引起不小的震动。这是该团拿起法律武器向不讲诚信者宣战的一个序幕。一二八团是农七师第一个全员租赁团场,每年团场号召全体领导干部为困难职工贷款,解决困难职工种地资金不足的难题。统计员杨某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四师七十一团一批复合型致富能人在生产中积极实施多项经营,增加了收入,为推动团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已有120多人被兵团、师、团场授予“科技致富带头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六连青年职工陈新,善于经营,每年租赁承包土地几百亩,还利用冬闲搞起了庭院养殖。通过科学管理种地,年年创高产。经过滚动发展,目前他已有牛羊近200头(只)。3年下来,小陈种地养畜两手  相似文献   

6.
<正>已是腊月,年关渐近。作为出生于团场六七十年代的人,那渐行渐远的儿时团场的年味,仍时常萦回在脑海里。当时团场有句俗语:大人望种地,孩子盼过年。大人们深知,只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了收获才有喜悦。孩子们单纯幼稚,只晓得过年有糖吃,有新衣穿,有好玩的,巴不得天天过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农牧团场职工的经济状况兵团农牧团场从1983年以后陆续开始实行从班组到个人的土地承包,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平均分配的“大锅饭”体制,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种地和经营二三产业富裕起来的人们成了致富的领头雁。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期的近几年  相似文献   

8.
正"这些年,我种地、育苗、养奶牛,每年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现在家里购买了小车,也住上了楼房,我感到生活是越来越幸福。"8月17日,笔者在二师二十五团一连采访时,职工蹇君乐呵呵地说道。1991年8月,蹇君从四川老家投靠亲戚来到二十五团打工,与当年众多来疆的打工妹一样,每天早出晚归的,一天下来挣个30元左右。只要肯吃苦,在团场就可以挣到钱,蹇君看到这种机会,便萌生了留在团场的愿望,后来在亲戚的帮忙下,1998年4月她正式成为了团场的一名职工,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四师六十七团涌现出了一批头脑灵活、目光敏锐的知识型职工,他们不仅看“本本”种地,而且还学习其他团场之长,取其他团场先进之经。在学科学、用科学上相互“攀比”,靠农业种植新技术率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小康道路,成为众多职工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兵团团场内部管理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指出困境的根源在于管理对象定位不明确,并结合兵团团场实际,提出在新时期团场走出管理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十师一八七团三连女职工彭菊林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她于2016年承包了三连五斗的400亩大田,这400亩作物收获后,给她带来20万元的纯收入,这样的成绩取得,激励她在2017年更要大干一番。三连是团场土地流转的试点连队,这对于彭菊林这样喜欢种地、喜欢钻研、也会种地的职工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她果断承包了连队五斗整个斗渠的耕地。今年48岁的彭菊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她身上你能读出爱劳  相似文献   

12.
<正>汪再秀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南区农六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中共党员,1981年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团场的号召,来到连队种地,成为团场一名青年农业职工。27年来,她沿着父辈们的足迹,以兵团女性淳朴坚韧的性格,继承和发扬屯垦戍边、吃苦耐劳的精神,依靠师、团富民政策和自己的努  相似文献   

13.
感恩兵团情     
正2005年7月,作为一名支边青年,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我,响应西部号召,同29名同学从甘肃来到了第七师一二九团青年连。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二个课堂。刚来到团场,觉得一切是那样的陌生,我常听老军垦讲很多过去的故事,曾经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涝坝水,穿的是粗布衣等等。我为他们所说的艰苦环境感叹的同时,也被团场这几年的变化深深震撼着。职工种地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团场人老有所依,医有所保的梦想变成了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四师七十六团党委坚持探索适应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困难职工实际需求的扶贫帮困新模式,坚持开辟少数民族困难职工生产发展的新路子,坚持没有少数民族的富裕,就没有团场各民族的富裕,少数民族不稳定,就没有团场的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时下正值团场拾棉花的大忙季节,很多来自河南、甘肃、四川等地区的数万劳务工来到了团场,帮助棉农采摘棉花,给棉农增添了劳动力。可是在采摘棉花的时间里,时有下雨天,下了雨一般就不能下地采摘棉花,劳务工们就一群一伙开始到处游逛。很多劳务工来自各地的偏僻农村,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下雨天,团场或基层连队应该组织劳务工进行一些寓教于乐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如今农二师三十三团职工群众过上了城里的生活,用上了干净省事的沼气灶,家里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下地时开着自家的小车、摩托车。今年,三十三团把沼气建设与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文明清洁化结合在一起,对所有建沼气户每户补助2700元,用户只需出资500元就能建成沼气池。今年新用上沼气的雍曲会高兴地说:“我们二连职工群众大都走上了种养结合的致富路,大伙儿都忙于种地、养牛羊,哪有闲功夫再拾柴禾生火做饭,用沼气做饭又干净又省钱。”前几年,团场大多数职工都是在房顶弄个晒水桶晒水洗澡。眼下团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被团场职工群众称作“山药王”的垦区山药种植第一大户董英明,依靠科技和团场给予的好政策做后盾,全心发展山药种植,3年纯收入40多万元,成为农八师一三三团较早富起来的职工,今年9月,他光荣地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今年47岁的董英明,是十五连有名的种地能手。2001年,董英明回内地探亲时,听人说山东临清市盛产山药,于是,他深受启发,萌发了在团场种植山药的念头。当年探亲返回后,他立即对连队农田土质做仔细调查,并请团生产技术人员帮助做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十五连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具有沙性土壤条件,极利山药种植这…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农民怎样"种地"长期以来,美国农民"种地"获得的高效益让人们惊讶不已.如果你对一个美国普通农民的经营有粗浅的了解之后,这个迷惑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兵团农牧团场各级领导干部存在如下不正之风:——凭关系,走后门,编织人情网。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有的领导干部就可以放弃原则予以照顾,违背党纪国法大搞“关系网络化”。种地者有“人情地”,浇水者有“人情水”,用电者有“人情电”,购粮者有“人情粮”,收费者有“人情费”,吃药者有“人情药”,为官者有“人情官”等等不一而足。——连务、场务不公开。巧立名目乱收费。财务、政务缺乏透明度,影响干群关系,失去民主监督,掩盖了不正之风。实行连务、场务公开,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团场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昔日荒漠绝飞鸟"的二师二二三团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和谐、生态的幸福家园。七年前,听说团场职工生活富裕了,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思念,邱锦高和老伴从苏州回到了团场,这一回来,他们就不走了,因为二二三团——天蓝、镇美、人幸福。"二二三团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地方。亲眼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