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针对“以神为本”的,在当代中国是针对“以物为本”的。在这两种场合,都不涉及在人的内部以哪个特殊部分为本的问题。 然而,“以人为本”一提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说,“以人为本”不讲“人”的阶级性,是个“错误的提法和指导方针”,甚至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纲领”。由此,他们提出了“以人民为本”,甚至“以革命无产阶级为本”,即以无产阶级中具有革命性的那一部分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2.
快乐大叔 《党课》2009,(4):96-97
原本不想谈足球了,按郭德纲的说法“道歉”,就是“对不起,我最近又看中国足球了,他们给我的票,说是演唱会,结果是他们害我。”郭德纲是拿中国足球调侃,足球还是要看的,尤其欧洲的“五大联赛”,更得认真地看,总不能因噎废食,或者说,总不能因为有了当代中国足球的种种,就否定整个足球运动吧。  相似文献   

3.
不管您相信不相信,十年前的香港有一个现象是千真万确的:那时,有许多香港人不知道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地方;整个中国都被叫作“乡下”,见了从大陆来的新朋友就会问你一句:“你乡下是哪里?”这些香港人并不是没见过世面,他们可以清楚地向你介绍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乡下”太穷了,太远了;因为隔了一、两代人,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太少,感觉太陌生啦!香港属于中国,可是当“九七”回归正式摆到桌面上之后,香港人的心理大多经历了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就象一个长期被…  相似文献   

4.
在 16— 18世纪 ,随着中国文明的传入 ,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由于耶稣会士的影响、思维方式和变革社会的主张的不一致以及欧洲中心论等原因 ,西方思想家形成了“颂华派”和“贬华派”两个阵营。无论是“颂华派”还是“贬华派” ,他们都从中国文明中汲取养分 ,接受影响 ,并把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和见解溶进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使之成为欧洲或西方政治思想和学术主潮中的一份子 ,并对欧洲或西方产生长盛不衰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施拉姆说:“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种种概念中,最直率、最大胆地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人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信念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只在一段相对而言并不很长的时期内使用了这一口号”,但“精确地说出‘中国化’在1938年对毛泽东意味着什么,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特别是两三千年的封建社会,旧中国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江陵人),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乃至欧洲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7.
记者最近在伦敦一家著名的电器商场买了一个 十分精美、质量上乘的小电器,回家后仔细一瞧,小 电器后面赫然写着“中国制造”。一种民族自豪感油 然而生。意外和兴奋之余产生许多联想。 现在,无论在美国或欧洲、南美或中东,人们在 当地市场很容易找到中国制造的各类商品。“中国制 造”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制 造”风靡全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新现 象。 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 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伦敦电器 行出售的一种中国制造的剃须刀价格是34英镑,荷 兰进口…  相似文献   

8.
贺炳炎、余秋里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贺龙元帅戏称他们为“一把手”,冀中老百姓则称他们为“共戴一双手套”的将军。在两人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曾先后三次搭档,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下旬,在慕尼黑郊外的一个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知名的马歇尔论坛举行了一场中国问题研讨会,由我主讲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讲完之后的讨论很有意思。一个欧洲学者问我:“您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我反问:“您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他颇有点不耐烦:“这很简单: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至少这是我们欧洲的价值观”。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欧洲价值观,但我随即问他:“您有没有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实事求是,英文叫做seek truth from facts(从事实中寻找真理)”。  相似文献   

10.
瓜田 《前线》2006,(10)
“史无前例”这个词,现在不大常用,概因以前使得太滥。瓜田今天之所以想起这个词,是因为见到一个挺振奋中国人的“史无前例”的事情。这就是全世界正在涌动的“汉语潮”。今年瓜田有幸跑了一趟欧洲。所到国家中,只见旅游点的人几乎全是外国游客,本地人极少。很多小贩流动于各个历史名胜景点,兜售旅游纪念品。这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每个人都学了些外国话,包括汉语。由于中国游客多,所以汉语说得蛮好。见到中国人,他们就“你好你好”地打招呼,接着用汉语大嚷:“一个欧元两个!一个欧元两个!”中国人听了十分受用。在威尼斯,瓜田想从小贩那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下旬,在慕尼黑郊外的一个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知名的马歇尔论坛举行了一场中国问题研讨会,由我主讲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讲完之后的讨论很有意思。一个欧洲学者问我:“您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我反问:“您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他颇有点不耐烦:“这很简单: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至少这是我们欧洲的价值观”。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欧洲价值观,但我随即问他:“您有没有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实事求是,英文叫做seek truth from facts(从事实中寻找真理)”。  相似文献   

12.
最近。“记者无疆界组织”频频现身于西方媒体,几乎在每篇有关北京奥运的报道中.都能看到他们四处叫嚣的身影。其实,在欧洲,很多人对这个打着捍卫新闻自由旗号的组织颇为反感.认为他们是一群爱作秀、受大财团控制的机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晓安 《廉政瞭望》2012,(19):7-7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乏忧国忧民的人,我的老乡湖南常德市环卫处宣教中心主任刘波也算是这样的人。2012年5月4日下午,他给中国80名市长各寄了一封挂号信,建议他们建设“海绵体城市”,以减少内涝,科学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西方资产阶级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他们所认为的“人”是抽象的人,最终是“以资产阶级为本”。在中国古代也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仅仅是将劳动人民视为工具,因此也是一种道德说教。马克思主义则明确指出“人”是“现实的人”即劳动人民;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以人为本的“本”应该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来理解,就是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此话一出,热捧宋朝之风骤起。美国人罗兹·墨菲在他所著的《亚洲史》中也说,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中国“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他们这些话,诱发了国内不少人的民族虚荣心。  相似文献   

16.
青木 《党员文摘》2007,(6):25-26
如今.欧洲正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低成本经济潮,其触角已深入到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洲政要呼吁欧盟应向中国学习“低成本经济”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党课》2014,(10):49-49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  相似文献   

18.
在美期间,相遇、相识了许多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可谓形形色色,绝不能以一种评价予众人。在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他们也以种种小事展示了互相间的优劣不同,提醒我们对美国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美国人对待我们的态度是很友好的,友好的表现令人感动不已。我经历过的几件事不仅至今没有忘却,而且还将在记忆中储存许久。“在这里找到了‘上帝’的感觉”。同期赴美培训的一位女同学“Z”买了一双旅游鞋,穿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双鞋产生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气味,她原想扔掉它,正巧碰见了先期来伊利诺州立大学参加“MBA”培训的国内学员,他们…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所有中国人共同奋斗去实现。高校以“中国梦”激励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奋发成才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代的战争规则,其实就是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 欧洲骑士的行为准则是:不伤害俘虏,不攻击未披挂整齐的骑士,不攻击非战斗人员,如妇女、儿童、商人、农民、教士等。这岂不正是“宋襄公精神”?可惜的是,相当多的中国人崇拜骑士精神,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它是“宋襄公主义”的欧洲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