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年,无忧无虑嬉戏打闹,在田野里疯跑,在院子里蹦蹦跳跳,这对常人来说,太平常了。可5岁就患上脊髓灰质炎的循化撒拉族残疾青年韩海珉就没有那么幸运,因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所以尽管同伴满地追赶、打闹玩耍,他只能坐在一旁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们。他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双健康的腿,加入伙伴们奔跑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虎年添虎子喜从悲来罗霄山下,水之滨,古老的攸县城像一头雄狮,据守在湘东边陲。这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清光绪二十八年农历三月十二日,时逢谷雨,在攸县城一条名叫珍珠巷的小巷深处,一家名叫光庆堂的老当铺里,一名婴儿呱呱落地了。他就是日后在革命烽火里浴血战斗的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父亲谭瑞开看着这个高额头、厚嘴唇的小儿子,心里禁不住的高兴。年仅25岁的他,就已经有了第三个去。这是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父亲谭瑞开,早就有了“国学生”的头衔,祖父谭乐尧是“恩贡生”谭清云的长子,也授有“登仕…  相似文献   

3.
生日礼物     
田老八十寿辰那天,儿子田局长切开生日蛋糕,把中间的一大块放进父亲的碟子里。不料田老竟然在这块蛋糕里咬到一块硬物。吐到手心一看,原来是一枚钻戒,他把它放进了衣兜。当天晚上,田老把儿子叫进卧室,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问:“如果把这玩艺儿咽进肚子里会出现什么...  相似文献   

4.
和《大公报》的关系,在我的父亲刘克林文革遇难后,十几年,是音讯隔绝了。 父亲1945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在回老家湖南新化的路上,巧遇王芸生先生。因为芸老在我父亲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他在燕大是学生自治会主席,又是学新闻的。芸老问及我父亲毕业后的去向,说,去报社吧! 我父亲回来后,遂进入《大公报》。在报社的几十年里,主持过要闻版,评论版,最  相似文献   

5.
1966年8月19日晚,一群身穿旧军装、袖戴“新北大红卫兵”臂章的男女青年闯进章士钊的家。他们一进门,就命令当时已86岁、行动不便的章士钊到院子去接受讯问。 红卫兵走后,章含之急忙把在院子里晃晃悠悠站了近两个小时的父亲搀回屋里,让他在床上躺下休息。回想起刚才那一幕,她不禁难过地伏在父亲怀里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王达夫,乳名王丙娃,1918年2月出生在四川渠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全家人就靠我爷爷给地主打工来维持一家人半饥半饱的生活。家里穷得连草鞋都买不起,父亲经常打赤脚板。家里只有一床破被子,晚上睡觉时人多不够盖,父亲只得去柴草棚,把草扒开一个洞,钻进去睡觉。父亲4岁时,爷爷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人世。家里没钱买棺材。只好找了一领破席下葬。  相似文献   

7.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卑微的家庭。小时候,他大多数时间都和爷爷在一起。父母去田间劳作,爷爷和他在家中打扫院子、喂小鸡、烧菜做饭。很多时候,看着爷爷那么熟练地在简陋的院子里自如地穿行,他都不相信,爷爷是个盲人。但是,爷爷确实是看不见的。那天,他跟随父母去  相似文献   

8.
<正>我小时候,我家院子里常常停放着一挂大马车,那是父亲的主要谋生工具。父亲是个农民,赶了大半辈子车,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可让他自豪的是,年轻时还给周保中领导的抗日队伍当过一回"运输兵"呢!我的老家原来在宁安县东南山区哈尔巴岭附近的四道沟村,那里三面环山,北面是一马平川的黑土地,盛产大豆、玉米、高粱。1934年深秋,由于风调雨顺,眼看着就会有个好收成。驻扎在宁安  相似文献   

