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献礼片漫谈     
在当代文化建构与发展中,电影的创作、生产与传播具有守望、决策、教育、意识形态主导等基础功能。主流电影、特别是主旋律电影,包括献礼影片创作,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对观众的意识形态影响、对社会、政  相似文献   

2.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一种类型片,也是外国电影观众最感兴趣的中国电影类型片之一。惊心动魄的武术打斗场面成为这类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武侠电影自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其中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武打场面至今让观众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奇幻大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并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奇幻电影看似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实不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刚刚兴起的武侠神怪片就已经呈现奇幻电影的雏形,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以中国文化中的传奇故事为蓝本,传统的武打技能加入法术的催化剂,让它在当时以主旋律影片为基调的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2017年底,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奇幻电影一部接着一部:《降魔传》《、奇门遁甲》《、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妖猫传》。不禁使人疑惑,为何如  相似文献   

4.
倪万 《求索》2007,(10):192-193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当代世界文化艺术,特别是电影艺术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以及中国后现代电影创作的本土化问题是绝对不可能也不会避免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后现代电影兴起并获得发展,陆续出现了冯小刚的“平民化”电影、王家卫的后现代电影、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王朔小说改编的调侃电影以及其他的后现代影片。本文通过自我的文化体认、游戏的叙事方式、怀旧的武侠情结三个方面的分析,解读中国后现代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集结号》公映为标志的中国电影在2008进入了一个“后大片”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在短短的5年之内进发出了强烈的生机。中国电影应该认真思考进入大片之后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分配资源,努力提高主旋律电影和武侠大片电影,继续做好“三方营销”。积极针对受众调整视角,在观众需求,平民视角,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嫁接打造主流电影,不断将“美国梦”变为“中国梦”,培养并发现其电影公共话语空间,打造类型杂糅的“综意”电影,努力提高大量中小成本电影的传播和发行,努力实现大片、中片和小成本电影的和谐发展,力争在“后大片”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李润竹 《人民论坛》2022,(Z1):117-119
电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主旋律电影越来越为市场和消费者所重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面对消费市场竞争激烈、观众选择日趋多元的现实难题,主旋律电影需要优化前期调研、内容制作和宣传发行的全流程传播策略,提高影片质量,满足人民需求,为我国电影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青年女性为目标消费群的影片在内地电影市场上频繁出现。以《小时代》系列影片为代表的该类型片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同时受到多方的抨击。本文通过回顾与考察好莱坞"小妞电影"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现阶段国产"小妞电影"的构成要素,进而讨论其价值危机是单一现象,还是时代症候。在内地电影市场日趋多元化、类型化的情况下,以青年女性观众为主要电影受众的本土"小妞电影"应当通过大数据手段,与观众进一步协商,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女性观影市场需求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原创性,淘汰肤浅媚俗的快速消费元素,强化积极的价值导向,发挥该类型电影扎根于本土市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西兰生产的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频传捷报.从获得法国戛纳电影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的影片《钢琴课》、获得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的影片《骑鲸人》,直到新西兰著名导演彼德·杰克逊执导、连续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指环王》等无不令世人赞叹.  相似文献   

