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后说过年     
过年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还是怎么过好年的问题。人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普遍认为传统的中国年应改变某些旧的方式,赋予新的内容,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习俗不应是庸俗春节对中国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和习惯。但传统的过年方式也留下了一些陋习,应该改革。过去,中国人盼着过年,是因为生活贫困,过年时能吃上好东西。人们在过年时大摆酒宴、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人逐渐富裕起来,平时生活也过得不错,过年时大摆酒宴也就没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常对人说,人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他曾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可以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上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他曾多次对王海容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扔到大海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  相似文献   

3.
陈亦权 《求贤》2011,(12):29-29
社会分配问题从来复杂同时也简单:十个人吃饭.管事的也准备了十份饭,只要是自己人都有吃的。既然都有吃的,也会都不好好干事,且不干还不知足,个个都有一肚子牢骚。大家吃什么由管事一人说了算,就叫封建家长制;大家边吃还能边发议论,这叫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汇》2013,(11):37-37
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  相似文献   

5.
说嗜好     
三人用餐,有人好咸,有人好淡,有人好酸辣,厨师为难地叹道:众口难调啊 !其实,这就是各人的嗜好不同,是人的习性使然。  人生在世,谁能没有自己的嗜好 ?或嗜吃,或嗜穿,或嗜酒,或嗜烟,或嗜书,或嗜游,或嗜聊天,或嗜古董……难道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不成 ?当然不是。一般地说,嗜好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也须有个度。  如果过度沉溺于某种嗜好,它就可能成为自己的弱点,而弱点是极易被人利用的。特别是掌握一部分权力的领导干部,其个人嗜好最易为善于“投其所好”之辈所看中。你嗜吃,他就投之以甘脂;你嗜酒,他就投之以…  相似文献   

6.
人欲无穷乎?     
我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但我常常忍不住怀疑:人的欲望真的是无穷的吗?就在前天,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从外地来,我请他吃饭。可能是餐厅生意好吧,我们虽然点了四个菜,可很久才上一个,上到第二个时,我们就已经吃饱了,我和朋友相视而笑。朋友感慨说:其实人的需求是很少的,你看,一点点东西就可以吃得饱饱的,却总是忍不住浪费,多吃多喝,多占多拿。是的,其实比较一下动物就明显了:动物似乎很少寻求温饱之外的需要,而且千百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人呢,也有古语这样说的:睡觉不过一张床,吃饭不过三餐。意思是人的基本需要其实是…  相似文献   

7.
人少好种田     
俗话说:“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人少好过年,此话不假;人多好种田,我看未必,另一句俗语就足可证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不得水吃。” 人满为患,人多难种田,而今农民在开始感到了。田,只有那么一块,人多了,要么全部下田把田踩铁把禾苗踩死,要么就你等我我等你没人去种没人去管。即使家长得力领导有方,合理调度,风调雨顺,但  相似文献   

8.
宋朝的吕象正还未发达时在寺院白吃饭,吃得时间长了,和尚们也有了意见。于是地捆改变了习惯,吃完校之后才技钟,吕条正听到钟声之后再去寺院,见到的且能是洗碗水,这则故事名叫饭后针。后来,吕象正当了宰相,据说他最喜欢吃鸡舌两。有一天,他游后花团,看见山丘一般的鸡毛,一听说是他吃鸡舌场剩下的鸡毛,吕蒙正大吃一惊,之后再不用鸡舍汤。这则知洪能改的故事,一直传为佳话。其实,以吕家正那么聪明的人,不应该想不到吃鸡舍汤的奢侈,但好就好在他虽吃出了一座鸡毛山,但如排能改,这纨十分难括。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干部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9.
众生吃相     
《党课》2010,(21):124-124
猴:猴子吃东西,不会像人那样吃完,更不可能珍惜。比如猴子抓苹果吃,抓到甜的,吃上几口就忙着抓下一个。抓不到甜的,吃一口就丢了。等到没吃的了,又回头捡刚才丢掉的来吃。猴子是聪明的,但终归是小聪明。  相似文献   

