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岷源 《南风窗》2010,(14):36-38
对陆地上土地资源的使用,国家划下了18亿亩耕地这道绝对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近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地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规划,这些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围填海作为支撑,以此获得更多的土地。  相似文献   

2.
碧海云天,绿环邕城。2013年6月3日,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在美丽的广西南宁举行,会议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汇聚人民智慧,推动共赢发展》的主旨讲话,开幕式由全国妇联副主席、中促会副会长孟晓驷主持。  相似文献   

3.
福建于2004年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其核心价值,是闽台共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其核心内容,是现在强调的海峡西岸的产业对接。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评述了此战略的“深远意义”。他说:闽台两地特殊的渊源关系决定了福建在两岸统一大业中的地位,福建与台湾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构建中国新的经济板块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长严正强调了产业对接的“现实意义”。他认为,现在台湾二、三产业向岛外转移、拓展市场趋势增强,而福建正处在由轻型产业结构向重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闽台两地生产要素既…  相似文献   

4.
世界正在形成三大经济区,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区的逐步形成使世界经济从现在的以美国为首的单极经济转变为以日本、欧洲和美国三极经济结构。三大经济区将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形成一个既是同盟又是对手的局面。斗争的核心是在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中,谁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干了一个月的活,却遭遇老板欠薪,经过讨薪好不容易拿到血汗钱,却是5万多枚、重达300多公斤的1元及5角的硬币。这是在广西南宁从事装修工作的彭先生和他的老乡最近遇上的窝火事。30多岁的彭先生是湖南人,来南宁已有些年头,平日里都和老乡们一起组团搞装修。3月23日,他们接到一个大单:20多间店面基础装修,6万元工钱。在5月份这个相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与南海问题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范畴。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解决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解决中发展两岸关系是二者辩证关系的表现。由于两岸关系的规约和国际现实的钳制,两岸合作解决南海问题应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也必然需要一个介质性机制。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适于作为两岸特殊关系下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过渡性机制,为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基于此,本文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框架下探讨了两岸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性质、限度与方式、领域。  相似文献   

7.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自然集聚、无法依存其他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这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新思路,是服务全国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决策,也是福建区域定位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林燕 《法制博览》2024,(6):139-14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理标志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地理专用标志在我国市场主体中的产值已突破7000亿元,地理标志特色产业的发展亦为广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尽管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如对地理标志内涵挖掘不足、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以及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北海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北海地理标志的深入研究,为北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济因素与中越南沙群岛争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越南是地理位置毗连的邻邦,两国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曾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中越两国在领土方面又有着一些分歧,如在中越陆地边界、北部湾、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均存在着争端。由于南沙群岛既有重要的国防战略价值,又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近期以来南沙争端十分引人注目,而在这一较为复杂的国际争端中,经济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台湾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为了应对日趋恶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修正了以往以产业发展引导科技发展的政策,提出“科技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开始创新体系的构建。台湾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21世纪是创新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必须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在这方面,台湾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永红 《台湾研究》2010,(3):11-15,22
新形势下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是进一步发挥福建对台优势与作用的需要,是促进两岸一体化顺利发展的需要。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胡六点”精神为指导,力争在构建“两岸共同家园”、维系“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中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祖国统一前沿平台的作用。特别是应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台工作的深入开展、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两岸)合作、促进国家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福建确立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要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除了要做大做强工业之外,还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当前,无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已演化为城市实力的竞争,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福建经济的一个弱项,就是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在80年代,全国只有5个省区没有百万人口的城市,福建就是其中之一。中心城市规模小、实力弱是福建发展后劲不足的突出问题。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福建省社科院院长、《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念规划》课题组组长严正先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20日,在中美两国首脑的支持下,双方发表了《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启动了中美两国战略经济对话,12月中美两国在北京进行了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今年5月22日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决定12月在北京举行第三轮战略经济对话.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国际展望》2022,14(1):23-37
2017年以来,中国周边安全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安全上,美国以推动"印太"战略、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借议题拉拢东盟等手段将战略布局深度集中到中国的周边地区;法国、英国、德国、欧盟也紧随其后,开始深度介入"印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安全事务和互联互通进程。在经济上,全球化已进入"慢速"阶段且越来越以区域化的方式展开;而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运用将继续推动区域化进程,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对双方来说都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安全上还是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都在迅速上升。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在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要总结历史和当代中国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经验;争取处理好中美日、中美韩、中日韩、中俄印等一些大三角关系;将周边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节点和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示范地区;积极提供地区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持续升温,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印太"概念是在中国与亚洲双重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大潮中,日印双方战略协调与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两个亚洲大国对变动的国际权势格局重估的结果。"印太"战略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日印两国的外交倾向和政策选择,但日印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差异、"印太"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因素将对日印关系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16.
王鹏 《当代世界》2016,(11):62-65
正巴拿马运河的扩建体现了环太平洋地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崛起之势,是一项对世界航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超级工程"。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此次运河扩建工程表现出浓厚的西方色彩。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然是这项扩建工程的大赢家。巴拿马运河是中国在西半球的最重要海上战略通道,此次扩建我们认识到中国应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世界海洋战略通道的发展进程。2016年6月26日,扩建之后的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中国远洋海  相似文献   

17.
张凯 《当代世界》2015,(7):73-74
<正>一、中美举办战略对话与人文磋商多项成果促双方关系向好发展6月23—24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华盛顿举行。习近平主席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出席联合开幕式并分别致辞。美国副总统拜登出席并致辞。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围绕清洁能源、绿色经济、海洋开发、网络安全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18.
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鲜明特点,中国已逐步构建起以本国为中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如何在地区层次上构建伙伴关系,有效连接双边伙伴关系与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外交深耕伙伴关系战略的发展方向。而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是一种构建地区性伙伴关系的倡议,有其自身的战略意图,并具有继承性和独特性。结合欧亚地区当前的合作形势,中国抓住契机,对俄罗斯予以积极回应。两国通过协商合作,确定了共同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的目标,这既适应俄罗斯的需要,也能够发挥中国的优势,有助于推动欧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当前,中俄合作在多个层次上全面展开,并在不同层面上有所侧重,今后一段时期,中俄在地区层次上的合作将以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为目标,着重经济合作,并以此塑造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19.
日本长年坚持以节能创新和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为主的生态发展模式,坚持资源综合利用优先战略,重点发展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科技产业,实现了由经济强国向生态科技强国的过渡.在建立低碳社会发展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日本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当前国内外背景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国家通过培育经济增长极,构建经济增长轴线,形成经济增长网络来推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新时期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于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区域经济开发和发展模式探索与创新,加快统筹区域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