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喹烯酮是我们新研制的畜禽饲料药物添加剂,毒性试验及临床应用试验证明,该药毒性极小并具有明显的抗菌和促进生长作用。对大鼠胚胎致畸试验又证明喹烯酮无致畸作用。本试验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喹烯酮,通过三代繁殖实验,观察对小白鼠繁殖生育能力及胚胎毒性的影响,为最终评价喹烯酮对人畜安全性提供科学数据。 (一)材料和方法 1.受试药物:喹烯酮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近年新研制的中试产品,批号901130,熔点187~188℃,淡黄色结晶粉末,无嗅无味,不溶于水,微溶于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及氯仿等有机  相似文献   

2.
喹烯酮对小白鼠的致癌试验王玉春,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杜小丽,张世珍,薛飞群,徐忠赞,梁建平,张继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喹烯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近年来合成的新型饲料药物添加剂。经临床药效试验证明有效剂量为50~7...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喹烯酮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在(15±1)℃的水温条件下,按50mg/kg单剂量口服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烯酮在鲤、斑点叉尾鮰血浆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两室开放模型.喹烯酮在鲤血液中2 h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452 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16和16 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1.263 h、35.866 h、24.585(μg/mL)·h;喹烯酮在癍点叉尾鮰血液中8 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029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16、48和72 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kβ、AUC分别为4.669 h、31.164 h、1.388(μg/mL)·h.结果表明,喹烯酮在鲤与斑点叉尾鮰体内吸收较快,分布较广,主要经肝、肾代谢.  相似文献   

4.
饲料添加新药喹烯酮对仔猪的增重试验徐忠赞,李金善,赵荣材,王玉春,薛飞群,梁建平,严相林,杜小丽,张继瑜,贺子林(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喹烯酮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合成的新型抗菌生长促进剂,广泛用于猪、鸡等畜禽的饲料添...  相似文献   

5.
喹烯酮促进肉鸡生长的效果观察王玉春,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徐忠赞,薛飞群,梁建平,姚拴林,王凤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我们研制的喹烯酮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并经蓄积毒...  相似文献   

6.
按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对喹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进行了观察.试验猪6头,按单剂量14C标记的喹烯酮0.4065 mg/kg体重(比活度24.6 μci/mg)静脉注射,30 d后按31.15 mg/kg体重(比活度5.187μci/mg)口服给药,用液体闪烁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0.1899 h,T1/2β=4.5528 h,Kel=0.8654/h,AUC=0.00925 mg/L·h;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1/2Ka=0.4678 h,T1/2K=3.7445 h,Tp=1.3367 h,Cmax=0.000713 μg/mL,AUC=0.00303 mg/L·h.提示喹烯酮口服给药后,其吸收较快,消除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评价喹烯酮作为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了解添加喹烯酮后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喹烯酮对大白鼠胚胎致畸作用的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药物:喹烯酮:为本所近期合成的新药,试验取纯品,熔点为187~188℃,呈淡黄色结晶粉末,无嗅无味,不溶于水,微溶于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及氯仿等有机溶剂。水杨酸钠:含水杨酸钠99.8%以上,购于中国医药公司上海采购供应站。 2.大鼠:购自甘肃省肿瘤医院实验动物研究室,属Wistar系大鼠,体重190~230g。按雌雄2:1同笼过夜,次晨作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以查见精子存在的当日为受孕日(D_0),作为孕鼠备用。  相似文献   

8.
用YMG-H35C18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于紫外波长229 nm处,采用内标法测定喹烯酮及其预混剂中喹烯酮的含量.测定结果,喹烯酮浓度(x)与其峰高和内标物峰高之比(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546x-0.0003,r=0.9999,喹烯酮在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其最低检测浓度为1.25μg/mL,日内与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37%和0.49%.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猪组织器官中喹烯酮含量的方法 ,用于监测猪食用组织中喹烯酮的残留。肝、肾、肌肉、脂肪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乙腈、正己烷、氯仿等试剂提取、纯化后 ,采用Waters 5 10高效液相色谱仪在 312nm波长处检测 ,流速为 1.0mL/min。检测结果 ,脂肪、肝、肾、肌肉的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分别为Y =4× 10 - 5X - 0 .0 2 4 3、0 .0 0 5~ 0 .0 80 μg/g ;Y =7× 10 - 5X - 0 .0 2 32、0 .0 0 5~ 0 .80 0 μg/g ;Y =2× 10 - 4X - 0 .14 2 4、0 .0 0 8~ 0 .0 80 μg/g ;Y =8×10 - 5X - 0 .0 5 2 4、0 .0 0 8~ 0 .0 80 μg/g。在本试验条件下 ,脂肪、肝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0 .0 0 4 μg/g ;肾、肌肉为 0 .0 75 μg/g。平均回收率 :肌肉 99.85 %± 4 .95 % ,脂肪 10 3.15 %± 8.2 5 % ,肝 96 .5 5 %± 9.16 % ,肾 10 2 .10 %± 6 .87%。精密度测试喹烯酮的日内各组织不同浓度的RSD(相对标准差 )均小于 12 .0 % ,日间均小于 18.5 %。本方法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符合兽药残留试验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AvermectinB1)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的驱虫剂,国内外的学者已证实其对动物的体内外多种寄生虫具有良好的驱虫活性。为了解不同剂型阿维菌素的驱虫效果及使用情况,便于生产实践中合理应用,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物阿维菌素粉...  相似文献   

