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淦  赵连稳 《前线》2022,(3):83-85
<正>陆贽(公元754―805年),字敬舆,唐朝德宗时期的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陆贽从政之际,正值唐朝内乱四起、风雨飘摇之时。纵观陆贽的一生,可用“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来形容。政治上,陆贽临危辅主、谏言献策、勤政爱民,撰写政论数百篇,五代时政治家刘昫将其与汉代名臣贾谊相比。品行上,陆贽公忠体国、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无论是学养才能还是个人操守,这位中唐贤相都堪称后世楷模,苏轼赞誉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王建国 《唯实》2009,(3):94-94
绰号,既能形象地刻画一个人的显著特征,也能反映出衡巷之间的民声公议。特别是官员,如果为政不端,劣迹斑斑,博得一个不雅的绰号.那就会顶风臭十里,子孙后代都跟着蒙羞。当然,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绰号也是自己挣来的。没什么不公平,权势再大也挡不住人家背唇喊绰号。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75-75
杜暹,唐玄宗朝宰相,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拜相,以廉洁著称。  相似文献   

4.
5.
在贿赂公行的封建社会,虽不乏清官廉吏,但像陆贽那样“矫然自拔于污世”,被皇帝批评“清慎太过”并谕其纳贿者,仅陆贽一人而已。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生于公元756年,位居唐德宗朝的宰相。据《全唐文》等史书记载,陆贽清廉自守,对四方馈赠,一无所受。陆贽担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县尉东归省母时,顺道拜望名望显赫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张镒。  相似文献   

6.
逐中 《先锋队》2012,(25):49
宋朝有个宰相叫王圭,是庸人的典型代表。王圭在朝为相16年却始终无所作为,他每天负责进殿领圣旨,然后从皇帝那里接圣旨,最后传达圣旨给众大臣,因此被谓为三旨公。他事事依圣旨而行,离开圣旨就办不了任何事。现在有些干部就像王圭一样,领着国家的俸禄,过着清闲的日子,不干事也不犯  相似文献   

7.
历代封建帝王中,开国君主大抵比较注意节俭。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乘坐的车辇,是一顶普通的肩舆(轿子),毫无豪华装饰,丝毫看不出銮驾的威严  相似文献   

8.
近观史书,唐朝崔佑甫的“举贤之道”引起了我的兴趣。崔佑甫做宰相不到200天,就引荐任用了800人。有一天,皇帝问他:“有人说你所用的人往往沾亲带故,这是怎么回事?”崔佑甫没有否认“所用多涉亲故”的事实,却振振有词地讲出这样做的一番道理。  相似文献   

9.
陈银健 《廉政瞭望》2023,(22):54-55
明嘉靖十年(1531年),南直隶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李春芳中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又夺得殿试魁首,初授翰林院修撰,后升翰林院学士,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李春芳家族以科举起家,以文化立世传续,称雄绵延五百余年,被称为“淮南世家第一”。在李氏家族五百余年的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灯塔式”的人物,如李春芳、李信、李清、李鱓、李详、李继侗等,他们或因科举激励子弟,或因忠烈影响众人,或因著述福泽子孙,或因教育造福家国。江苏兴化城区中心四牌楼上高悬的与李氏家族相关的“状元宰相”“极品封君”“九世一品”“阖门忠孝”“诗画名家”“万邦总宪”六块匾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氏家族的家风家教和精神文化风貌。其中,李春芳无疑是李氏家族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0.
舒炜 《廉政瞭望》2013,(7):22-24
北宋仁宗时期,在包拯即"包青天"的盛名之下,朝廷中其实还有一个四川地区眉州的"陈青天"同时期存在。1030年是北宋天圣八年,契丹太平十年,大理正治四年。之所以要做如此详细的叙说,因为这是我们叙事的一个时间节点,为了让历史的记忆更清晰而已,后人要记住的,应该是在多个版本中均被列入"中国十大清官"的陈希亮之一生。这一年,河中府通判(相当于地级市副市长)范仲淹上书,"请太后复辟",即请太后把政权交还给皇帝。宋  相似文献   

11.
不真不讲。贞观七年,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建洛阳城劳民伤财。太宗大怒,想治他的罪。这时,魏征谏阻:“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太宗觉得有理,就收回了成命。由此可知:讲真话要有勇气和能力。会上,只有敢讲真话,才能拿出切实的决议,制定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0,(3):61-64
<正>■根据我国五年规划编制流程,"十二五"规划编制包括前期研究、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4个阶段。目前,地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全面进入编制起草阶段。大胆创新、科学谋划,以规划为指导寻找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成为带头省区谋划"十二五"发展最重要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快乐大叔 《党课》2011,(9):92-95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帝出了数百个,其中昏庸的有,英明的也有;弱智的有,聪慧的也不少……而真正称得上“狂妄”的,快乐大叔以为并不多,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来,那么隋炀帝杨广无疑名列前茅。狂妄,按《辞海》里的解释就是“极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狂妄使荣誉受损,成就减半。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绷住劲,经济发展用对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夺取双胜利。当前,疫情防控正在迎来积极变化,生命线正在上扬。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7):77-77
知道卢怀慎的人并不多,但他为之效力的皇帝大家应该都熟悉,就是那位风流倜傥的唐玄宗。  相似文献   

16.
在帝王之家,常常视至亲如仇寇,屡立大功的高长恭自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并非不通政治谋赂、不知自保的愚人,于是夹起尾巴做人,甚至极力贪财自污,却终难逃皇帝猜忌。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7):123-123
一个年少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称,这是宋人笔记所说的做官“四字诀”。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12,(5):56-56
“雷人雷语”,不独为当下热词。其实史上也很多见。一些当政者或官员的“雷语”水平。和当下相比也是“难分伯伸”,甚至流传了上千年。但那些制造“雷语”的皇帝或官员,多数都是——要么被摘掉鸟纱,要么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19.
杨轶 《廉政瞭望》2011,(16):62-62
公孙弘这人要放在今天,绝对是广大中老年干部的偶像:他完全打破了领导干部年轻化的一切规定,属于超级大器晚成的人——70岁时才被征召为博士,步入仕途,但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丞相,并且是汉武帝时期少数几个能把宰相的位子坐稳并得以善终的人。  相似文献   

20.
刘亮 《党课》2013,(6):98-99
自隋代实行科举制选拔公务员以来,历朝历代官吏大都是读书之人。读他们留下的诗文,发现当中不少人都时时想着百姓的疾苦,惭愧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令人肃然起敬。 自居易29岁中进士,37岁任左拾遗,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又相继出任忠州等三处刺史,因而能广泛接触底层生活,了解民间疾苦,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