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预定今年第四季度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将围绕“生态经济与四个现代化”的总题目,进行学术讨论,并将正式成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刚诞生不久的边缘学科。在我国,这个名称的出现仅仅有二三年历史。它究竟怎样出现于科学之林,以什么为研究对象,有什么应用价值?为此我们专门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筹委会成员、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请他就以上问题谈谈看法。 关于什么是生态经济学,侯学煜说,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2.
邱金用、吉布武编著的《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十章阐述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是一本摆事实、讲道理,具有较强说服力的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还是资本主义能够救中国?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优越性?我国现时的制度是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不是搞早了?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正是从纵的方面,回顾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的均衡价值体系是行政许可制度的基础理论之一。行政许可的均衡价值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这些价值是怎样博弈而达到均衡的?深入探讨中国行政许可的价值基础,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李治 《瞭望》2001,(24)
2月中旬以来,国内媒体纷纷披露了日本航空公司JL782航班“怠慢中国乘客、对中国乘客存在种族岐视”的事件,一时间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关注,包括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也发表谈话对此表示极大的关注;5月以来,包括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新闻文化促进会以及日航等召开的座谈会一个接一个。为什么“日航风波”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日航风波”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日航到底该负什么责任?  相似文献   

5.
谷桂华 《学理论》2011,(6):9-10
当今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什么?考察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是困惑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以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为逻辑起点,提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价值体系,即以全体中国人民为主体,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主流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晓英 《求知》2015,(1):15-1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对中国梦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如何认识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个人梦想和中国梦之间是什么关系?个人奋斗和实现中国梦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梦。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分析中国梦的特性、内涵和实现路径,以期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梦,并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中,我们回顾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长期斗争,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没有我们民族的思想前提,或者说,有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如果有,它和西欧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它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有什么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怎样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的?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标志是什么?从理论上搞清这些问题,对于认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江泽民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的一个问题。江泽民同志曾在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并强调说: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彻底的唯物论,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由此可见,讲政治,讲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掌握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在党执政并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从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有些基本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和辨析。这些问题主要是:中国道路产生于何时,它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是什么?中国道路的内涵和要素究竟如何定位,什么是中国道路的本质与真谛?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是否等同,如何科学冷静地看待所谓中国模式?只有深入地辨析和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才能将中国道路的研究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正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启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坚定"三个自信",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又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坚定"三个自信"的实质是什么?坚定"三个自信"依据什么样的基本规律?坚定"三个自信"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郭学德教授等撰著的《坚定"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一书,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11.
<正>应该怎么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只能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为背景才能去回答。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中究竟有什么?这只能以西方文明为参照系才能去回答。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谁?这只能以人类历史发展的前途命运为指向才能去回答。这是一个大得吓人的题目,够学者们研究几百年的。但是,有一点今天就可以点明:中国人的突出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学习能力。中国人乐于、也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明中  相似文献   

12.
“德”,是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新形势下,衡量企业家的德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寄如 《瞭望》1990,(19)
1990年之秋,历史将给中国人一次巨大的机会——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承办的最大规摸的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检视。 中国如何?中国人如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中国改革开放10年后的面貌到底怎么样?…… 第11届亚运会将是一个事实,亦将是一份巨大的,包含中国几乎方方面面的答卷。 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科技人员以及亚运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为这份答卷搭建起恢宏壮阔的框架,但真正的内容将由中国人,甚至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填写。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召开之时,把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等一系列新的要求作为小康社会的实现目标提出,这一提法有基础吗?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吗?这一目标的实现会遇到什么难点?必须有什么样的新突破?必须走一条什么样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他们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可能具体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而是留给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去摸索和总结。列宁进一步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崭新的政治思想在中国诞生,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它不仅是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战略决策,而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也将产生强烈西深远的政治影响。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中东和会终于召开了,它预示着中东历史的转折。 读者也许会问:和会还没有取得什么成果,而且还看不出近期内会出现重大突破,说中东历史因此会发生转折,不过份吗?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将马德里和会放到阿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8.
纵观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都是波浪式的前进与发展的。有时掀起高潮,有时落于低潮,不断地出现高低潮之间的转变。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就是社会主义的潮流涨落。当前,研究、揭示和掌握社会主义潮流涨落的理论,具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高潮?什么是社会主义低潮?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字眼.因为它凝结了人类的政治智慧,展现了人类政治生活的价值理性.社会主义民主,是一面无比绚丽的旗帜,因为它高扬起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第一次使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变为了政治现实.然而,当突兀之间的苏共亡党、东欧剧变到来时,不由得使我们困惑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什么?动力在哪里?而当社会主义由凯歌行进陷于历史迷茫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给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回答.就在2007年的金秋时节,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十七大的旗帜上郑重书写: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论断虽短,却掷地有声,它向人们宣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动力,社会主义民主将会因此而生机勃发.  相似文献   

20.
与世界相处     
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及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发展将对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公共产品”?随之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必须回答,方能增信释疑,为我们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