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恐怖主义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演进,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恐怖组织的层出不穷、"独狼"式恐怖主义的威胁等挑战以及民族分裂型与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发展蔓延,使得反恐层面上国际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而建立健全国际安全合作机制首先要制定统一的反恐概念标准,还要进一步打牢国际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并且要以国际反恐联合侦查为切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后要倡导联合国主导下的军事合作反恐。通过国际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起到遏制全球恐怖主义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反恐工作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德国当前反恐举措对中国完善反恐工作机制,防范和化解恐怖主义风险,深化反恐合作具有重要启示.借鉴德国反恐举措的经验和工作模式,提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反恐创新举措.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反恐国际合作、加强反恐预警机制等,做好信任社会背景下反对暴力恐怖的风险预警与安全防控工作,更具前瞻性地维护国...  相似文献   

3.
目前,研究反恐法律对策,仍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指出了利用反恐国际公约和自卫权为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的传统应对方法后,分析了反恐国际公约制度,以及美国等国近阶段利用自卫权惩治恐怖主义行为的两次战争。最后提出了国际反恐模式,即应在安理会主导下,利用和完善反恐国际公约,采取国际合作方法,反对各国凭主观判断使用武力;同时,指出了国际社会制定有效措施消除贫困的重要性,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聚焦于反恐怖主义法治、战略、犯罪防控、大数据反恐以及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等诸方面的现状与挑战,透视我国反恐怖主义研究的未来走向。反恐法治研究领域当前仍集中于构建完善的反恐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传统问题,未来反恐法治研究会逐渐向复合立法模式的选择,完整的法治反恐怖主义体系的构建等新问题转移;在反恐战略研究中,我国未来反恐战略研究会逐渐从全民、海外反恐战略研究、反恐战略传播机制研究等问题跨向更具广度和深度的研究,特别是国际网络空间新规则和新秩序的构建值得期待;在反恐防控研究领域,国内当前的研究视角涉及边疆地区、互联网领域、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未来反恐防控研究会更加趋于多元化、多角度化;在反恐大数据研究上,国内还存在研究数量偏少、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在国际方面,大数据分析预测功能以及反恐数据库的构建则相对较成熟,未来应继续加强反恐大数据建设的国际合作,推进技术升级与应用,夯实法律基础,发挥互联网企业在反恐大数据建设中的功能;通过国际性、区域性合作组织搭建的平台,国际国内的反恐国际合作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未来国际反恐合作应注意加强网络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力度,继续发挥区域性合作组织以及联合国在反恐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恐怖主义犯罪惩治应坚持法律制裁、预防和控制相结合,遵循国际法原则,加强集体安全合作观念。我国应制定专门的反恐法,增设罪名,注意法律之间的协调配合,构建严密的反恐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聚焦于反恐怖主义法治、战略、犯罪防控、大数据反恐以及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等诸方面的现状与挑战,透视我国反恐怖主义研究的未来走向。反恐法治研究仍集中于构建完善的反恐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传统问题,未来反恐法治研究会逐渐向复合立法模式的选择,完整的法治反恐怖主义体系的构建等新问题转移;我国未来反恐战略研究会逐渐从全民、海外反恐战略研究、反恐战略传播机制研究跨向更具广度和深度的研究,特别是国际网络空间新规则和新秩序的构建值得期待;在反恐防控研究领域,国内当前的研究涉及边疆地区、互联网领域、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未来反恐防控研究会更加趋于多元化、多角度化;在反恐大数据研究上,国内还存在研究数量偏少、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在国际方面,大数据分析预测功能以及反恐数据库的构建则相对成熟,未来应继续加强反恐大数据建设的国际合作,推进技术升级与应用,夯实法律基础,发挥互联网企业在反恐大数据建设中的功能;借助国际性、区域性合作组织搭建的平台,国际国内的反恐合作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未来应加强网络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力度,继续发挥区域性合作组织以及联合国在反恐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法律评估理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反恐法》进行理论与实证二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反恐法》在实施中存在定位不够明确,独特价值并未体现;配套措施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反恐执法程序规制,执法混乱等问题。为此,《反恐法》需深化统筹各部门反恐法律规范,构建完整的反恐法律体系;坚定预防为主的反恐理念,凸显《反恐法》的独特价值;强化部门合作反恐,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8.
涉外军事法制建设在配合与服务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为涉外军事行动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规范对外军事关系、奠定国际军事合作的法律基础、涉外工作的法治化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涉外立法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涉外军事行动法律保障,以对外军事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对外缔约履约事务,以人道法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军事立法活动,以军控裁军条约和军事互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军事条约履约与核查活动等,涉外军事法律事务不断增多,对涉外军事法制工作的要求更加迫切。今后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涉外军事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战咯认识,加快涉外军事立法工作,对我军的军事条约协定进行清理汇编,完善涉外军事法制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和发挥军队律师在涉外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加强对与我军有联系的国际组织和涉军国际法律事务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以隐蔽、分散、独立为特点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成为恐怖活动的主要方式,并呈现专业化、低龄化、女性化的发展趋势,给社会安全治理和国际反恐合作带来严峻挑战。我国反恐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密切关注“独狼式”恐怖活动新特点和新动向,强化专业力量建设、加强社会力量动员、促进国际反恐力量联合,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独狼式”恐怖袭击防控治理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国际恐怖主义治理呈现非机制化,非法制化,非稳定化倾向。恐怖主义的跨国化,网络化和犯罪化倾向需要全球主权国家重视反恐的国际法律合作治理。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涉空间恰好处于全球恐怖主义高危区的"恐怖之弧"地带上。因此,探索研究和创建基于政治互信的区域性跨国反恐法律机制,保障"一带一路"的安全平稳开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先性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开展国际反恐合作的政策背景与制度依托,以冷战、美国"9·11"恐怖袭击等重要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以公约缔结情况作为佐证依据,国际反恐合作可以分为发轫阶段、发展阶段以及调适阶段。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关系经历了从立法倒逼到积极融入的转向,借助刑法修正案的形式,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合作的衔接更加紧密。国际反恐合作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冲击主要表现为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与消极冲突两个层面,我国《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为我国司法管辖权的行使创设了前提,但问题的解决仍需国际公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反恐刑事特别讼诉程序是指为应对反恐诉讼活动的实际情况需要,专门适用于恐怖主义犯罪这一特殊类型案件的诉讼程序。反恐刑事特别诉讼程序建立在安全优先兼顾自由诉讼价值取向等理论之上,国际反恐合作、反恐斗争的教训和经验总结为其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反恐刑事特别讼诉程序内容包括软化司法令状,被害人、证人的保护,辩护权的限制等内容。我国反恐刑事特别讼诉程序的构建,除了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之外,还需要将其置于我国整个反恐法律体系的建设之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反恐怖斗争新动向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国际恐怖活动更加猖獗,表现为活动扩散、行动“基地化”、组织“网络化”及目标“避实就虚”四个新特点。此起彼伏的恐怖活动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际反恐合作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突出国际组织的反恐作用,推动建立联合国框架内的反恐合作机制;二是重视大国间反恐合作,提高各国独立反恐能力。国际反恐怖斗争出现的新问题,使国际安全形势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其主要根源是反恐斗争中出现了“一帮国家搭便车;两个漏洞没堵住;三个误区出偏差”。反恐合作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美国巩固了霸主地位,俄罗斯变外交被动为主动,日本借反恐“出海”,中国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传统国家安全观因只强调政权安全、军事安全的主张而应重新扩展其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统一。恐怖主义犯罪不利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上就是对国家安全的危害。据此,应将恐怖主义犯罪调整至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这有助于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面反恐。同时,为了保护共同安全,加强网络反恐,在践行人权保障的基础上,需要对我国刑法典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进一步解释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同本土恐怖主义的长期较量中,英国重视轨道交通反恐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轨道交通反恐机制.这套机制以反恐预警和反恐危机管理为工作重点.在反恐预警方面,重视情报和预警巡逻,构建反恐防卫空间,管控危险物品,并加强反恐国际合作.在反恐危机管理方面,采用多部门合作模式,定期举行反恐演习,重大恐袭时引入军队辅助,以及提升公众反恐安全...  相似文献   

