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11,(10):27-28
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是对首都经济概念的发展和延伸。首都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当前应优先考虑以下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首都发展的重大战略——打造首都经济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首都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发展,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将分期刊发市委研究室“首都经济圈研究”课题组对首都经济圈的解读文章,以为读者了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叶再春 《前线》2012,(10):50-50
本刊讯日前,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社科联与科协联合主办的“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五地的领导、专家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围绕“首都经济圈:内涵与路径”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4.
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是对首都经济概念的发展和延伸。首都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当前应优先考虑以下战略举措。明确首都经济圈的国家功能及城市功能定位打造首都经济圈,既要着眼于首都城市自身发展和国家南北协调发展等眼前问题,更要放眼于未来,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首都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徐慈贤 《理论建设》2012,(4):82-86,20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站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大局,统筹推动环首都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和培育大企业集团、工业集聚区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防止顾此失彼、片面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加快构筑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王孝东 《前线》2009,(12):46-48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在北京市200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重新认识首都的“三农”问题。他指出:首都的农村是北京郊区的一部分,是北京新的战略发展空间;首都的农民是北京的市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要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拓宽富裕农民的思路,并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东 《前线》2011,(10):23-23
近日,我欣喜地看到,在北京市制订的“十二五”规划中有一个市级综合专项规划,专门探讨人文北京发展建设,从而把人文北京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十二五”时期的人文北京建设,提出了更加系统的发展思路和更加具体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出台和逐步实施,必将对河北环首都14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前所未有的便利发展环境及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不仅为相关县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必将引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从而对整个京、津、冀的区域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为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探索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范例。“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一体化对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人才、服务”的产业定位和外围优势作用的发挥,使环首都经济效应逐步增强、扩散。  相似文献   

10.
陈志楣 《前线》2014,(5):123-124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先后提出、制定七次城市发展规划,通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转型、从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的发展理念到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把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鲁勇威  张颖 《前线》2020,(1):63-65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肩负着京津冀区域进入发展新阶段特别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区域一体化,对于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整体竞争力,构建全方位的发展规划,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但京津冀作为三个独立的行政区,协同发展仍面临着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格局分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强等困境,行政体制分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结合三地的产业特点,形成区域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对首都功能进行疏解,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突破市场壁垒、行政壁垒和体制壁垒,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从竞争走向合作,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沈聪 《前线》2012,(11):30-33
历史上的通州曾极其繁华,素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如今,"聚焦通州,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这一北京城市建设史上的新提法,为通州跨越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让人们的眼光又聚集到了通州。北京市为何提出建设城市副中心,副中心缘何落户通州,通州将打造一个怎样的城市副中心?本刊记者实地探访了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事实上,通州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在通州买房,在中心城区工作,通州常被人诟病为"睡城"。  相似文献   

14.
彭真同志从1948年12月16日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到1966年5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一直担任北京市的主要领导。《彭真传》具体详实地记载了这一期间彭真同志在北京的工作历程,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他为新中国首都建设呕心沥血、奔波忙碌的幕幕场景。  相似文献   

15.
陈刚 《前线》2013,(2):9-10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我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深化了对自己分管领域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开拓了思路。注重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北京市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刚刚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首都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创了崭新局面。特别是去年6月.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12月颁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北京社会建设“五个更加、一个全覆盖”目标和构建“六大体系”任务。以此为主要标志.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北京社会建设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8.
叶再春 《前线》2010,(3):29-29
<正>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从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长江三角洲地区、粤闽两省学习考察到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市委、市政府推出  相似文献   

19.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宏伟目标,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1,(1):8-10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首都实际,从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以更高标准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明确了新时期首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首都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