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中大街道裕园社区,着眼居民需求,积极创新进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融洽了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这说明,新时期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有效提升社区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满足居民不同层次需求,共同打造和谐幸福新社区。  相似文献   

2.
社区服务要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的,服务需求决定了社区服务的立足点。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社区服务的发展,更快推进城市社区的建设。为此,本文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调查,对赣州市中心城区40个社区的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在了解居民社区服务需求情况下,得出政府必须履行规划者、主导者职责的判断,并从需求方出发探讨政府引导的社区服务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3.
社区动员是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推动策略。伴随着城市社区建设方向由行政化向社会化的趋势发展,社区动员模式经历了由"控制型社区动员"到"管理型社区动员"再到"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的逻辑演变。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范式,"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居民需求、制度支撑、能力建设、社会组织、社区文化、资源支持六个方面。"互动治理社区动员"机制包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上下联动动员机制;以系统培训为载体,构建动员能力提升体系;以建构社区文化为文本,激发社区居民情感认同;以积极开发与利用为手段,建立资源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强化居民参与是城市社区自治的法理要求,也是城市社区治理实效提升的必备路径。但实然方面,居委会角色偏差严重、居民参与动力不足以及参与渠道不畅,使得城市社区治理的社区需求回应能力低下,这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逻辑前提和关键点。南通市邻里建设将治理空间由社区下沉到居民小区的相邻楼幢,如此可以更充分地了解社区居民需求,为社区治理有精准切口提供保障;同时通过邻里和谐促进会、邻里志愿组织等社区组织的建立,为社区居民参与提供切实有效平台,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动力,同时也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果和居民自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区服务与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引导社区居民逐步实现自治。政府的作用应当逐步转变为宏观调控,依靠法律规范社区管理,引导社区自治能力不断提升;加大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培育,逐渐形成协同治理。本文在分析江西省鹰潭市月湖社区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服务与管理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网格化治理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网格技术治理体系在进入社区社会时陷入悬浮困境,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行政主导的网格员选拔方式使网格员与社区居民的关联性减弱,信息上报为主导的行政任务挤占了网格员回应社区事务的空间,上级政府意志为主导的监督考核方式替代了群众意见。这就使得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的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与社区居民主体、社区实际需求、社区群众意见没有关联,导致技术治理悬浮。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县域社会的“半熟人”属性,重视东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与治理需求的区域差异,并将技术治理充分融入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7.
现代开放型社会中的城市社区如何有效治理一直是未解难题,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稳定与有序发展。基于对A市"邻居节"的考察,对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A市邻居节以消除多元社区居民共存下的陌生及戒备心理为缘起,构建居民主体与多元辅助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开展贴近生活与符合"众口味"的服务活动,营造凝聚力与认同感的良好氛围,为快速个体化、阶层化的现代社会消除陌生、分歧,构建情感认同提供了抓手;为断裂性社会重建社区公共性,消除空间分离,促进社区空间融合奠定了基础;为异质性、脱域性城市社区构建记忆共同体,实现城市社区营造,促进社区公共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表明,强化开放型社会中的社区公共符号、社区记忆,搭建有利于居民交流、交往的空间及载体,建立居民需求导向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开展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可以为社区居民寻找认同与精神归属提供基础,在消除阶层结构、职业壁垒中使居民重新回归社区社会,最终创建有温度与厚度的社区共同体,正是现代开放型社会中的城市社区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8.
