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而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现“二次创业”,不仅是一个政策体制问题,也是一个文化模式问题。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老”也是文化模式的“老” 文化模式是指一个地域一定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党中央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多年来,中央采  相似文献   

3.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有关文件。这标志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已经吹响,预示着“新东北”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改革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继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重要任务后,中央又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东北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需要第二次创业,把"老"工业基地建设成"新"型工业基地,恢复工业基地的地位,这就叫"振兴"。振兴的核心是创新,一个是生产力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路在哪里?人们在创新上形成了共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共和国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也应当看到老工业基地确实存在“老”的问题:即体制机制“老”、技术装备“老”、产业产品“老”、思想观念“老”。有些问题不仅仅是“老”,而且还积重难返。从这种意义出发,如果说西部地区相对于“落后”提出的主要对策是“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对于“老”来说,其主要的对策就应该是“创新”。 那么,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  相似文献   

6.
<正>党中央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各级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的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7.
竺光 《奋斗》2004,(4):50-51,5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多次视察东北。至此,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08,(16):41-42
21.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 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05,(1):96-97
2003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明确提出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2004年是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1年,在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东北3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一年来,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段海明 《奋斗》2004,(12):18-1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着眼于东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统筹地区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将会发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引起的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比以往更加需要用法律法规、特定的政策来加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重大决策。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加快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阐述了其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把握住这一重大机遇,创造性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转变观念,激发全省人民的创业热情,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17日下午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振兴东北”决策的鼓舞下,东北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们都在纷纷议论怎样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由此而展现了一片生机。本文试图在揭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基础的地位、特点和变化的基础上,讨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需要重建社会基础的内容与途径,以期为“振兴东北”做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于东北来说,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缩短与全国其他先进省市之间的差距,重振昔日老工业基地雄风,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认真思考。 首先,要对“振兴老工业基地”有一个全面把握和客观认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之后,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其经济和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推进国有经济战  相似文献   

1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蓝,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在整个老工业基地中,东北地区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东北资源丰富,有40多种矿产。东北工业实力雄厚,优势产业较多。“一五”期间,我们集中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国家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这次全会的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视察时和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确定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6,(6)
正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若干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10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等。  相似文献   

18.
陈永昌 《奋斗》2010,(4):9-10
<正>去年年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标志着我国第二轮东北振兴规划开始实施。这对于放大改革开放成果,谋划"十二五"规划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也为东北三省一区新一轮发展赢得了新的机遇。第一轮东北振兴始于2003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把东北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时隔6年,东北又站上了全国振兴的新起点:2009年,《国务院  相似文献   

19.
秋石 《求是》2004,(22)
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中央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辽宁在东三省GDP总量中占有半壁江山,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辽宁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增强国家实力、巩固人民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辽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辽宁各级党委和政府,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与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强调:“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这是我国党和政府审时度势、谋划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