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这一现象折射了传统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诸多弊端,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这正是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条件。在传统“非共享”思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覆盖不足、主体单一、内容悬浮、方式传统、效果娱乐等“离散化”困境。因此,亟须以“共享”思路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保障乡村文化服务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信息基础与传统基础,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协同化、精准化、信息化、复合化,塑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式”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由于国家法律资源的稀缺,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规范行为、惩处违犯行为、解决纠纷等等,大多都依据村规民约,较少正面与法律打交道,因而与习惯法有紧密联系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笔者就三个苗族村的村规民约考察入手,分析了"供全村吃一餐"的处罚规定所反映的苗族习惯法文化在当地乡村治理中的利弊,就反映习惯法文化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问题作了一次微观的探讨。笔者认为,我们应看到"供全村吃一餐"这一传统苗族习惯法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消极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乡村政治研究"发端于政治学与乡村问题的不期然"遭遇",同时成长、演化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特定社会、政治时空场域中,并在时局变迁中走向日益紧密的互构与融合,最终成为一块可供学者在其中施展拳脚的研究领域。对中国政治学而言,这一"相遇"并"联姻"的过程,充满着从"高昂"到"沉潜"的震荡甚至创伤,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转型,也收获了未曾预料的成果。通过这段政治学与乡村问题之间互动的学术发生、发展之历史的考察,可使我们对中国政治学及中国社会科学的特定生长逻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探寻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社会之"根"提供些许线索。  相似文献   

5.
骂社火是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在骂社火的过程中,人们通过"骂"这种形式首先构造了一种狂欢的场域,在这一场域中,骂是作为一种娱乐的手段而存在的。社火所具有的传统娱神娱人的功能在骂中逐渐消退,乡村社会更多的是通过骂社火这一活动,得到了娱乐、宣泄,同时也进行反思。乡村社会通过骂社火这一活动实现了系统的自组织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下里巴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元混合的格局:既有传统的"下里巴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又有新的"下里巴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艺术形式,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下里巴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艺术形式。现阶段的群众文化建设,面临三种形态的"下里巴人"相互分割,发展不平衡以及群众文化工作与群众文化脱节,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等困境。应根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要和群众生活方式变化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空间、文化内容、城乡文化、民族文化的整合,实施对"下里巴人"的重建,实现群众文化的转型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促成民族成员之间相互认同与凝聚的核心力量。以百年共和为时间轴,以海外华人国族认同①为主题,通过分析其过去的成绩、现在的问题及将来的挑战,不妨将人权、民主、自由等"普适性"价值与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价值融于一体,即以"尊重"和"平等"作为华人社会价值支点与导向,藉此求得"礼"文化的浴火重生及一个"知好礼"家园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婴宁》中的"鬼母"是婴宁的养母,她是一位慈母、贤母,又是一位智慧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既有对传统伦理型文化的承继,又有对传统型伦理文化的梳理。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堪称为赞美养母之爱胜于亲母之爱的典范,开创了"鬼母育儿"型故事的新类型。"鬼母"是"聊斋"王国中不可多得的母亲形象,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并延续至今的一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所形成的"体制锁定",依然滞阻着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它使农村的制度变迁在"路径依赖"的基础上陷入了一种低效率的状态。因此,努力突破当前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所造成的"体制锁定",实现良性的制度变迁,是当今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图形创意日益走向高度抽象化和过分标准化,使得图形中人文色彩逐渐淡化,商业倾向严重,以至于人们对铺天盖地的图文信息感到茫然和生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图形创意既要准确迅速地传达信息,又要具有高度的娱乐和艺术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要达到此目的,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丰富图形的文化内涵,提高图形的审美价值。中国文化审美体系中"形"与"神"的关系,亦即图形创意中"形"与"形"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关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混淆的两个重要范畴。明晰"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找准"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建设的着力点。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探索贵阳"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合贵阳实际的一些对策性建议,极具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和奶相互间有很大的属性差异,但却因混合形成创新点,这与当代青年求变求异的创新意识有着共同之处。青年中的"奶茶化"文化主要是以个性混搭、主体意识、风格变换、柔化为主要特征。"奶茶化"文化的形成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我们应充分挖掘青年中"奶茶化"文化的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也要注意甄别其中的"伪文化"。  相似文献   

13.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艺术,在当代,它正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跨界"性发展走向新的高度。它把传统舞蹈与新的科技手法、新的演出方式相结合,实现某种程度的"嫁接",达到全新的艺术效果,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更趋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多样、复杂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福州三坊七巷"电光刘"是福建近代经济史上的一枝奇葩。它规模宏大,管理技术先进,核心人物有魄力和眼光,家族成员多英才,这些与本地工商业家族和外地同行相比,出类拔萃,一枝独秀。究其原因,福建的地理环境塑造了闽人海洋文化的性格;三坊七巷和其家族的工商业气氛有利于其成长;崇文重教的传统使其具备中西眼光。简言之,"电光刘"海洋文化、中原文化、西方文化交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认真对待处理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关系到乡村文化的兴盛,也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面临着观念意识存在偏差、人才队伍力量较弱、创新发展可持续不强等现实困境,制约乡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应从文化认同强化、传承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治理体系完善等多维度发力,激发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内外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宽容理念——“文化养老”的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将成为社会的重要群体。老年人有其特殊需求,需要关注老年人养老,养老可以有多种方式,而"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其本身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即宽容理念,"文化养老"本身需要尊重、理解、共生、相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公安机关化解民事纠纷早有法律条文规定与实践,但现有法律条文散列、规定模糊,实践中民警的民事法律素养与调解能力无法与当事人的需求相匹配,公安机关化解民事纠纷制度与模式急需更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于公安机关化解民事纠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应当参考"枫桥经验",将社会调解资源重组于公安机关,引入司法确认力量,保证公安机关民事纠纷调解专业性的同时给予司法确认上的便利,从而构建公安机关主导下的新型"枫桥式"化解民事纠纷制度,更好地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相似文献   

18.
困境儿童保护是儿童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今后儿童保护的工作重点之一。"南京幼女饿死事件"反映出我国困境儿童尤其是事实无人照料儿童的保护存在制度疏忽、预警缺失和救助方式不当等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观"是造成这一现状的文化原因,法律制度执行力弱、监护权难转移以及救助方式落后则是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9.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育的灵魂、本真与原点。如何使教育重回正常、健康轨道,使教育成为幸福完整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迫在眉睫、令人深思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并践行从"传统"到"空间"的教学创新与变革,是回归教育原点的合理取向与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孟思奇 《工会论坛》2009,15(5):12-12,31
"山寨"一词在网络中突然流行起来,山寨手机、山寨网站、山寨屈臣氏……,仿佛我们身边的什么东西都变成山寨的了,甚至前不久,连一个已经平平凡凡地存在多年的山寨派出所都无辜地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山寨时代的产物——山寨明星这一群体也随着"山寨大潮"而走红。本文试图从当前的传播环境入手,结合大众传播功能与效果分析这一群体当红的原因,剖析出在山寨文化的背后,留给传媒人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