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之下,城市社区治理形态由社区网格化治理转变为“超网格化”治理。“超网格化”治理形态中三驾马车联动,网格员相互协作,构成“内网”,发挥了服务功能。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参与疫情防控,干部下沉社区,构成“外网”,发挥了管控功能。该社区治理形态能够促进主体间的协作,精准有效地定位居民需求,及时解决居民困难,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这得益于党的强大组织化动员能力与新技术。但紧急状态下也出现社区参与主体之间合作不协调、居民参与不足以及行政化倾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区安全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产生了日趋差异化的安全服务需求,近年来公安机关社区警务战略在全国深入推进,使社区安全服务呈现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多元化的新趋势,有利于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多样化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体制外空间迅速膨胀,人民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两种力量催生、拉动了中国的社区建设.而在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制约社区建设进展的因素.为促进社区工作的有效运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促进社区的自治功能;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规范民主自治载体;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推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构建"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全新的居民结构、产业结构、居住结构要求在快速城市化区域尽快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特别是在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治理结构上率先突破,重要的是以引导与灌输相结合转变居民观念、以提高居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社会管理的有效性,以解决民生需求为重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最终实现居民自治、社区共生、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平安建设是以创建安全型社区为基础的系统性工程。人口结构、居民需求和管理理念、手段的变化,使我国社区治安防控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居民参与度低,"群防群治"力量分散;警民交流不畅,居民对警察不信任;紧急响应慢,处置能力不足;安全与法制宣传不足等是主要问题。为顺应社区警务的改革发展趋势,应更新管理理念及手段、推介民警服务、提高处突能力、加强安全法制宣传,从而深化社区治安防控,加快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产城融合社区的服务质量,对培育社区共同体、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珠三角高端制造业产城融合型社区进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在社区居住时间越长,对居委会各项服务和能力的满意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非产业居民的满意度高于产业居民,但下降速度快于产业居民,两类居民的满意度具有异质性特征。建议居委会从任务型服务转为自觉型服务,详略得当做好社区服务的长期规划,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补足能力短板,联合企业党组织和工会促进产业居民的社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凝聚社区精神、增强社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和家园信仰的有效载体。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就不能怠视和谐文化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支撑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区较之过去以居民为主体的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新变化。一是居民主体呈现多元化;二是社区结构呈现多元化;三是居民需求呈现多元化;四是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五是治理途径呈现多元化。随着时代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还能完全适应新变化,暴露了传统社区的局限性。青岛市海琴社区、登北社区、馨园社区在破解社区参与不足、服务缺位和治理薄弱等问题过程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新路。这些探索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社区社会组织成长为社区建设主体是向现代社区建设转型的重要条件;从居民自治向社区自治延伸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关键环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建设四位一体推进,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有力支撑;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参与三个机制,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必然要求;抓好"五类服务"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澳门社区公共服务由政府与民间不同的机构共同提供,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机制,促成社区与政府在社区服务及建设方面产生良好的互动。同时,不但社区的公共服务满足了居民社会化的生活需求,而且切适的服务提高了公众参与社区的积极性,多元化的社区服务还有助于实现居民社会福利服务的深化发展。探讨澳门社区特色的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经验,分析社会组织结构形式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利弊,探究公共服务中的合理配置、服务系统的规范、参与程序的弊端与利益保障等问题,能够总结出澳门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治理的经验,适当调整民间社团的参与机制,以便推向社区参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社区治理新政出台之际,有必要对居民的社区参与状况进行新一轮考察。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愿意参与社区活动,不同群体的居民参与意愿趋同性高。居民的社区公共意识开始觉醒,但主体性意识依然不足。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率有所提升,但总体参与度仍较低。参与群体分析表明,老年人参与度较高,中青年人参与度低;社区精英引领,大众参与度低;外地来沪常住人口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状况形成反差。有鉴于此,要吸纳外地来沪人员参与,扩大社区治理基础;创新社区参与机制,打造青少年发展空间;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社区参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层社区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社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一种互惠合作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居委会通过对社区参与的引导和控制,实现了社区控制和社区服务的双重目的;另一方面,居民通过内容丰富的社区参与增强了自身的自主性,扩大了社区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研究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而重塑由政府介入、市场参与、组织发展与居民集体行动构成的社区治理新结构则是其要点。政府是引导者、服务者与监管者,提供基础性社区服务;市场是资源的主要供应者,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多样化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场的补充者与调节器,通过公益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社区居民是社区事务的参与者,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在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新治理结构下,依靠法治保障与科技支撑,多元主体民主协商、通力合作,进而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警察局开始运用社交媒体,作为一种策略,通过包括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在内的多种方式与周围社区建立联系。对社区来说,特定类型的帖子会更具有吸引力。在脸书和推特上的互动取决于帖子的类型,这表明居民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脸书和推特进行互动。警察局对如何适当调整自身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优化与社区的互动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