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父亲的眼睛     
唐常春 《民主》2023,(11):48-49
<正>夜幕降临,紫水湿地公园便热闹起来。挂在天空上的月亮婆婆一甩手,洁白的月光洒落一地,像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辉;漫天的星星像宝石一闪一闪的,咧着嘴向行人微笑……正当我陶醉在这美好的夜景时,“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的歌声传入耳中。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和歌词,我不由得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正>"在父亲铜像前我把耳朵贴近铜像听见父亲均匀的呼吸父亲将安危托付给我我给祖国每天恬静的黎明"——马国超这是马国超少将在父亲铜像前作的小诗,更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尽管1944年马本斋去世时,马国超只有5岁,但他始终感觉,"70多年来,父亲从未远离,父亲的嘱托一直萦绕耳畔"。在碧空如洗的初夏早晨,记者敲开位于北京市海  相似文献   

3.
学生时期,我曾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工作之后,为报师恩,我写书、出书,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歌颂人民教师的作品.长篇小说《烛光》,1990年出版、1994年重版,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我出生在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畔盐碱窝的一个贫穷的村子.四五岁时父亲病故,一家人像塌了天.当时哥哥七八岁,妹妹才一岁,母亲体弱,奶奶年迈,拖着我们艰难度日.父亲治病背了许多债,催债逼债的也纷至沓来.接着,哥哥和  相似文献   

4.
<正>花白头发,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少了些刚毅、多了些岁月浸润的宽厚和慈祥,一身白衣传达给人从容和淡定。记者见到张兴昌时,他刚从楼下打完太极拳回来。家书的选题让张兴昌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我与教育结缘40多年,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读书、教书、写书、写信,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福分。《留给孩子》《半堂课》是我人生的结晶。"留有一份遗憾前往银川前,记者和张兴昌的二儿子张克峰通了电话。问起父亲的近况,他说:"我父亲啊,还在写。退休后,他一如既往地写:给盐池县写地方志、给银川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赠言     
<正>我的家珍是8个字:“淡泊名利,执著人生。”那还是1968年的2月,已经在部队当上班长的我,因心血来潮而“创作”的人生第一篇稿子——小诗《紧跟领袖毛主席》,见报了。兴高采烈的我,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报喜信”。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父亲根本就没回这封信。到了年底,休探亲假。从小就受到严格“管教”的我,这一路走心里就一路嘀咕:“是不是我翘尾巴了,犯‘家规’了?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6,(9)
正父亲过世快10年了。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常常浮现在我的梦里,留存在我的心里。在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窗户上没窗户纸,炕上没炕席,也没有被褥,只有一块小毡头;说到吃,那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我只好跟着母亲去讨饭。家里只留着长我6岁的姐姐看家,父亲常年给地主扛活做长工,所挣的粮食远远不够全家人的口粮。不得已,在我8岁那年,父亲又让我给屯子里的庄户人家放牛牧驴,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这个全民族反侵略胜利的日子里,我俯首案头,凝视着党和人民给父亲追认的这张革命烈士证书,引起无限的怀念!父亲侯昶,蒙名伯和,一九三○年毕业于绥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家乡武川、乌  相似文献   

8.
我对故乡特别眷念。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很远很远,因为它让我向往已久却至今无法亲近;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很近很近,因为她仿佛时时在我心中,在我眼前。我的故乡在台湾彰化。1906年8月,我的父亲就生在那儿。十几年后的1922年,父亲小学毕业来到大陆求学,为了纪念登上驶向祖国大陆航船的难忘时刻,他给自己取名“登舟”。读完中学,父亲立志学医,后因经济所迫,肄业于  相似文献   

9.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0.
<正>还是我刚刚提升为干部的时候,父亲给我寄来一封信,信中附着一张照片。他说,“你已经是一名党的干部了。记住,共产党的干部要靠自己的行动带领群众,寄去的照片是告诉你,这是党对每一名干部的要求。咱们家里的人必须先做好”。  相似文献   

