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干部南下,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为夺取政权、接管旧政权、巩固新政权所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干部南下,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集结号。太行、太岳干部支援福建1948年下半年,全国解放战争转入历史性的战略决战。10月,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通知》强调:"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以便战争的第四年内  相似文献   

2.
在全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提出了党的工作应以农村为中心,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经过长期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光辉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早期农村割据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早期农村割据思想,主要指1927年革命失败至上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农村割据问题的各种考虑。具体时限为1927年下半年。在这期间,毛泽东关于农村割据的思想有其独创性,与共产国际和受共产国际影响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于农村割据问题的考虑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共中央和湘、鄂、赣、粵等省委为了发动秋收起义,迅速夺取一省数省政权,曾赞成在大城市附近或交通要道进行农村割据,其目标显然是为了配合城市暴动,迅速夺取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83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在这个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1月31日,即平津战役结束的当天,斯大林委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经石家庄到达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当天,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先后会见米高扬。后来,中共领导人向他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国内的军事、政治形势和夺取全国胜利及筹建新中国等情况。与中共领导人谈话后,米高扬的印象是:他们对一般政治问题、党务问题、国际问题、农民问题和经济问题,都"非常内行,很有自信",但  相似文献   

6.
刘杰  何平 《党史博采》2014,(3):55-56
中共中央、毛泽东于西柏坡秘密会见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是我党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所发生的重大的外事事件,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以中共主要领导人的身份与苏共高层领导人会面。正是这次会见,中苏两党就中国革命的前景和两党两国未来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和探讨,使中苏高级领导层更直接地增进了了解和信任,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对苏"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走向中苏同盟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3,(10):65-65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建立新中国喻为"赶考"。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革命胜利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革命,即将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8.
康仁 《求实》2003,(Z1):24
首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55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机关移驻西柏坡。这个时期,正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时期。我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党的面前。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转向领导人民建设国家,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这次会议,标志着适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开辟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将走完,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此开始。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预见性地  相似文献   

10.
秦摩亚 《党史文苑》2013,(17):40-42
近日,笔者认真看完了44集《寻路》。该电视剧与以往写毛泽东的剧本有很大的不同,抓住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写出了许多革命志士与毛泽东一起奋斗的艰苦历程。还把该剧农村包围城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为中国和人类进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起点,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相似文献   

12.
陈登贵 《广东党史》2003,(6):9-11,8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终于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开辟这条道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一个历史过程。本文主要论述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杰出贡献,借以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3.
李桥铭 《红旗文稿》2013,(13):34-37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近20万布尔什维克党员领导不足3万人的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拥有200多万党员的苏共领导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70多年后,拥有近2000万党员和530万军队  相似文献   

14.
闽西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实践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进行的一切革命斗争,都是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这个中心任务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建立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勇于开拓,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将斗争的重  相似文献   

15.
秋收起义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根本性重大课题:第一次响亮地打出了中国共产党这面光辉旗帜,让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新的希望和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探索和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而科学之路——在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括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要走什么样道路的根本问题;通过"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需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的革命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接管平津     
当我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当我们在分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从旧政权向新政权转换的那一段难忘岁月。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的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又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近90年历史,千折百回,不屈不挠。其间,包括城市接管在内的新旧政权的更迭,同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北平和平解放后,能否接管好这座华北最大的城市,成为衡量中国共产党能否在城市站住脚,并进而夺取和巩固全国政权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对北平的接管工作极为重视,在1949年上半年先后发出大量文电、指示接管工作中的政策问题。中共北平市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精...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议了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人民战争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消除了右倾悲观情绪,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信念。  相似文献   

19.
由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具体情况所决定,中国革命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夺得全国政权;从当时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城乡状况出发,我国革命武装斗争要取得胜利,必须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特点,我国革命武装斗争和整个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创立和开辟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承担了中共中央的一项特殊使命——秘密访苏。刘少奇在完成这项使命中,以其高度的政治智慧,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国之前承担特殊使命刘少奇访问苏联,在1949年初就确定下来了。当时,推翻国民党统治已是势所必然,中共中央着手筹备建立新中国。此时,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派特使米高扬及几个随员秘访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目的是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到底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米高扬除了带来斯大林送给毛泽东的一块毛料外,主要是听,不表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只是带着两个耳朵来听的,不参加讨论决定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