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意识与公共意识有交集,也有不同。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即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公民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尽的社  相似文献   

2.
公民公共意识的产生源于个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在不断适应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演化出了类型各异的规范体系或公共意识。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共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的,是人们对所处的公共场合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决定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公共意识教育则需要围绕民主、自由、平等、法律与秩序,责任与诚信的维度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公民公共意识提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王金红 《唯实》2009,(6):75-79
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高校知识分子阶层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其结果导致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角色和政治文化也发生分化。大多数高校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明显淡化,平民意识日益增强,高调的救世姿态被世俗化的取向所取代,空泛的主张被务实的需求所取代。高校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去精英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趋势,这一变化不仅没有导致高校知识分子公共意识的失落,而且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的力量。高校知识分子平民化与世俗化的公共意识更贴近这个时代公民社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陆俊 《前线》2014,(12):51-53
<正>网络提供给人类一个新的"共生"空间,形成一种新的"交往社区"和"共同体"。由于受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交往方式时往往会产生"震荡"、困惑之感,同时网络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各种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网络失范现象的产生有着众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网民们没有形成正确的"网络公共意识"有关。因此,公民网络公共意识的养成和培育对构建和谐的网络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2):87-87
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严格、具体的限定。据调查,此举也得到了九成富裕家庭父母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和西方公共权力意识的文化成因对于促进中国人民的政治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监督公共权力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公共精神的形成与发挥要以社会和谐为前提。文章在论述了公共精神与和谐社会相关性的基础上,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强对公共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公共领域的主体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众构成,而克服臣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共领域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9.
“北欧模式”对正处于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贵州来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淑芳 《学习导报》2010,(10):55-56
北欧、美国、新加坡廉政建设在当今世界比较具有代表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高福利条件下形成的北欧廉政文化 北欧地区绝大部分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  相似文献   

11.
王淑芳 《新湘评论》2010,(10):55-56
北欧、美国、新加坡廉政建设在当今世界比较具有代表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高福利条件下形成的北欧廉政文化 北欧地区绝大部分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公共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高低和社会风气是否优良的重要杠杆.从公民意识到公共精神再到公共行为文明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视角,也是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基本视角.增强公民意识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培育公共精神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关键和核心;养成公共行为习惯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目标和愿景.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5,(9)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塑造公共意识、促进产城融合,因而成为城镇化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人与地、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的现代化"是城镇化质量的应有之义。据此评判,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理念落后,供求矛盾突出;追求宏大平整,破坏自然肌理;割裂历史文脉,丧失文化个性;突出审美价值,忽视人文关怀;排斥弱势群体,加剧社会隔离等。为此,政府应把政策干预的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即挖掘私人资本与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形成个性鲜明的公共空间;转变设计理念,强化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发挥非政府机构作用,建立公共空间的大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作为个体对公民身份及其蕴含权利义务的主观体验,在逻辑上必然蕴含着其基本规定和属性;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政治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认同和归属,由共同生活形成的“我们”概念,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彼此援助,荣辱与共;依照政治共同体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观念与义务意识的统一;对以私人自由、安全、财富、偏好为内容的私人善与以公共理性为核心的公共善的统一。总之,特定历史时期的公民意识是其基本规定和属性的现实形态,是公民意识本质的丰富呈现。  相似文献   

15.
陈朋 《当代贵州》2014,(36):29-29
正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法律体系的科学架构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但是,很多事例也一再提醒人们: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法律在数量上的扩充和制度在文本上的优化,更为缺乏的乃是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循。尤其是在基层,司法权威开始下降,"信访不信法"和"闹大"的思维甚嚣尘上,"黑头抵不住红头、红头抵不住领导签字的无头"等怪状时常上演。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预算的范围取决于政府活动的范围,其基本职能也取决于政府的基本职能。人们对公共预算的认识及公共预算实际发挥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府活动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公共预算也变得日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短片: 在一节美术课上,年轻的女老师让孩子们在白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孩子们画得不亦乐乎,有猴子,公鸡,小猫……然而有一个小男孩很快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用黑色的蜡笔把一大张纸涂成一片黑色。老师看到后感觉很奇怪,就告诉了孩子的父母。  相似文献   

18.
周晓丽 《新视野》2012,(3):66-69
风险社会和全球化使公共危机的协作治理成为一种趋势。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纵向与横向的方式,群件的构成、平等互惠的关系以及责任的明确为公共危机的协作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为使公共危机协作治理成为可能,必须从协作治理的相关要素的整合及其制度完善入手,构建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软环境和制约机制。关于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要素整合,重建信任是协作的前提和参与的关键,对话沟通是协作的基础和条件,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是协作的核心和保障,而责任分担则是协作管理的重点。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制度建构,一是要组建协作管理的机构,二是要明确协同治理的范围和网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改革促使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而公共选择理论对西方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学的交易论以及经济人假说对政府失败做了深刻揭示,并提出了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围绕这次暴雨中的公共管理行为,应当从危机意识、危机预警、高速公路、伤亡人数、公民精神、救援行为、灾难救援,危机状态等八个方面进行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