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败与国籍     
李晖 《学习导报》2011,(10):24-24
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学演讲时说:“如果我的相对论证实了,德国会宣布我是个德国人,法国会称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论是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法国会强调我是个德国人,而德国会说我是个犹太人。”  相似文献   

2.
靳国君 《奋斗》2001,(4):46-47
德国,是一个爱书的国家。在德国,图书像草坪、绿地、花坛和公园一样无所不在。德国人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亲朋馈赠礼品,有时送的也是书。德国历史上烂若群星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无不饱览群书,他们的创作又使德国爱书的传统像莱茵河一样奔流不息。  相似文献   

3.
访德纪实     
不久前,应德国赛德尔基金会的邀请,我随中央党校代表团访问了德国。这次访问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了解德国基督教社会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修改党纲,制定新纲领的情况以及大联合政府的政策走向。在2005年的德国大选中,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以微弱优势获胜,  相似文献   

4.
青木 《党建文汇》2014,(9):40-40
德国是个热爱文身的国家。据称.几乎1/6的德国人身上有过文身。如今,德国人又开始兴起给墙壁“文身”——在墙上贴上名人名言.既美化生活又激励家人。 其实,给墙壁“文身”几乎与德国建筑历史相同,不过古时都“文”在外墙。特别是18世纪,当时德国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给壁画注入新的灵感。目前,德国城乡仍能见到这种景观。  相似文献   

5.
高峰 《党课》2009,(4):112-114
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全球,在于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德国靠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其工业基础就是“制造科技”,是“传统+科技”助“德国制造”畅行全球。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11,(10):46-46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柏林最著名的建筑物,它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国家的标志。作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柏林城城门,它见证了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7.
崔向升 《党建文汇》2010,(12):38-38
这一天,德国默默地偿还了战争赔款,标志着德国的世纪罪责画上了句号。德国《图片报》称:“(这)对德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至少从财政上来说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快乐大叔 《党课》2012,(3):98-99
德国人为人做事严谨、认真是出了名的。有几则笑话,都是表现德国人严谨做派的。一则是说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做厨师,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  相似文献   

9.
柴野 《理论导报》2012,(12):34-34
在世界经济下行,欧债危机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究其原因,德国是靠制造业的优势、强劲的出口以及劳动力收入的增长来实现稳定增长的。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制造业衰退的情况下,德国之所以能保持制造业的优势,关键是能顺畅地将科研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产品的多样性及现代化使得德国企业有能力规避欧债危机带来的各种风险。有经济学家测算指出,德国经济增长额的60%是依靠采用科学技术成果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迅速发展成为西欧乃至世界的经济强国,被世界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纵观德国发展史。其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看作其“第二根支柱”。它的结构完善,办学形式多样而灵活,培养人才效率高,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1.
眼力太差     
刘燕敏 《党员文摘》2007,(10):23-23
德国人米尔今年109岁,据说,他是目前德国最长寿的男人。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如何促进再就业的德国在解决失业难题,实施再就业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最近,德国不来梅大学教授乌尔希里·罗尔在其著作《德国经济:管理与市场》一书中,介绍了德国促进再就业的几点行之有效的做法。1)各种政策的相互配合失业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薛琳 《党课》2008,(7):86-88
德国绿党是在德国环保运动、和平主义运动、反核运动、民主社会改革运动和妇女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德国社会运动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吴一娜 《党课》2011,(14):21-23
德国:不是买不起,是租房更便利 伴随上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居民住房问题得以解决,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住房逐渐退出市场,私人业主、房屋建设和中介公司提供的房屋日渐成为德国租房市场的主导。  相似文献   

15.
孙炜剑 《新湘评论》2004,(11):50-51
莱茵河和多瑙河、塞纳河一样,都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她源于瑞士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蜿蜒流过德国、法国,经荷兰的国际名港鹿特丹注入北海,是一条长1320公里的欧洲“黄金水道”。她把三分之二的美丽身段留在了德国境内,她是德意志民族和文化的摇篮.是德国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18日德国举行大选,这是一场关系到主张对德国经济结构进行深层次变革的改革派能否获胜,能否使德国摆脱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一困境的决战。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青岛市原德国租界区,由德国当初建造的已经使用了百余年的下水道出现了小故障,原因是零件老化了。当年那家建筑公司早已不复存在,青岛城建公司的员工开始四处寻觅合适的配件公司,一家德国公司发来电子邮件: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走周边3米的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工人在下水道附近搜索后,居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这些零件能照常使用,这大概就是德国人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卜科尔,原本是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但他却成为了全德国第一个种植中草药的人。  相似文献   

19.
深刻认识:科学是把双刃剑在自然科学领域,德国科学界群星璀璨,人才辈出。除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后移民美国)、数学王子高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后移民美国)和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之外,德国科学家及其发明创造可谓不胜枚举。德国的科技成就与其独特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来源于德国人对科学无与伦比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姜锋 《理论导报》2023,(1):58-60
<正>对刚刚过去的2022年,德国人以“时代转折点”来形容自己国家承受的历史性剧变。深度参与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是这一“时代转折点”的核心标志,也是观察分析德国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态的基础。局部看,是乌克兰危机引发了层层危机浪潮;全局看,则是德国内外关系失衡,被迫进行战略调整。2023年,德国将面临内外更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