16.
奥运反恐不仅是东道国和国际奥委会优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根据国际法应进行合作的事情.在奥运反恐问题上需要东道国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但是合作需要在尊重东道国主权以及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来进行.东道国为反恐而采取的某些国内行为也要有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孟加拉国的反恐局势不断恶化,以暴力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具有恐袭者低龄化、恐袭诱因贫困主导、网络恐怖主义深度演化、宗教极端思想不断蔓延等特征和趋势。为了打击国内恐怖主义,孟加拉国采取的反恐行动策略包括:制定修订反恐法律,成立反恐部门,确立反恐为第一要义;重视反恐情报收集,开展全球反恐合作;发动宗教领袖和群众参与反恐活动。孟加拉国反恐实践对我国反恐工作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完善反恐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情报主导,由反恐处置转变为反恐与防恐并重;变革反恐模式,由精英反恐转向全民反恐;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由反恐本土经验走向多元合作。  相似文献   

18.
从“非法战斗员”看反恐行动中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之后,美国以"反恐"为名,提出"非法战斗员"一说,使国际人道法现有的保护体系受到冲击。在反恐行动中能否适用国际人道法,如何适用国际人道法,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在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际人道法,使反恐行动在更加全面、公正的法律机制下运行。  相似文献   

19.
"九一一"事件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由于美国是恐怖袭击事件的直接受害者,美国不得不暂时地调整其"单边主义"政策,采取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同时施加政治、军事压力,把不少国家拉拢到国际"反恐"阵营,与美国合作.许多欧洲国家与美国联手,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中国、俄罗斯、菲律宾、印尼及中亚、中东不少国家深受恐怖主义之害,出于各自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结成了"国际反恐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际反恐合作的历程及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反恐合作大致经历了初始阶段、摸索和尝试、走向联盟及联盟形成四个阶段。由于恐怖主义活动的全球化和恐怖活动手段的日趋残酷,使得国际反恐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国际组织联合反恐、大国之间联合反恐、美国与其他国家联合反恐等形式。"9·11"事件后,国际反恐联盟形成,但如何深化反恐联盟,还有待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