10.
笑笑     
孙燕 《党建文汇》2008,(9):54-54
两个食人族的人应聘进了一个公司,公司人事主管知道这两个人每天都要吃人,于是警告他们:“如果你们胆敢在公司吃一个人,你们就立即被炒掉!”两个食人族唯唯诺诺地答应。绝不会在公司吃人,两个月过去了,公司平安无事: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2,(19):43-43
谣言:在这个吃好喝好的时代,中青年人争相发福,最明显的莫过于越来越挺的肚子。人们把这种肚子叫做“啤酒肚”。爱喝啤酒的人,都有这样的“福气”!  相似文献   

12.
张庆之 《党风建设》2002,(10):11-11
小时候听老师讲《西游记》,当听到妖怪来抓唐僧时,心里禁不住纳闷起来:“妖怪与唐僧无冤无仇,怎么要去抓唐僧?”当老师说唐僧肉吃后能长生不老时,我疑问顿消,心里还悄悄地想:如果别人给我一块唐僧肉吃该有多好,以后就不会死了。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党建文汇》2006,(8):35-35
现在生活好了。大部分人不缺吃的,缺知道吃多少的人;不缺大房子,缺能买得起大房子的人;小汽车不缺座位,缺不让小车空位的人;不缺会议,缺愿意听会的人。过剩的营养、过高的房价、增长过快的小车、过滥的会议.使其价值折旧到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
孙玲 《党建文汇》2007,(2):35-35
足不出户,就能在家享用饭店上门提供的年夜饭。如今,许多市民除了去饭店过除夕吃团圆饭外,又增加了新的选择。某饭店经理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在家吃年夜饭的年味儿比在酒店吃更浓。但自己在家张罗又实在太劳累;有的家庭想到饭店就餐.但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年夜饭上门服务就是针对这些人群“量身定制”的。  相似文献   

15.
荐人要审慎     
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在3月6日的大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挂出了“免宴牌”,并向与会的领导发出倡议:“有时间去锻炼身体、看看书、多陪陪家人;实在想吃,就和与工作无关的人去吃,和家人去吃,并且自己掏腰包。”此语虽然朴实,内含却很深刻。  相似文献   

16.
邹东涛在8月1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仇富”思想古己有之,只要有贫富差距,必然会有“仇富”思想。现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产生“仇富”思想很自然,没有一点“仇富”思想才不正常呢。但对“仇富”思想要具体分析。一种是平均主义思想太严重的人,一看见别人吃、住、穿、行比自己好,就气不打一处来,生出“红眼病”来,巴不得别人火烧房子、遭车祸、生大病、倒大霉,这种见富就仇的思想是一种病态心理。另一种是当社会整体上的贫富差距确实非正常地过度拉大了,当少数人巨富,而多数人较穷,或者出于对穷人的同情,  相似文献   

17.
正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也是一天营养的主要来源。"午吃饱,晚吃好,早餐不可少",这是营养学专家对我们的忠告。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来不及做早餐就要出门,有的在路边随便买一点儿就吃了,有的干脆不吃。根据调查显示,有38.54%的人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甚至有4.16%的人从来不吃早餐。那么,不吃早餐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8.
朱德庸 《党课》2014,(8):85-85
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你的坏对别人来说就像一个疤痕,留下就永久在。这就是人性。  相似文献   

19.
吴作明 《新长征》2006,(8):62-63
你说这人也真怪,好日子让人难以忘怀,苦日子也让人难以忘却。如今生活好了,可我却对过去那段忍饥挨饿吃野菜的岁月忘不了、抹不掉。好像在我的记忆里扎下了根。每到春暖花开,我都要到地里采些野菜吃,慢慢咀嚼品尝那段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在场感     
寇研 《廉政瞭望》2014,(3):78-78
睡觉关掉手机肯定是个好习惯,优点多多,比如防辐射、防骚扰、能让自己安静地躺在床上“吾目三省吾身”。和吃健康食品对身体好一样,大家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会认真执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