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私学振兴与政府资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教育的普及,私学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1950年,各类私立学校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在各类学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大学为52.2%和60.6%;短期大学均为88.6%;高中为20.5%和15.5%;幼儿园为58.4%和50.8%。到1991年,各自所占的比例变化是:大学为73.5%和73.0%;短期大学为83.9%和91.9%;高中为23.9%和28.9%;幼儿园为58.3%和78.1%,另外,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由此表明,私立学校在日本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义务教育除外)。那么,战后日本的私学是怎样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呢?政府对私学的发展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回顾一下战后日本私学的发展过程。 一、战后初期日本私学的振兴与政府扶持 战后,日本私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大的财政危机。一次是战后初期,另一次是经济高速发展期的1965年前后。 战后初期,由于受战灾影响,日本私立学校的校舍大部分被破坏,一时难以复课。而且,当时日本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再加上通货膨胀恶性爆发,人们为生存而拼搏,战前所实行的保证私学财政的“供托金”,随之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德意志报》一九八三年一月六日报道,一九八三年,东德轻工业的劳动生产率预定将提高4.1%,比工业商品生产的增长(3.1%)高一些。轻工业部长维尔纳·布施曼就八三年的计划和任务回答了有关问题:一九八三年国民经济对轻工业的要求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1980年东德出生婴儿约二十五万(西德是六十二万)而去年减少到约二十三万四千(西德是五十九万四千),回升的趋势尚未出现。东德社会学家对此深为忧虑,并估计由于育龄妇女的人数减少,出生率将进一步下降。要维持目前一千六百万人口的水准,每个家庭必须平均生育2.2个孩子,但实际上只达到1.8个。因此东德政府试图通过道德呼吁和经济手段来促进父母多生孩子的欲望,他们从七十年代起就大力宣传一对夫妇生三  相似文献   

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论日本实用主义的科技发展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本经济严重衰退,正处于战后以来最糟糕的时期。一般认为,日本战后有过两次较严重的经济衰退,一次是受70年代初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而引发;另一次是1991~1993年由“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平成经济衰退”。本次经济衰退更加严重,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998年6月22日的正式宣布,目前的衰退是从1997年4月开始的,从1997年4月到1998年3月的1997年度GDP值比上年度下降0.7%。日本的工业生产,在1997年1月达到最高点后,到1998年5月已下降了11.5%,且仍在继续下降。1998年6月份,日本的失业率已达4.3%,为日本有失业率统计以来…  相似文献   

5.
由于波兰统一工人党在社会上,在国家中起主导和领导作用,所以制定和执行党和国家正确的干部政策,是该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干部政策是党行使职能的具体体现,是政权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党不可避免地要对干部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它拥有一批有思想、有经验以及有高超技能的干部,通过自己的党员在国家、经济部门和社会政治集团的不同岗位上起作用,从而使国家的干部政策得以实现。为完成第九次非常代表大会的任务,党在自己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努力推行干部等级制政策。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九次非常代表大会一再强调,干部必须通过各级党组织对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6.
统一前的东德和西德,经过战后四十多年不同的发展道路,各自建立起完善的大学教育体制。统一的实现,打破了这种分属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教育格局,随之而来便产生了大学“革命”。这场“革命”先是从废除马克思主义社会人文学科为开端,继而向人事制度开刀,对教师队伍整肃、重组。回眸由社会制度转换带来的那一幕,至今对不少前东德大学学人来说,是次颇感酸涩、甚为难堪的经历。因大学人事更换是知识阶层切身利益最直接相关的敏感问题,亦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是斯大林对华政策框架的基本形成阶段。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基本上确立了战后苏联对华外交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为了维护苏联的根本利益,斯大林一方面积极履行在谈判中的承诺,将国民党政府作为主要合作对象,督促中共领导人赴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出于对美蒋独占东北的忧惧,先是有计划地将抗联部队部署到东北的战略要地,后又对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提供积极援助。由此,战后初期斯大林的对华政策体现出鲜明的"双轨"性。在这种"双轨"政策下,苏联与中共在东北逐渐形成了一种战略性的关系,这对中共全国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已解密的中、苏、美外交档案,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前后斯大林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进行考察,可以探寻战后初期斯大林对华"双轨"政策的形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几十年来,东盟与日本的关系从初期的若即若离发展到今天的密不可分,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东盟国家对日本的态度也经过了排斥到接受甚至认同的转变.尽管如此,在双方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东盟国家始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在构建关于战后世界政治安排的同时,苏联领导人也非常关注在战后同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的问题.迈斯基向莫洛托夫提交的关于战后美英经济政策的报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制订出来的.在这两份报告中,迈斯基对战后美英的经济政策以及苏美和苏英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提出的关于苏联与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的构想,对当时苏联领导人在战后与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等问题上的认识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构想与苏联领导人在战后初期奉行的大国合作战略以及关于国内经济重建问题的一些思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太平洋西岸一个蕞尔岛国。海运、造船业对于日本的发展至关重要。战后初期,面临经济复兴重大课题的日本,海运成为其瓶颈性问题,故此,海运政策曾成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中,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60年—1997年日本中小企业由354.9万家迅速发展为3820.4万家,其增长速度已跃居世界各国的首位。战后日本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稳步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实施了有效的宏观管理。这对正在进入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我国中小企业也是值得借鉴的。(一)战后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实施宏观管理的主要对策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制定企业立法战后日本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企业立法,把它视为实现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的日本政府从非武装化的现状出发,积极需求维护国家安全之路。概而言之,其国家安全构想经历了一个从永久中立国到依靠联合国,再到依附美国的演变过程。日本政府决策层最终选择依附美国,是在美苏对立的国际环境下,在被美国占领这一最大现实中,以"追随强者"的结盟心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择。在依附美国构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目前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安倍内阁的国家安全政策走向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公民馆是战后日本新创建的一种社会教育设施,公民馆的创设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日本的社会教育决不能离开公民馆的存在。公民馆无论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繁荣社区居民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在提倡“以德治国”和把我国全面建设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后恢复生产与日本公民馆的创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衰退,社会生活混乱,广大日本民众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东德,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很年青。在正式建立这门学科之前,东德陆续开展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历史学的研究工作,自1954年以来就有人提出过需要在东德建立区别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学。1958年以后在青少年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经  相似文献   