11.
虫螨一次净驱杀羊体内外寄生虫试验虫螨一次净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其有效成分为Aver-mectinB1,对牛、羊、驼、马、猪、狗、鸡和鸭等畜禽体内的各种寄生线虫有极强的驱虫作用,并且对这些畜禽的体表寄生虫虱、蜱、螨类也有极强的驱杀作用。羊的体内外寄生虫在...  相似文献   

12.
用脑多头蚴细胞系制备细胞苗,对1.5~2月龄试验犬进行免疫保护试验。试验犬共进行了两次,其间隔为2周。第二次免疫后14~19天进行攻虫。攻虫后80天进行剖检;剖检结果表明,用脑多头蚴细胞苗对犬进行免疫是可行的;经免疫的大体内仅见少量不成熟的虫体或无虫,而未免疫大体内见有大量虫体。  相似文献   

13.
用化学合成的茜草素做了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抗菌活性试验、人工感染猪多杀巴氏杆菌疗效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茜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六茜素。在小白鼠体内对大肠埃希氏菌也有非常显著的抗菌作用。对人工感染多杀巴氏杆菌的患病仔猪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茜草素的LD50为336 mg/kg。茜草素对临床型乳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弓形虫RH株速殖子在宿主体内和体外的感染试验,比较了莫能菌素钠、磺胺嘧啶和蒿甲醚的抗弓形虫效果。体外试验: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了3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毒性及增殖情况;在药物的安全浓度范围内,用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5×10~5个HFF细胞,每种药物设置5个浓度梯度,培养48 h后观察药物体外抑制虫体在细胞内的增殖效果;以相对抑制率为指标,评估药物的体外抗弓形虫效果。体内试验:用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接种小鼠,4 h后,3种药物分高中低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 d后停药,观察并记录小鼠每天死亡情况;且每天每组随机抽取1只小鼠,检查腹腔液中速殖子量及停药后是否复发,评价药物体内抗弓形虫效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莫能菌素钠可显著抑制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效果优于蒿甲醚,而磺胺嘧啶的效果波动性较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莫能菌素钠显著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磺胺嘧啶次之,蒿甲醚最次。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均显示出莫能菌素钠能显著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延长小鼠存活时间。本研究为后续抗弓形虫药物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对鸡新城疫免疫的促进作用王爱华靳亚平肖俊杰赵友琴孙联辉(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陕西杨陵712100)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是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及血小板表面的一种糖蛋白。体外试验证明,它可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的C...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探究宿主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FASN的特异性酶活性抑制剂C75进行体外和体内试验,观察其对病毒感染力的影响。分别以不同浓度的C75(0、10、20μmol/L)作用细胞,通过噬斑试验检测病毒量,Western-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量,Q-PCR检测病毒NS1mRNA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试验观察病毒蛋白与FASN的位置关系,体内抗病毒试验验证C75的抗病毒效果。结果显示,在体内、外试验中,C75抑制FASN酶活性后,JEV的感染量均下降;FASN与JEV的NS3、NS5蛋白以及病毒RNA均存在共定位现象。结果表明,FASN在JEV感染时起重要作用,且C75在体内外均具有抗JEV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从当地分离鉴定的山羊B组轮状病毒KB-63毒株,在剥夺初乳的山羊羔体内传代繁殖病毒,制备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BELISA)。这三种方法经阻断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交叉试验表明,其特异性、重复性好。以双盲法将此三种方法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作了对比研究,表明此三种方法均较CIE和PAGE法敏感。用这三种方法对成人、婴儿、绵羊羔、山羊羔、仔猪的120份腹泻粪样(包括实验室接种材料)进行检测,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6.7%、18.3%、25%,而CIE和PAGE的检出率分别为12.5%和8%。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测定了90只小白鼠、19只鸡、8只兔在给麻叶有机酸盐之前和之后体内的凝血时间及体外的凝血时间、结果表明麻叶有机酸盐能明显地缩短血液凝固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体外试验也能缩短凝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效力与6-氨基己酸相近。另外,还测定了给药前后小鼠体内血小板数,在出血后15~30分钟内血小板数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猪霍乱沙门菌SC500作为TGEV S与IL-15融合基因疫苗pCC-S-IL-15、pCI-S-IL-15运载体的稳定性与免疫安全性,将外源表达质粒pCC-S-IL-15、pCI-S-IL-15及空载体质粒pCC-neo、pCI-neo转化SC500,采用体外增殖试验研究不同质粒在SC500中的稳定性,携带质粒的SC500对ST细胞的黏附率、侵袭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BALB/c小鼠口服免疫试验研究表达质粒在体内的稳定性及SC500对小鼠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外源目的基因影响表达载体在运载体内的稳定性,就载体类型而言,对pCI-neo的影响大于对pCC-neo的影响;携带目的基因的外源质粒影响SC500对ST细胞的黏附率和侵袭率,pCC-neo影响大于pCI-neo;外源质粒影响SC500在小鼠体内的增殖能力,pCC-neo影响大于pCI-neo;SC500在体内的增殖中,其所运载的质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SC500运载基因疫苗pCC-S-IL-15、pCI-S-IL-15免疫小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免疫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灭虫丁驱治羊体内外寄生虫试验史学增,李学廉,郭玉满,陈世忠,赵英杰(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洮南市畜牧兽医总站)刘济清,胡君(向阳畜牧兽医站)(蛟流河畜牧兽医站)(一)材料来源1.动物:选自本市向阳、蛟流河两个乡277个养羊户的病羊群,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