9.
刘信言 《传承》2011,(20):60-61
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更是各个国家进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有力武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是最有效的传播文化方式,电影所营造出来的虚拟声画世界是电影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从一些优秀电影入手理解和阐述电影国际传播的现象和本质,探讨中国电影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正>电影《功夫熊猫2》以续集的形式再度"光临",照样又引起了关注电影的和不关注电影的人们的热议。关注的焦点,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文艺手段中的传播与应用问题。面对观众对《功夫熊猫》的不少叫好,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中国的电影业因为有了国产商业大片的点缀,越发显得重要起来。“大片”在当今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其他影片相比,其商业性更强,是当今电影业的支柱。然而,中国的大片从《英雄》到《赤壁》,在获取高票房收入的同时,也遭遇了多方面的批评,大片在产业性和艺术性方面产生了背离。本文分别从电影叙事、电影史、文化意识形态等角度对国产商业大片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国产商业大片存在的偏重视觉奇观、特效场面、古装武侠题材等倾向,以期引起创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出海”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用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以本土文化为背景,寻找与海外受众的最大情感公约数,实现故事内容和价值理念的共鸣合拍;也要借助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发行渠道,让电影这一跨文化传播的载体“走出去”,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青春、青年和青春期成长一直被人们赋予诸多肯定性的文化价值.20世纪以来,其文化含义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当代中国大陆电影对青春的影像表达策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时代语境中电影表述青春经验的文化策略,指出大陆电影将青少年神化和妖魔化的两种倾向,剖析<独自等待>等影片在青春表述策略上的重大转变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故事片以异文化观众和本民族观众的文本读解与意义选择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异文化观众倾向于将电影文本当做梦幻性质的虚构文本,选择其娱乐性、审美性的意义,以满足在现实世界被压制的欲望.本民族观众则倾向于进行参照性解读,主要参照自己民族的现实文化来判断文本内容的真实性,并对文本中一些不真实的内容予以宽容和接受.二者力量的悬殊导致了传统的消失和传统的发明,这也是在传媒和旅游背景下,在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同质化的大趋势面前同一个问题矛盾的两面.异文化观众与本民族观众的解读及其意义选择是交错互动的两轮.云南少数民族故事片文本的构建要能够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电影的观众每年是以百亿人次计算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会拥有超过一亿人次的观众。对于那些在影坛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的电影艺术家们,政府、社会和观众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这种荣誉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影的两项最具权威性的褒奖上,即现在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电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普及性的电影月刊,也是中国销路最大的几种杂志之一,每期销售额一度达到过近千万册。一九六二年,这家杂志根据广大读者(也就是最积极的电影观众)普遍而强烈的要求,发起并举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于去年陡地兴起了娱乐片大潮,然而它的真正的现实境况却很难令人乐观。当此潮头处于极为闹热的尖锋状态时,从电影文化市场传来的信息却很不妙——去年娱乐片拷贝销售情况极其平淡,电影观众人次继续沉降,据统计,一至三季度全国观众人次比前年同期减少了近十亿。而这,意味着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纪录”! 那么,“让娱乐电影成为我国影片生产数量上的主体”的构想是否应该检讨?使中国电影摆脱困境的出路是否应该别有选择? 如果我们不囿于“只有武打、侦破、滑稽、闹剧等题材的影片才是娱乐片”的偏狭定义,如果我们不将娱乐性作并不全面的理解,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待电影作为特定娱乐型文化媒介的功能构成和电影为娱乐大众服务的社会本性,那我们就不必为我们的构想和选择而追悔。当一个新的构想刚刚画出逗号,当一种新的选择刚刚进入尝试阶段,没有必要在最初迈出脚步的当口就为方向问题而忧虑困惑。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电影文化恢复交流始于八十年代后期,两岸从影人员往来增多,一些台湾摄制的影片在祖国大陆上映,如由李行导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浪花》等,台湾的电影人来大陆参加的影展活动,每年的金鸡、百花奖活动也安排放映两岸三地的电影,台湾电影导演王童的影片《无言的山丘》还曾获上海电影节大奖。但大陆的观众对台湾电影的发展却了解不多,本刊特予介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历经风雨的中国电影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与时代同步、和本土相融,不仅构成了中国电影的鲜明特色,也贯穿于中国电影百年之路的全过程。自电影由西方传入中国,西方电影商人就争相而至,并迅速地垄断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国人虽在1905年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却难以在垄断中立足,无奈沉寂十余年。直到1923年影片《孤儿救祖记》问世后,第一代中国影人以与本土文化相融为依托,通过家庭伦理片、社会言情片、民间传说片、神怪武侠片起落沉浮中的顽强拼搏,才初步打开局面,在中华大地生根立足。“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抗日救亡热潮,…  相似文献   

19.
张耀元 《前沿》2014,(1):235-236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同时在艺术领域中表现出时代转型的需求空缺,中央及时进行了文艺领域的建设,电影体系成为首要改革目标。中央分析了电影市场的实际,通过抵制国外影片、改制私营影业,加大对国营电影的扶持力度,完善了电影的放映布局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国营电影的强大市场。使电影真正肩负起教育社会、传播能量的政治文化职能。  相似文献   

20.
童刚 《今日广西》2010,(2):56-57
2009年,人们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也许影片口碑聚讼纷纭,但影院观众络绎不绝;也许大片和中小成本电影参差不齐,但观众对国产新片充满期待。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电影成为文化热点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9年国产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较2008年增长50部,全年生产各类影片突破600部,仅从数量考察,我们已经步入电影生产的大国行列。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加惹人注目,票房成功突破60亿元大关,在2008年票房增幅达到30%的强劲势头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