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三网融合"作为新的传播技术和营利模式,带来了复杂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在"三网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判定是否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仍应坚持《著作权法》规定的法定标准.总结涉"三网融合"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审判经验,对因手机上网提供Wap搜索转码服务、因互联网电视机传播侵权影视作品、因提供连接互联网与电视机之视频播放器或电视机顶盒传播侵权影视作品、因IPTV互联网电视传播侵权影视作品而引发的著作权案件进行裁判规则梳理.对审理"三网融合"案件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回看"服务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调整的范畴,IPTV业务是两个以上经营主体的共同业务,并以此定性来裁判相应的著作权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2.
建构和谐网络著作权生态的制度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阿喀琉斯之踵".从我国互联网与著作权十年来博弈生存的现实,到网络市场化背景下全球著作权制度面临的文化转型的尝试,我国著作权制度体系中应当尽快建立或者完善开放创新与保护权利间的平衡机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中介机制、著作权利益扩散的回馈机刺.以实现著作权侵权与互联网发展从对立向共赢的结构性转变,建构良性和谐的网络著作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诉被告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两案。这是北京二中院受理的首例因“MiTV互联网电视机”将互联网上未经授权的影视剧等节目传送到电视机终端供用户收看而涉嫌侵犯著作权纠纷的案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互联网、手机电视及户外视屏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我国传媒界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一系列的法律纠纷也随之而来,其中,著作权纠纷可以算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在新媒体背景下著作权纠纷有什么新的特点?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今  陈倩婷 《法学杂志》2012,33(2):71-7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在著作权立法方面,也出现了对著作权默示许可的一些尝试。不过,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判例法国家在互联网新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裹足不前还是我国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浅尝辄止,都不能满足现实中大量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的制度需求。著作权默示许可使用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著作权法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调和互联网的共享性与著作权的私权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构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不仅在当下十分必要,而且也将是著作权法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祝建军  魏巍 《人民司法》2012,(4):40-43,1
当今社会,网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形态,传统互联网开始与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连接,即出现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手机上网已成为人们上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发生的手机上网服务被控侵犯著作权的新类型案例有什么特点?法院审理三网融合著作权侵权案件有什么判定规则?  相似文献   

7.
陆雅婷 《法制与社会》2013,(11):285-286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在为人们分享智慧成果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导致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大量涌现。网络著作权的特殊性给现有的法律规定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我国《刑法》第217条中"复制发行"的理解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新的网络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认定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中的"复制发行"行为,是我们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保护好著作权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艳 《法人》2014,(12):62-63
正从美国广播电视公司与Aereo公司的版权纠纷案例,或可窥探云存储技术下的版权侵权问题现状与破解之道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总会给法律提出新的挑战,著作权法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变革具有更加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作品传播技术,它既是著作权制度产生的技术因素,也是推动著作权法完善的重要动力。关于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总是层出不穷,从先前的央视国际诉世纪龙信息网络公司案、湖南快乐阳光互动传媒诉广西联通案、乐视网诉深圳天威,到最近的精伦电子公司互联网电视机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保护,从限制或禁止侵权行为的防御性保护,发展到鼓励和促进著作权交易的积极性保护,源于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限禁"著作权侵权行为但难"止"的现实.现代著作权法励进著作权人最大限度地利用著作权实现权益.著作权保护期的限制、著作邻接权概念的创设、限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与强制许可制度,及至著作权出资的投资形式,潜藏其中的是著作权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互联网环境中的信息内容的传播利用之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合理性关系,这就需要对著作权的分支权进行单纯化的把握。这种著作权的单纯化,使著作权分支权形成了以复制权为基点的构造,即:著作权是以各种分支权为单位分别地被转让的,在著作权的体系中,复制权是其起点,各种分支权在各自的背后都是与复制权相连结的。通过这一构造化理论,不但可以实现著作权的单纯化,也能够与copyright具有整合性。这一理论将会带来电子复制相关规则的完善,并为互联网环境下促进信息内容传播与利用的法律制度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的扩张,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原有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已经不再合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应有新的发展。本文仅针对在网络环境下与合理使用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发表了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冯晓青  胡少波 《法律科学》2004,22(6):121-126
互联网的无地域性和信息共享性挑战传统著作权制度中著作权的地域性和专有性。为了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设立世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一种重要考虑。在网络空间,著作权合理使用也存在新的形式,"技术措施合理限制制度"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标明作者和出处后,是否可以将他人的作品转载? 互联网一直以来崇尚自由和资源共享,所以在互联网上很多资料被随意转帖于网站、论坛及新闻组中。转载之人,一般并没有恶意,只是奉着资源共享的精神,让更多的人可以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转载者一般也注明出处。这样是否侵犯著作权呢?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  相似文献   

14.
邱婧 《法制与社会》2011,(1):111-11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作品为客体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网络著作权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影响,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每次创新发展都在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随着"云计算"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作为"因印刷技术而生,随科技革命而变"的著作权制度,是否会遭遇新的技术冲击,给制度设计和法律适用带来新的难题?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关于云计算和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分析和研究文献已经汗牛充栋,而其中涉及法律问题特别是版权问题研究的文献却寥寥可数。版权制度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法律环境,对于云计算和互联网开放平台所涉及的版权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明确的意见,为产业发展提  相似文献   

17.
博客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虽然从本质上来讲,博客空间内作品的著作权也受著作权法规制,但由于其在网络的大背景下,具有自己独特的版权问题。为了能使互联网上公众与作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可以引入知识共享协议。  相似文献   

18.
EIP:互联网对于传统唱片出版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开放和共享"的旗号下,大量未经授权的音像制品被互联网所用并因此有了初期的营利,互联网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对传统音像产业的蚕食史,那么对于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来说,传统唱片业面临怎样的挑战?而唱片业又有什么样的应对?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存在的基础是信息共享,它能够促进科技文化的传播,而这种资源的共享与著作权的保护恰恰是一对矛盾。如何在互联网上著作权的保护与促进科技文化的传播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便是我们今天我面临的课题。达到这种平衡的途径有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授权契约,完善合理使用制度与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这一规章进行解读;对互联网中出现的侵犯著作权的问题进行归类,对如何立法保护互联网著作权进行一些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