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的基础和条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产物。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我们党长期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正续写着新的辉煌:“五四”解放思想的话题与课题仍在继续,“五四”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仍在高高举起,“吾人最后之觉悟”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一每年一度的“五四”纪念日又要来到了,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其它事件不同,时隔八十五年后,当我们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来提及时,我们仍然会因为一种久远的情节而深思它的缘起、过程和影响,我们会激动于似乎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并在发生于漫长年月前的这个不同寻常的案例中找到许多富于启迪和警示的内容。历史地看,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在时光流逝中经历了一条极其曲折的前进道路。辛亥革命颠覆了满清皇室以后,中国当时的执政群体在外观上起了变化(因为即使是一个资深历…  相似文献   

3.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6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为在中国创建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做了大量艰苦的组织准备工作,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和主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组织和理论思想上的准备。其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系列建党观点和主张,全面捍卫了列宁的建党原则,代表了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的正确方向。在我国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探讨和研究党在创立时期毛泽东的建党观,不仅有助于了解党的过去,而且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大有裨益。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建党观,其基本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民不聊生。深受民族压迫之苦的内蒙古土默特旗一批蒙古族青年,经过“五四”运动的启蒙和参加爱国反帝斗争的锻炼,渐渐觉醒,树立了只有团结起来,与统治者进行斗争,才能改变民族命运的信念。1923年,参加过“五四”运动,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北京蒙藏学校土默特旗籍蒙古族学生荣耀先,受学校的委托,带着北方党组织的嘱托,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动员一批热血青年报考蒙藏学校。荣耀先走村串户、有目标地探亲访友,向家长和学生反复宣传学校是官费,为贫困家庭子女深造提供了良机。经过耐心说服动…  相似文献   

5.
张景文 《春秋》2009,(3):4-7
1919年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大爆发。5月4日,北京的大、中学生,在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游行大示威。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的号角很快吹响了全国。山东是响应“五四”运动较早的省份。  相似文献   

6.
1919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震撼中国、也震撼世界的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年轻人唱了主角。2008年,被称为“80后”的年轻人在中国的大悲大喜中,再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在某些方面,两代人的表现惊人的相似。五四时期的青年们“外抗强权”,“80后”和“90后”们对伤害民族感情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绝不妥协。这或许是中国青年自登上社会历史舞台以来形成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27日下午.由市级机关团工委主办的“为青春加油——市级机关青年纪念‘五四’运动89周年暨2006—2007年度共青团工作颁奖典礼”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大礼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发生整整八十五年了。这是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启蒙和救国的群众运动,他们热烈地倡导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振臂高呼“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落后腐朽的旧制度宣战。运动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向欺压自己的列强和无能腐败的当权者奋起抗争。八十五年来,围绕“五四”运动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守旧派抨击它数典忘祖,毁灭传统文化,使中国不再像中国;极左派则利用其激进的口号,鼓吹平均主义的小农式乌托邦;狭隘民族主义者把“五四”的爱国主义解释成盲目排外,特别是反…  相似文献   

9.
【从"北大之子"痛殴"北大之父"谈起】 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各方从不同角度对"五四"进行了解读。大致能听到两种声音:一是要把"五四"精神统一到"爱国"与"进步"这两个主题上来;二是坚持"五四"当年的原貌:  相似文献   

10.
张炜 《前沿》2011,(10):187-190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人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成为不朽的精神。90年后再谈五四精神,不仅要认识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更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传承五四精神,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和精髓。"忠诚,勤勉,奉献,创新""建设、理性、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做到进一步发扬"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思想引领,夯实基础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坚持服务全体,进一步促进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间在沉淀许多东西,历史的浪涛自然地把“五四”这块赤金从狂沙中滤漉而出。时间也在遗忘许多东西,“五四人”(五四时期那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离我们渐趋陌生。我们这一代人(主要指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向往的物质东西很多,精神追求却只被作为一个“单元”置于选择的行列,并且倍受冷落。因而,对“五四人”的理想主义、个性追求和求真意识的言说俨然成为一种奢谈。理想是个崇高的字眼,至少对于“五四人”来说。刚从传统束缚的罗网中冲决出来的那一代人以全新的面貌投身于理想的美丽新世界的践履。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2.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进步运动,也是一场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国,20世纪以降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事物,都自“五四”始。  相似文献   

13.
佐人 《现代领导》2007,(5):34-3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口号,似火焰霍霍,像战鼓隆隆,曾激励多少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以社稷安危为己任”。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清兵长驱直入中原后,就曾高呼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加入抗清行列。以后,在中国近代与现代革命史上.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革命者都曾高呼过这个口号。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15.
主张用文学改造国民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并挽救民族的危亡,是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面对艰难时世所作出的智慧抉择。它赋予文学以厚重的实践着的历史品格,并促使文学走向严肃和崇高。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将文学革新、思想革新和政治革新组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为20世纪重功利的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举行了“奠基礼”。新民文学思潮及其所发动的包括诗界、文界、小说界和戏曲界在内的文学革新运动,既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整体推进的、全方位的文学革新运动,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推进中国文学革新的运动,其人文性质和文学性质都确实是前“五四”的。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与“五四”启蒙文学思潮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各种纪念和解读都会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五四”的反传统、反封建精神,海内外都出现了一些新质疑,大体可归纳为三类:  相似文献   

17.
明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年年谈“五四”,话题常新。只此一点就说明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划时代事件。90年来,有关"五四"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思想逐步解放,"五四"  相似文献   

19.
1920年代的“大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很明显地受列宁及共产国际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影响。“五四”被他们定性为一场“反帝反军阀”的“民族革命运动”,并被认定为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由此,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被确立,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也呼之欲出。这一认识对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五四”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扬 《黄埔》2009,(2):25-27
鲁整与“五四”运动同龄,孝感城关人,黄埔军校十期学员。戊子年春,笔者慕名走近这位精神矍烁的老人,感受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清晰的思维,文雅的谈吐,以及他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记下了他人生中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