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不卖爸爸     
贝贝和明明都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有趣的是,贝贝、明明二人的爸爸都是副局长。寒假过后,新学期开始了。贝贝抱着一个很大的变形金刚来上学,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很羡慕。明明走上前问贝贝:“谁给你买的这么大的变形金刚?”贝贝答:“是一个叔叔来我家拜年时给我买的,那个叔叔还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红包里尽是上面有4个老爷爷的钱,大红包妈妈替我保管着。”明明问:“那叔叔是你家亲戚吗?”贝贝答:“不是的,那叔叔是砌房子的,我爸爸管他们。”明明问:“你爸爸是当官的?”贝贝答:“我爸是副局长。”明明没说话,念叨着“副局长”…  相似文献   

2.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08,(24):20-20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一个个浓缩中国社会巨变的词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包产到户”,“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30年来,一件件举世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勾勒出祖国飞速发展的清晰轨迹:  相似文献   

3.
律师幽默     
诚实的证人(等10则)道歉法官问彼特;“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了?”“是的,先生。”“您是愿意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计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彼特打电话给约翰说道:“您是约翰吗?”“是的”。“我是彼特,今天早晨我们激烈争论时,我叫您见鬼去。”“是的”。“那您现在别去了。”价有所值旅客向一个廉价旅馆的服务员投诉:“你们的旅馆大差劲了,昨天晚上我居然看到两只老鼠在房间里打架!”服务员怒气冲冲地说:“我的老天,您付这么低廉的房钱,难道还想看斗牛不成!”搭配一个年轻人问书店…  相似文献   

4.
不可能一名法官审问一个小偷时说:“但愿我在这里是最后一次见到你!”小偷说:“这不可能。”法官问:“为什么?”小偷说:“听说你们当法官的改行非常少。”打哈欠一惯偷被送进监狱,同牢房的人问他:“你是犯了什么事进来的?”“打哈欠。”惯偷答道。“打哈欠也犯法?”众囚惊问。“那倒不是,”惯偷说,我夜里下手时打了个哈欠,不料声音太大,把主人惊醒了。”为什么警察敲门登记户口,听见屋里乒乓作响,好像有人打架。门开了,出来一个女人,警察问:“你们这里谁是户主?”“你等一会儿,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女人说完回到屋里,…  相似文献   

5.
张晔 《科技与法律》2007,(2):I0010-I0012
问:什么是“网站搜索引擎排名”、“搜索排名”与“搜索结果操纵”的关系是什么? 答:当前,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料,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通的行为。通过“搜索引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所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网络生活方式”,对于一个“网民”来说,没有“搜索引擎”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完元 《政府法制》2014,(32):34-34
在《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上记载:“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意思是陶潜送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告诉他:“以你每日的开销费用.你是难以自己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帮你砍柴汲水。”又《晋书·卷四十一·刘窟传》上有:“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这里的“薪水”都是指砍柴和汲水.就是烧火煮饭之意,也可以称为“柴水”.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团结至关重要。团结出智慧,团结出效率,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和生活中,绝大多数同志都有搞好团结的良好愿望,但是,往往却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个方法问题。团结是一门功夫,是一种能力。要想练好这门功夫,提高这种能力,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好以下六点:一是要“让”。“让”,就是礼让,它是搞好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人说:“善与而不争,堂中有太平”。“善与”,就是在非原则问题上,擅于作出必要的让步和牺…  相似文献   

8.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9.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吴国人赵咨博闻强识,思维敏捷。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做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对他以礼相待并问道:“吴王是怎样一个君主?”赵咨说:“是一个聪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相似文献   

11.
律师幽默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从善如流柯孔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前进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立刻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雅德希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你的劝告,还是把鹅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过:“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德,在治理国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要走向进步、文明、民主、富强,是不能离开德治的。   “以德治国”,是几千年治理好国家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早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德,国家之基也”;章太炎在《革命之道德》一书中也说过:“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的根基。”道德,确实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根柱石。柱石一倒,大厦必倾;道德沦丧,必然是非混淆,导致邪恶滋生,历史倒退,国家衰亡。 那么,“德”是什么呢?   “德”,是一个高尚…  相似文献   

13.
这曾经是2010年一个非常流行的段子:一男见一女后起色心,女子誓死不从。男人大喊:“我有权力!”此女不甘示弱,回道:“我有微博。”  相似文献   

14.
东窗事发之后,法院判决之前,贪官们会是什么表现?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要么“不见棺材不落泪”,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要么“悔不当初”,写忏悔书。交思想汇报,指望得到宽恕:要么万念俱灰,听天由命,什么也不想也不说也不做,只等坐穿牢底.或者去见阎王……去年。有一个大贪官被抓后,要求允许他去当一个农民,给他一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真让他当农民,当然意味着不掉脑袋、不用坐牢,相当于“曲线”请求宽恕。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监督》2008,(3):35-36
针对二检会所确定的“加快实现西部领先、力争跨人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涪陵区院党组结合该院实际,提出了一个明确、一个细化、一个制定、一个突出、一个落实的“五个一”工作思路,并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实现“五个领先”、“八个体现”。五个领先”:一是批捕起诉案件质量领先。  相似文献   

16.
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里对“惑”字做了一个解释:“惑”字上面是或者的或.意思是或者这样也或者那样,就是面对选择;下面是一个心,意思是面对选择,由心抉择。如果“或”太大,而“心”太小,面临的选择太多、太难,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肯定会把心压垮。  相似文献   

17.
字条之谜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9,(20):62-62
老纪收集的办案资料里,有一张长长的字条。字条用的纸是从报纸上撕下的一个边,内容是用钢笔写的:“老纪等同志:请来看看我吧,我极想你们了。”落款是“老马,即日。”“极想”的“极”字,原来不是“极”,而是“想”字,大概是写字条的人觉得用“想”字难以表达他的心情,将“想”字划去,在后面写出“极想你们了”。老纪说,类似的字条他有好几张,其他的都散失了。  相似文献   

18.
李秋实  王翔 《检察风云》2012,(10):70-72
“在部队的五年十分艰苦。现在想来如果没育当初在部队的艰苦锻炼。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我到厦门大学之前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在部队,一个是在北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能否谈谈求学的经历,包括上大学之前当兵的经历?齐树洁(以下简称“齐”):我高中就读于泉州一中。读高中期间,1972年11月征兵时报名参军,应征入伍,自称“投笔从戎”。  相似文献   

19.
背景:法律历程 在不远的过去,中国公民只有三个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集体企业。那时,一个单位几乎是一个“小社会”,只要你是它的职工,它不仅担当起了你的生老病死,还设立幼儿园、学校、食堂、商店……“管”着员工的孩子和家属,人们清贫却踏实着。  相似文献   

20.
“创造一个改革的小环境,以改革促发展”,循着所长张关贵的这条思路,深圳市第二劳教所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发展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有人说:“二所一天一变样”;也有人说:“二所一段时期一个奋斗口号”。高昌礼部长来视察时称赞说:“在这里看到了现代化”,并为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