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中国,是指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也就是清末民初,一直到今天这一历史段落,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的100年。讲一讲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变迁,也可以说,是对这100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作简略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溪山如黛,常沐春风,学府起黔中。""明道济世,见贤思齐,报国为民志气同。""眺望万千学子,江山处处旭日方东。"贵州大学,在中国两南腹地延续文化根脉,已100年有余。创建于1902年8月,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和国立贵州大学三次变迁。校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一个世纪的变迁,贵州面貌翻天覆地,这所从历史深处而来、曲折前行的高等学府,用春燕衔泥般的耐心与毅力,构筑起一座饱含黔地情怀的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自1919年"五四"运动至今,对这近九十年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作一文化解读,大体可以用"三个30年"来划分,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再到党的十七大"三个主要阶段。其间,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  相似文献   

4.
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性格的六个侧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内容至上。通过逻辑架设、彰显主体、实践体验、提升教师、深度参与来实现以"讲好中国故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年。这4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辉煌发展的40年;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40年!这40年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享受着开放的果实。从工作到生活,从房子到穿着,从风俗到潮流,改革开放前后的变迁对比都是巨大的。为了生动记录这40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刊开展"我看改革开放40年"征文活动,诚邀您写下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故事,留存自己的梦想与拼搏,也记录这改天换地的时代,共同绘就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正"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这是赵雷一个人的《成都》,却引起了千千万万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的共鸣。古往今来,不乏知名城市随着历史变迁而沉寂,然而成都仿佛有奇妙的磁场,多元文化总能在此间融合。在这里,龙门阵要慢慢讲,麻将要慢慢搓,撸不完的串串儿和喝不完的酒诉说着慢悠悠的人情味儿;也是在这里,一路向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生了诸多新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在经过创造性转化之后继续焕发活力,同时又有诸多传统文化因素保持不变。造成这种"变"与"不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动力机制是什么?基于政治文化变迁的一般理论,结合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审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与方式需要注意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进步时间观、循环时间观、多元时间观等多重时间观的叠合问题;二是政治倾向、经济倾向、意识形态倾向等多重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1895年被日本强行割占后直至当今的一百来年间,其历史变迁的实质,一是回归祖国,二是两岸统一.而这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这两大政党的"合"与"分"是息息相关的.本文拟就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割占及其后百年的历史变迁为背景,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探讨台湾的历史命运与国共两党关系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与制度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文化和制度分别界定为文化观念和"正式规则".其实,归根结底说来,文化观念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构和变迁皆导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言,文化观念是制度的发生学意义上的直接来源.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需做具体分析.如此才能超越"文化是体制之母"和"制度决定文化"的循环论证.从文化视角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及其变迁,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把文化作为"剩余变量"排除在制度之外的做法,有利于为中国的制度变迁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5)
正金牛迎春,万象更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注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被赋予勤劳、吃苦、实干的象征意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为"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要继续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戒骄戒躁、慎终如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2.
有关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选择及胜利原因的分析,既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1920年毛泽东的《致周世钊信》表明,要站在文明的高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选择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1930年毛泽东的《寻乌调查》表明,要重视"关键少数"的底层日常生活经验对其政治理念与社会动员策略的影响;而1936年伪满洲国军政部顾问部的《满洲共产匪の研究》则表明,要学会借鉴他者乃至敌人的经验与智慧,回到历史场景,理解历史变迁。唯有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倒因为果"的现象,从而提升学术上的科学性、逻辑上的自洽性、文化上的亲和力以及政治上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称赞"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也以"英雄的湖北"作为对外传播的核心话语.我们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性历史机遇,聚焦"英雄湖北"这一新概念新定位,讲好"英雄湖北"故事,加快推动湖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吃”与“骂”:透视日常权力变迁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权力就是日常生活权力.就利益关系而言,日常生活世界也是一个权力结构,一个处于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权力结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权力结构变迁中的一种现象.它表征着30余年来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变迁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历史地辩证地透视这一典型现象,揭示“吃”与“骂”的背后内蕴的必然性、历史普遍性及其社会进步性,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社会关系始终是政治哲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亦是理解不同国家选择不同体制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国家与社会关系依次经历了"统合"——"分梳"——"整合"的历史变迁,对国家的政治权力结构运行、经济与文化体制变革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分析和阐述国家与社会关系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经验,对于业已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本位"立场,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将是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不断推进和落实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一国的崛起最终取决于该国公民权利的崛起,公民权利成为衡量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迁,这一变迁仍在持续之中,伴随着这一变迁的是公民权利的崛起.维权应该也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公民生活的常态,限制国家(包括执政党)权力正成为政治生活的趋势.这是一个公民权利仍被管制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公民权利崛起的时代,为权利而斗争是包括法律人在内的每一位公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4,(10)
<正>世界社会主义的500年,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开始,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500年历史回顾,有利于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的认识;也有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正确把握。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4 9年到 1 956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短短的 7年里 ,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两次巨变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 94 9— 1 952年 ) ;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 (1 953— 1 956年 )。如何写好、研究好这段历史 ?许多学者曾做过不少努力 ,但基本上都跳不出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位一体的老模式。最近 ,李立志先生 (原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 ,现为浙江大学教师 )推出的博士论文《变迁与重建 (1 94 9— 1 956年的中国社会 )》(江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 0月版 ,以下简称《变迁与重建》)则打破了这一陈规。该…  相似文献   

19.
"三山五园"作为代表中华政治文明的金名片迫切需要国际传播,也具备对外传播的政治功能与价值。它是世界受众认知中国清王朝天下体系的重要窗口,是清王朝历史变迁的表征和见证者,是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渠道、载体和场所。它从繁荣到毁灭的历史过程孕育着中国的民族主义,见证了中国人民构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尝试。新中国成立后的重新保护利用,则传播着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前线》1999,(9)
中国人常说:"人凭衣裳马凭鞍",足见人们对穿着的重视。五十年来,古都北京越变越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同时,北京人的穿着也越来越美,成为美丽的北京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着似乎在进行时装表演的北京街头,回首半个世纪北京人穿的变迁,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广为传颂的一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当年的情况。可以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无奈。据1952年对职工家庭的调查,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53元,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但职工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