11.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12.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时一个叫匡衡的孩子,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给大户人家打工,但是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就允许匡衡随便借阅自己的藏书.白天匡衡要干活,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他家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而邻居家虽然有蜡烛可烛光却透不过来,匡衡就凿穿了墙壁,让烛光照过来,他借着这点微弱的光亮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8,(11)
正父亲中风了。父亲只剩下半个父亲了。现在再看父亲,父亲怎么也不像父亲了。过去父亲像一只豹子,衣服挺括挺括,头发水光油亮——梳的是大背头,向后,把阔大的额头露出来;口袋中还装着小骨梳,时不时就掏出梳子梳一下。小时候的我经常羡慕那把小骨梳。父亲如果能亲亲我、抱抱我或者摸摸我该有多好,可父亲没有。父亲不但没亲过我,也没有亲过、抱过大哥二哥。  相似文献   

14.
1966年底、1967年初,"打倒刘少奇"的活动已蔓延全国,批判、斗争我父亲的趋势愈演愈烈,舆论已经形成,中央文革小组的阴谋策划也步步加紧.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 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我父亲:"平平的腿好了吗?"这显然是指1月6日设圈套抓光美妈妈开头的那个情节.从此也可以得知,毛泽东对这件事或真或假也是知道的.我父亲如实回答道:"根本没有这回事,是个骗局."  相似文献   

15.
最近翻阅旧报,有一则新闻引起笔者联想。这则新闻说的是重庆市区一小学三年级学生给市长蒲海清写信,说他家因没有通电,每天在微弱的烛光下做作业,希望蒲爷爷早日给他家带去“光明”。蒲市长接信后立即批示有关部门,很快,这小学生家便灯光灿烂。看了这则旧闻,笔者深...  相似文献   

16.
卢存学 《团结》2004,(5):40-42,33
我的父亲卢郁文是民革第四届中央常委。20世纪二十年代他参加北伐;三、四十年代他投身抗日参加国民党政府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多方奔走呼吁和平。父亲早已去世,他的遗物中有“49年北平和谈资料”。现在,我把父亲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摘录整理出来,或许可以对该时期的历史资料做一点补充,对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父亲也是一种纪念。1949年初至北平和谈前(一)给于右任拜年1949年元旦,新登上总统宝座一年多的蒋介石,于国内战场上节节失败之际,发表元旦文告,呼吁和平,声明下野。对这个文告,明眼人看得清楚,蒋介石一改1947年攻占延安,…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第一次见到奶奶写给他的遗书,是在1954年东北烈士纪念馆里。父亲看完大哭一场,手抄了一份留作纪念,多年后,又将他手抄的这封遗书交给我。回到家后,父亲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臂上刺下三个字‘赵一曼',也刻在了心里。"●"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7,(7)
<正>前几日,画家盛姗姗从美国写信来,约我为她的父亲草婴先生写一篇纪念文章。30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分在《萌芽》当编辑,盛姗姗是《萌芽》的美术编辑,我和她有过一段同事的经历。当时就知道盛姗姗是翻译家草婴的女儿,也知道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英文,准备去美国留学。盛姗姗从未和我说起过她的父亲,但草婴这两个字,在我心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因为,从小学时代开始,我就读过他翻译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生日     
<正>腊月初六,回家给母亲过八十大寿。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给母亲过生日。本打算把她和父亲接到北京来过。父母年事已高,这么多年,我跟他们总是聚少离多。一直就想着能把他们接到身边过个一年半载的,母亲却执意不来。说北京的东西太贵了,买棵葱都要钱,哪像他们在家里,什么都能自己种。蔬菜粮食,自给自足,哥哥和我还可以回去拿,能给我们减轻不少负担。拗不过她,我和爱人、孩子只好买票回家。回去前,  相似文献   

20.
纪坡民 《各界》2008,(8):90-91
李小林约我为纪念她父亲李雪峰写点东西,这使我有点为难.对我父亲纪登奎过去工作上的事,我知道得很少,对李雪峰和我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什么工作关系和交往,也了解不多.我想,我就从李雪峰最初在我心中的印象谈起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