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汇 《两岸关系》2009,(10):32-34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受权团体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三度举行会谈,成功签署了九项协议并达成一项共识。透过这累累硕果,我们与本文的主人公一起回忆、评—氧过去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六、利用“千岛湖事件”恶化两岸关系推行“务实外交”制造“两个中国” 李登辉无视台湾同胞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无视两岸交流给台湾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一再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利用“千岛湖事件”恶化两岸关系,推行“务实外交”,拓展其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质是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谋求“台独”。  相似文献   

3.
杨毅周 《台声》2009,(6):10-12
2008年台湾政局的变化,使得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两岸关系从1949年因国共内战而分治开始,经历了近30年的军事对峙,逐步走到和平的局面。后来,两岸开始了开放与交流,也经过了分裂与反对分裂、“台独”与反对“台独”的斗争,到了今天,两岸关系终于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阶段,一个过渡性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台声》2009,(7):12-14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转折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再次举行了中国各界关注的“胡吴会”。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并各自阐明了自己的主张与努力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谈中提出“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六点意见”。充分揭示了大陆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一系列重要设想,将是指导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5.
刘红 《统一论坛》2009,(1):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六点意见”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前景、架构、途径、动力、条件和内在联系,对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对和平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战术要求,进行集中、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导着进入轨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6.
刘红 《台声》2008,(11):12-14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大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对岸增强互值.进行制度化对话的同时,关心台湾同胞.推动两岸交流是坚定不移的方针,目标是共同实现“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瑞砚 《统一论坛》2012,(1):70-71
一、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九二共识”无疑是此次台湾大选的最热门议题。大选前国民党不断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绩,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是为台湾带来“和平红利”的基本保障:民进党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通过“十年政纲”和“台湾共识”的“空心”论述,淡化、回避两岸议题。  相似文献   

8.
<正>6月5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台湾清流文教协会共同举办的“两岸关系前瞻与思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新党代表团、两岸有关方面嘉宾和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两岸关系道路与关键抉择”“两岸关系大势与携手奋斗”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要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任总结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站任中华民族的发展高度,就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达成共识,提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笔者认为:海外的反“独”促统运动,必须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形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李立 《黄埔》2009,(4):50-53
辜振甫大陆行 如果说“千岛湖事件”是偶发的,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也是暂时的;那么随后发生的李登辉访美,则是李登辉蓄谋已久的,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使台海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后,两岸关系僵持了3年之久。不过,由于海协会邀请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来大陆参访,两岸关系又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而随之中断的海协会、海基会“两会”之间的联系与商谈,也有了恢复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6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效显著,已进入巩固深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因两岸政治互信不足、政治歧见难解而导致的两岸政治关系的相对滞后,已影响到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进程,更明显妨碍阻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相似文献   

12.
杨毅周 《台声》2008,(11):10-11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面时,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十六字方针:“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建立互信”成为海峡两岸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 《台声》2011,(12):62-63
两岸关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岛内政治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尤其是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对台湾政治定位、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的政策主张存在很大分歧,以及国民党、民进党与大陆的政治基础或政治互信的巨大差异(核心即是否承认“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14.
白光炜 《两岸关系》2011,(12):23-24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台湾当局—方面认为,两岸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两岸关系渐趋缓和,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认为“两岸军事差距越来越大”,大陆仍是台湾安全“最大的威胁”,强调“和平须以实力为后盾”,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决不放松整军备战。为适应形势发展,2011年台军整军备战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走过2011     
丁宇 《两岸关系》2012,(1):28-31
1月18日,第九届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桂林开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研讨会招待会上致辞时表示.2011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们希望今年能够“稳中求进”。所谓“稳”。就是要维护两岸关系改善的重要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所谓”进”.就是要继续本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台声》2009,(2):16-17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六点意见”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谈判六个方面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架构的同时,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根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了对台工作相关的政治、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突破,丰富了党的和平统一理论,是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吴能远 《台声》2007,(10):20-22
两岸关系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一方面,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两岸政治时抗正激化,“法理台独”正对两岸关系构成严重的威胁。于时,面对两岸关系之未来,如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之议再起。  相似文献   

18.
陈筠 《两岸关系》2008,(1):37-38
辞旧迎新之际,2007年12月25日,全国台湾研究会“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众多台湾问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当前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09,(1):29-30
贯彻胡锦涛讲话精神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首先回顾了2008年两岸关系。他指出,2008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台独”分裂势力推动举办的“入联公投”遭到挫败,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杨秀芬 《台声》2001,(1):13-13
陈水扁日前企图借由美国智岸人士向美国政府建言,希望在“三不”之外应加入“反对中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四不,然而,陈水扁的真正目的应是借由美国智库人士向中共当局建言,这种舍近求远希冀美国强权介入两岸问题的作法,对日益恶化的两岸关系能否产生效果?陈水扁若能反求诸己,是否将更为有效?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紧绷,迄今未能建立一套“机制、说法、论述”,犹自不愿在“统一”与“独立”的选项中表态,使得两岸无法在平稳状态中逐步向前。  陈水扁自上任之初,即频频发表所谓“两岸关系会柳暗花明”、10月底两岸问题会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