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学理论》2010,(15):78-7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建设具有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已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搜集了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国内国外众多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系统梳理,试图探求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区经济”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还是行政区经济,造成区域内统一的共同市场难以形成和产业结构趋同等矛盾,最终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复合行政”这一全新的理念出发,消除我国区域经济中存在的“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对策在于:实现区域经济中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行政运行机制的协调化;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联合的趋势也方兴未艾,成为当前国际生活中引人注目的一景。据有关资料,目前全世界各种大大小小的区域性、次区域性集团化组织已达 110个,其中三分之一是 1990年之后成立的。 区域经济联合可以看作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全球化大潮冲击之下,许多国家感到难以依赖单干应付新的挑战,因而组织起来,以区域经济联合为依托,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对全球化风险的抵抗能力,对外界形成更强的谈判地位。区域联合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区域内各国经济的增长与联合,另一方面又削弱了超级大国在经济…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由于所在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可以非常明显地将技术创新扩散到所在的城市。通过提高区域内的技术水平差距而增强扩散作用,进而促进产出的增加,促进高新区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城市产业结构是决定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在因素。目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形成。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的现状分析,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二是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三是运用梯度理论,实现跨区域产业承接;四是及时调整生产要素比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五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区域集团化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国内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运动;追求市场多元化,克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获得政治竞争优势.关税同盟理论表明,区域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可能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利,贸易转移效应可能对世界经济发展不利;大市场理论表明,区域集团能够促使规模经济形成,加剧竞争,提高管理和刺激技术发展,增进区域内直接投资;奥尔森的理论表明,区域集团会对成员国的各种特殊利益集团形成约束,促进各国经济效率的提高.区域集团化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应以国家长期利益为重,树立均胜观;加强对内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2009年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共批准了7个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时期。大规模发展区域经济对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格局以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要有效地运用政策工具,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拉动区域内经济的增长,具体措施有:政策制定前,要进行充分地论证,降低决策成本;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互信,注重灵活性,避免搭便车的现象;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要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重视政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与区域内各经济实体间相互依赖加深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一定进展。预期,90年代面对西欧、北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挑战,和适应区域内部经济活  相似文献   

9.
陈玉林 《学理论》2012,(7):21-22
目前区域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和谐。区域和谐,不仅包括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也包括区域内经济和环保等问题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和谐,区域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同步。以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为研究点,试图构建一个可行的区域和谐社会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南五省地区;西北地区。这七个经济区域的形成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形成全国统一有序的大市场。只有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形成不同的经济区域,各个经济区域发挥自已的优势,各得其所,同时克服一省一区一市的局限性,发挥整体优势,这样的大市场才能形成和发展,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提…  相似文献   

11.
蔡玉胜 《行政论坛》2011,18(4):95-99
后危机时期可持续增长既要承担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难度加大,资源与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等带来的压力;也面临着外部经济持续复苏有利于可持续增长,以内需拉动替代投资拉动增加发展契机,世界贸易格局变动带来新机遇,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体系重构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新经济增长点等发展机遇。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以扩大居民需求为重点,促进增长模式转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型城市化为载体,探寻增长的源泉;以区域整合为手段,推动区域有序增长;以低碳经济为方向,开启新增长点;以政府职能创新为保障,推动转换发展方式。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推动区域良性开发,加大低碳经济的推广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2.
叶敏 《公共管理学报》2012,(2):33-41,123
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逻辑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市管县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前已经发端,市管县体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城市发展工业和解决城市生活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期,国家为了获得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并形成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战略,在此背景下,能够满足这种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战略要求的市管县体制重新得以复兴并得到全国推广;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级,中国城市化战略也由此越来越明显地趋向于县域城市化和发展大城市群。在这种新的增长驱动逻辑之下,国家又寻求多种方式超越市管县体制,其具体方式包括"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改革、省域内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跨区域治理框架的构造。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本质上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增长驱动逻辑下主动权变地革新政府管理制度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治理效果。未来中国政府层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应该朝一种包含各种体制内容的、充分反映地区差异性的政府层级管理体系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西岸城市群是指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位于环渤海西岸的六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这一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在区域内部的产业协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区域竞争力.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战略,以十七大报告为指导,提高环渤海西岸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一体化,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协作.  相似文献   

14.
杨海波 《学理论》2010,(11):54-55
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以城市群为主的区域竞争。加强城市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形成城市群整合发展,已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浙中城市群迫切需要进行经济整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浙中成市群一体化的进程。浙中城市群地区城镇分布密度比较大。各城市间距离基本在20千米~60千米之间,城市密度达到71.44个/万KM。浙中城市群地区的城镇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城市的形成,但是,密集的城镇空间分布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提供了较好地城镇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区域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成长的重要表现与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根本途径.我国当前各区域经济增长与资金流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东部地区资金流动渠道多样,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资金流动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中部地区目前金融发展较为落后.要改变东中西部资金分布不平衡的局面,应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健康均衡的发展、区域差别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面入手,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研究——以川南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 《理论与改革》2012,(5):152-154
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当区域空间结构进入向心型城镇发展阶段时,城镇化水平才能较快提高,城市群才有可能出现。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的提出逻辑、城市功能区发展模式以及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条件之后认为,川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仅次于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区,已显现出西部地区罕见的城市群特征和独特的枢纽气质,建设川南经济区必将能较快成为四川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在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上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行政有没有区别?如果有,什么是区域公共管理?为什么区域行政会向区域公共管理发展?区域行政就是在一个区域内的政府(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而相互协调关系,寻求合作,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以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区域公共管理是区域内的多元主体为了解决在政治、经济或社会其它领域的一面或多面的公共问题,实现共同利益,运用协商和调解的手段和方式对区域以及区域内横向部分和纵向层级之间交叉重叠关系进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理念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生态城市的内涵1、生态城市是城市和区域的结合立足于生态系统论,城市是与周围市郊及有关区域紧密相联的开放系统,城市与这些区域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城市生态系统与周边地区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形成整体,完成着城市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以及文化活动,封闭状态下是无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区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区域为城市提供能源、粮食、原料与劳动,并容纳城市提供的产品与…  相似文献   

19.
城市权力结构变迁伴随着城市增长、精明增长和再城市化的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城市政府、政府官员、企业、媒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在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下形成了联盟。同时,当权力结盟是在不完善的市场体制下进行时,权力结构及其运作过程就难以受到其他政治主体的制约。精明增长对城市增长之间的理论替代,既意味着城市的边界受到了限制,也意味着权力结盟必须遵循边界约束,即城市发展必须与社区权力联系起来,并以紧凑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加协调的公共生活。但是伴随着再城市化的进程,精明增长理论中的城市理想仍然可能被新的社会隔绝所打破,城市发展仍有可能进入新一轮的权力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20.
区域金融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从金融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分析,还是从我国区域金融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都可以看出地区间的金融差距可以集中解释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而地区间金融的协调发展可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缺陷,我国金融区域间的配置没有与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相协调。因此,充分重视金融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形成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制定规范的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调控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的金融扶持力度,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