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才 《世纪风采》2009,(12):27-29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似乎销声匿迹,退出了政治舞台,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渡黄河时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  相似文献   

2.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似乎销声匿迹,退出了政治舞台,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渡黄河时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  相似文献   

3.
卖馒头的人     
在一系列失败的投资之后,他赔掉了所有的财产,得知他破产的消息之后,未婚妻立刻离开了他,昔日勾肩搭背口口声声愿意两肋插刀的朋友们也都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4.
王建柱 《党课》2014,(5):121-121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程开甲知之甚少。1960年夏,经钱三强点将,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走进了核武器研制的队伍,从此他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在我国原子弹研制初期,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上半年,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露出希望的曙光。为加快进程,钱三强等领导决定,进行核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1962年夏,程开甲成为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此后,  相似文献   

5.
胡启亚  张吉全 《湘潮》2012,(4):40-41
何国诚是早期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人物,在《黄埔军校同学录》以及一系列记载井冈山斗争的史料中,都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这个响当当而后销声匿迹的人物。他的一生是不同凡响的一生: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林彪是他的同窗;北伐战争中,  相似文献   

6.
千山 《廉政瞭望》2004,(4):52-53
1991年8月,100多名苏联民主人士突然冲进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克格勃总部大楼门前.推倒丁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塑像,随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也随之改称“卢比扬卡广场”,当时.人们都以为克格勃从此将一蹶不振.销声匿迹。谁曾想.近年.随着有16年克格勃经历的普京当上总统,许多原克格勃人员被提拔重用.在俄政坛形成了新  相似文献   

7.
张鸣 《学习月刊》2009,(3):16-16
2008年年头与年尾两个标志性事件.唱主角的都是官员.一个是辽宁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一个是南京一个区的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前者干的事动静比较大,派人进京拿记者,后者似乎什么都没干.只是开会说了不中听的话,网民们发现他桌子上面摆的香烟,是极品至尊.150元一包的.于是,又“人肉”出了他的手表,他开的汽车.据说都是超级名牌.事态还在发展中,尽管周局长已经销声匿迹.但网民们一点歇手的意思也没有.大有不获全胜。势不罢休之意。  相似文献   

8.
事理     
寻找圈子 他在职时,是个不大不小的干部,享受某个级别的待遇。他为人有底线,有准则,平时好学习,好安静,人际关系不好也不坏,既无知己亦无仇人,他向来觉得有知己或仇人均为不成熟的表现。他才干平平,能够升到那个位置,也是得益于他那不温不火、不徐不疾、四平八稳的处世准则。  相似文献   

9.
严婷 《当代党员》2007,(9):20-22
39岁的邓加祥脸上,已经没有了父亲那种黝黑黝黑的光泽,多年的城市生活,让他褪去了不少农村生活的痕迹。20多年来,他在城市恋爱、结婚、租房、买房、养育孩子。他的命运,已经和城市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0.
霞飞 《党史博览》2007,(6):50-52
许多老上海人都还记得陈阿大这个名字--他是王洪文的"小兄弟",在"文革"中靠造反起家,当上了上海市主管工交工作的领导,还当上了中共九大、十大代表.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四人帮"的覆灭而销声匿迹,在政治舞台上失去了踪影.那么,陈阿大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呢?  相似文献   

11.
一、8月5日信的由来"八七"会议后,陈独秀从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避难上海,心情沉闷。从"五四"时期以来意气风发,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权力巅峰,沦落到几乎四处躲藏、销声匿迹的地步,让陈独秀有些消极。他一方面拒绝党中  相似文献   

12.
王彦 《党史天地》2007,(9):46-48
我的丈夫陈先瑞离开我们11年了。我和先瑞结婚是在1942年,那时他任陕甘边区警备第四团团长,我们共同生活了54年。说来也怪,先瑞刚走那几年,我每日沉湎于悲痛和回忆中,夜里梦见他的时候却不是很多。而近些年,痛失亲人的悲情虽渐趋平静,但晚上睡梦中却能经常见到他的身影,梦见他年轻时的英气勃勃,也梦见他身着将军礼服时的威风凛凛,更梦见他离休后同家人团聚时的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3.
刘原 《廉政瞭望》2014,(10):52-52
某夜,我出台接待一个朋友,用航空术语说叫要客,偶遇了一名年轻同事。我听说他想辞职了,却不料他会出现在这样的夜店。我觉得年轻崽流连欢场再正常不过,但一定要善于自拔,你不能只学郁达夫左拥右抱,不学人家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踉踉跄跄地同去赶稿。  相似文献   

14.
今天40岁左右的上海人还都听说过陈阿大这个名字。他是王洪文的“小兄弟“,在“文革“中靠造反起家,爬上了上海市主管工交工作的领导人的位置,还当上了九大和十大代表。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四人帮“的覆灭而销声匿迹,在政治舞台上失去了踪影。那么,陈阿大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相似文献   

15.
淡漠喝彩     
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竞不认识他了。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个,王旦只熟悉  相似文献   

16.
慧冰 《广东党史》2004,(2):22-25
陈赓大将是一位叱咤风云、战功显赫的将军,同时还是一位情感丰富而真挚的人。他爱兵士,恋妻子,疼儿女,真情流露,从不掩饰。透过他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他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陈毅曾这样描述陈赓:“他像一个玻璃杯,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21):79-79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县)人。他一生经历宋、齐、粱三朝,先后任过州郡属官、地方长官、朝廷官。傅昭幼年时生活十分艰苦,6岁时,其父因为牵涉进南朝宋的宗室内部斗争而被杀,他曾随抚养他的祖父在京城卖日历为生。  相似文献   

18.
陈爱茹 《党建》2010,(4):17-18
苏联解体使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下简称“三国”)也受到很大冲击。但是,三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并没有销声匿迹,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通过各种斗争形式,为争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朱习文  王辉宇 《湘潮》2004,(6):46-47
揭开历史的面纱,总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回忆,许许多多的事值得记取。在湘中腹地衡阳县西渡镇住着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偶尔在西渡镇大广场散散步,大多数的人从他那日渐增多的褐色老年斑和霜染的白发而对他投以尊敬的目光,但并不了解他,认识他。其实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离休干部,他是以衡阳县为第二故乡的南下干部张履才。翻开张履才的履历,发现他并没有多少离奇曲折的经历,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亮点。他是那样的普通,但很少有人能有他那样执著,那样默默无闻。他南下衡南,一直生活在衡阳县,工作在衡阳县,近60年没有改变;他严格…  相似文献   

20.
方萍 《廉政瞭望》2004,(10):45-45
嫁给他那年,她28岁,他38。她离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因为那男人看上了别人,第二次是因为那男的是个酒鬼,动不动对她拳脚相加,她受不了虐待。他是个孤儿,而且有点脚疾,没有人肯把女儿嫁给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