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些人唱一首歌出名,有人只能唱某一类歌,而刘欢能够唱各种各样的歌,并且都能唱出味道。《北京人在纽约》、《好汉歌》、《弯弯的月亮》……在风格上是那么地不同,他却都能唱得那么动听。有人说刘欢唱每首歌都要“改编”,加入个人的理解;有人说刘欢唱歌比较“文化”。听说他一直在大学里任教。我想点出刘欢,请他走出光环,谈谈他的音乐,谈谈他的歌。  相似文献   

2.
抒怀邵燕祥     
在当今文学作家中,邵燕祥是成了“作家精“的人物,差不多在各种报刊上经常和读者见面的著名作家要算邵燕祥!我多次与邵燕祥说过,要比较全面地写一写他,他先是笑而不答,后总说不要写我,我不是新闻人物,何必费笔墨!于是,我老老实实听了他的话,十多年过去,几次提笔但都作罢。有时也偶尔在报刊上读到有人写他印象记的文字,但大多不确切。如1999年4月15日《团结报》副刊上《邵燕祥放怀天地大》一文发表后,有人告知邵燕祥,他读后,连忙发表《一点小声明》给《团结报》。他说文中谈“修身养性“两大段,所说都与我无关,熟悉我的人便会知道,我从来没有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谈过“修身“、“养性“,既不曾以懂得养生之道和“心灵保健“自居,更不会去规劝“大款、富翁“和其他“功名欲望特别强盛的人“。那些意见不是我的,张冠李戴,不敢掠美,这就是我要声明的主要之点……记得1992年7月我去北京,当时燕祥还住在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积极引导宗族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与振兴》这篇文章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是本文提到社会治理的原逻辑。我认为社会治理,说到底是"两个目标,三件事"。两个目标,一个是秩序,一个是活力。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怎么把人给组织起来,不管是通过社区的方式还是社会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1,(4):88-88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而苏东在这本书里却对此做了十分着重的强调,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我在日本东京国际大学留学,我们对国内期刊和报纸都很关心,特别是《同舟共进》,每期一到几乎都形成你争我夺的“热阅“浪潮,最近的第3期上安立志先生写的《奇怪的组合》一文,尤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记得20年前当我在读中学时,曾读到周修睦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编者按:据查,系1980年第9期《读书》杂志所刊《从〈国际歌〉和〈东方红〉说起》一文),对此早已作过批评,现在根据我们的印象,将周先生的文章大意写出来,以飨读者。《国际歌》和《东方红》这两支歌,在我国都已唱了半个多  相似文献   

6.
左春和 《乡音》2014,(12):46-46
文字隐藏了什么 平时总有人问我,怎么在《金刚经》里找不到佛的奥妙,在《圣经》中见不到上帝?甚至认为这两部经的文字都很平常,从文字、语言中看不到它的特别之处,说那是信仰的人把它们夸大了,对此,我只能告诉他们说,佛和上帝都不在文字上,这两部经中之经的奇妙之处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悟性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每个月初,我都在企盼,就像企盼春天绵绵的雨,夏天凉凉的风,秋天红红的果,冬天皑皑的雪,而她——《公安月刊》,总是在这殷殷企盼中如约而至。生活中她像一份好的调味剂,我常拿她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让她给善良的人以防范,给步入歧途的人以警示,给愚昧的人以启迪。一位同学在一家公司做会计,惟一的经济来源是仅有的400元钱月薪,可平日里衣、食、住、行却甚为奢侈,娱乐进舞厅,吃饭下馆子,高档时髦衣服、金首饰隔三差五换一套。在无意的交谈中,我发现,她常常在账目上做手脚,为了让她及时、彻底醒悟,我便拿出《公安月刊》给…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民生     
“没有丢过自行车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北京人”,曾有人不无幽默地说。在网上搜一下,这个句型在许多城市都被套用过。  相似文献   

9.
当我刚拿到《青少年修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上“修养”这两个字吸引住了。对“修养”这个词我有些耳熟,我经常听大人说起这个词,也知道刘少奇写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但对它的真正含义我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脑子里只有一点朦胧的意思,有修养的人大概就是指在各方面都做得好的人吧!  相似文献   

10.
程林杰 《人民公安》2007,(10):14-16
“没有丢过自行车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北京人”,曾有人不无幽默地说。在网上搜一下,这个句型在许多城市都被套用过。  相似文献   