15.
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动,始终是影响东亚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重心经历了从改造到扶持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经历了曲折的转变过程,转变的直接结果奠定了之后的美日关系,且至今仍对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存在着重要影响。战后初期影响美国转变对日政策的诸因素,并非先前中外学者所分析的平行并重,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诸因素形成一个逻辑因果链,最终导致"旧金山体制"形成。在美国转变对日政策过程中,意识形态分歧和美苏大国间国家利益的博弈互为表里,时而契合,时而背离,但最终依归是各自的国家利益。所有这些对于预判目前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和趋势、对于确立处理该地区国际事务的基调和对策是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法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居第四位的经济大国,其外贸发展水平也同样居第四位。战后法国外贸的发展与法国经济的变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也同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休戚相关,法国外贸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阶段相一致,外贸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一) 1946-1950年,这是战后经济调整恢复时期,这时的外贸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二) 1950-1957年,法国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外贸开始拓展并初具规模。(三) 1958-1973年,在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法国经济步入了所谓“黄金时代”,与法国经济实力的加强相适  相似文献   

17.
吉田茂(1878~1967)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二战前长期活跃在日本外交第一线,二战后,又在日本战败改组和重建时期,五次组阁并三度兼任外相,成为战后日本复兴与发展的奠基人。吉田茂的执政时期,正是本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50年代前半期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日本面临经济复兴与国家重建与独立的两大课题。战后初期,日本被盟军占领,旋即即又被冷战风云抛卷至国际政治斗争的夹缝之中,使本已困难重重的日本重建事业更加举步维艰。本文试图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同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相结合,考察吉田茂战后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开始了长期的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停滞进一步深化。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战后未曾有过的连续两年的负增长,消费、投资低迷,金融体制不稳定,信用收缩,复苏乏力。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为促使其经济走出萧条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星期,两只驯服的长尾鹦鹉在一座西柏林楼房的平台上盘旋,这是最近东德实施“人道主义”离境避难的一个象征。三个月来,(东德)已允许17,000个东德人——每天超过200人——越过几乎无法穿过的边境进入西方。(到5月份,迁居西德的人数已达23,000人——译者)由波恩政府偿付的赎金  相似文献   

20.
宗教和……     
在共产主义和谐和一致的表面背后,宗教生活在东德社会中继续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内,东德的教会已变得更自信、更直率了,甚至发展到对公认的政府政策和考虑的优先事项发出挑战的程度。东德存在的头十年内,共产党政权企图彻底镇压其教会,并灌输“科学的”无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