11.
正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科学术语和公式超出了公众所习惯的认知方式,深奥理论通俗表达,才更容易为公众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表达和阐释,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同样是指出缺点,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有人会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样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会说"头一  相似文献   

12.
苏枫 《小康》2010,(3):101-101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我自己的作品是完美无缺的,一次都没有 《小康》:你强调《千手观音》是"自己的作品",《复兴之路》则"不是个人作品",个人艺术创作和中央的命题作文,你怎么平衡?张继钢:这不是平衡的问题。中央领导给的任务,就一定要完成好。  相似文献   

13.
李科 《人民公安》2013,(17):12-18
家像一座“孤岛”晓靓是某国字头电视台的记者。27岁,无膀无车无男友。作为典型的“北漂”族,她的敝事想要“只为自己代言”都难。这年头,在体制内当记者,还算一份外表比较光鲜的职业。片子做得多点,月入过万。小懒一下,也有4000元。如果按照“月薪8000元以上在北京才能不像狗一样活着”的标准。晓靓的生活时而“人模”时而“狗样”。  相似文献   

14.
<正>“晒工资”晒出了垄断行业不正常的高收入,也晒出了其他行业不正常的低收入。从去年秋天开始,“工资条”开始高调出现在网络中各大论坛和博客上。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供大家比较参考,这一举动被网友们笑称为“晒工资”。根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2769人参加)显示,44%的受访者注意到了网上“晒工资”一事。(2月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5.
我們海外華人愛吃髮菜,却不知道髮菜的產地和它的生長狀况。我問過許多人,有人說是在海裹撈來的,有人說是在湖裏的石上長出來的,也有人說是在沙漠裏找到的,眞是莫衷一是,前幾年在《人民日報》的廣告欄看到《寧夏学報》某期中有一篇叫做《淺談髮菜》的文章,可惜此地找不到。希望貴刊能够寫一篇文章報道一下。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女人怎么了梁小敏这两年多演了几部京味电视剧,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之一便是不少女主角都是怪里怪气的,不禁让人纳闷:北京的女人怎么了?到底是作家们想象力丰富呢,还是外地人少见多怪?先是出来个刘慧芳。人心是大大的好,可就是有点窝窝囊囊,象是丫头收房当小...  相似文献   

17.
袁帅 《小康》2016,(4):36-37
"电商是我们这代从小地方走到大都市的年轻人与家庭保持联系的坚韧纽带。"农村电商创业者曾昌华如是说。对于创业者们来说,农村电商带给他们的不只是收入上的增加,还有亲情、友情,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在农村电商创业大军中,记者选取来自北京、深圳和哈尔滨的三位创业者,与大家一同分享他们的电商故事。电商是我与父母沟通的纽带曾昌华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在深圳工作,说来也算是个小白领,然而现在他却兼职在网上卖起了橙子。有人说,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句老话:「人过中年万事休」,而我的人生却是从四十岁后才真正开始的。近几年,除工作之外,在美国出版了我用英文撰写的两本书,在国内也出版了几本我编译的书,此外还为海内外报刊写了不少文章。记得前些年曾有人给我看过「手相」,说我「大器晚成」。当然,这不过是一种玩笑罢了。了解我底细的人都知道,我今天能够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一些成绩,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九五一年搬到北京。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1,(7)
见面称处长在机关混久了,熟悉的人见面相互称领导,那是在开玩笑。最近,在机关里却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现象:熟悉不熟悉的见面都叫处长,这叫我们这些处在机关里最底层的人答应还是不答应左右为难。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叫我时,我当时一愣:这人怎么一进办公室就叫我赵处长。我迅速地想:要是不理人家吧,我们处就我一个姓赵的,人家明明在叫我。同时,我们处长也会想:这小子,怎么这  相似文献   

20.
【会场外】打工20年,养老无着落小张的父母最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这两天正张罗装修的事。小张拨通了原来给他装修过的施工队工头谭建明的电话,此时的老谭已身在四川省仁寿县的老家。“给人打工,没啥意思,现在自己开了家小装修公司,挣点钱养老。”电话那头的老谭很失落,打了20多年的工,转战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从打杂的一直干到工头,现在年纪大了,到头来还得自己养老。“养老保险有是有,但不顶用,我年前回老家都把它取了,在北京干了4年才4000来块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