9.
儿子已经两岁了,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难怪他学会喊叔叔、伯伯、阿姨,甚至会说飞机、火车后才勉强会叫爸爸。儿子最先会说的话是妈妈,其次便是树。在儿子即将出生的时候,我和妻在院子里种了一棵小松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像松树一样具有不屈不挠、蓬勃向上、高风亮节的品质,像松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不在家的时候,妻就地给它锄草、浇水、施肥,像对待儿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它。儿子还很小,妻就抱着他到院子里散步,每次散步都要带他去看看那棵小松树。我和妻是在我实习的时候认识的。妻在我实习的…  相似文献   

10.
寓言感悟     
《先锋队》2015,(7):52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悟:你对事情的看法,并不一定总是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思想。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于是儿子看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悟: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  相似文献   

11.
正20多年前的胡明,是四师六十九团出了名的贫困户。他先是跟着父亲在自家院子里学习大棚种植。后来,听说农四师农科所的温室大棚搞得比较好,他就跑去参观取经。运用新技术进行种植和管理,第二年就开始有效益。1991年他试种了秋辣椒,到11月底还剩20多公斤辣椒未卖完,他就驮到20公里外的伊宁市菜市场去试卖,没想到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共卖了300多元。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也更加坚定了胡明发展大棚蔬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父亲与伯父 我小时候,家在乐山县城里,经济不算宽裕,典型的小市民生活。父亲罗铭是前清最后一轮科举考试的秀才,他除了当过官方的一任小学校长外,余下都是以教中学糊口,有时还只有半席教员之职,即专改学生的作文。家中还靠一点房租和大哥每月寄来的津贴过日子。  相似文献   

13.
王国军 《党课》2009,(4):101-101
打从我工作开始,父亲就很少到我这里来。父亲老说,路太远,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托词,他是不想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父亲唠叨的日子,我的生活照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4.
查尔斯小时候常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杂货铺里有一个对妻子不忠的人。伙计们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查尔斯和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称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对于这个“老恶棍”,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  相似文献   

15.
汤雄 《世纪桥》2010,(16):55-59
在宋庆龄的北京寓所里有一位勤劳能干的绿化工人叫安茂成。每天,他除了要饲养一百只鸽子外,还得负责管理好寓所中一千多盆花卉盆景,人们管他叫花匠。他总是把宋庆龄每天要散步的院子里的那段长廊,扫得干干净净,一天下来,真把年轻力壮的安茂成给累坏了。  相似文献   

16.
斯宾诺莎─—理想与信念的捍卫者朱铁志斯宾诺莎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成功的商人;但他对这种生涯毫无兴趣,而更愿意在犹太教堂里度过他的光阴。小斯宾诺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犹太教会学校里表现了突出的理解才能,使老师们大为惊异,当地犹太教会的...  相似文献   

17.
琴台 《党课》2011,(14):80-81
家人住院,同病房有个乡下来的年轻人,右手的手指除了大拇指外全部截掉了,为了还原手上的皮肤,医生将他的右手缝到肚皮上,说要养护一段时间。陪这个年轻人来住院的是他的妻子和父亲。每天晚上,年轻人和妻子挤在窄小的病床上休息,而他那黑瘦苍老的父亲,就垫几块泡沫板睡在大厅的走廊里。  相似文献   

18.
38年前,在兰考大地上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逝世了,然而他铸造在百姓心中的那座丰碑却永存。38年来,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与日俱增,对他的呼唤日渐迫切。他们期望焦裕禄还能回到兰考大地,带领大家开拓拼搏,治穷致富。在这种呼唤声中我们来到兰考大地,在寻觅焦裕禄的踪迹中,采访了他———焦裕禄的儿子、杞县县长、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小焦书记”焦跃进。母亲让他认识了父亲单从相貌上看,他并不像他的父亲。但与他交谈,就会发现他们父子之间的相似之处,就会感受到一个生命的延续,一种精神的传承。其实,父亲去世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8日,在农十二师一O四团四连见到鸽子王王卫军时,他正在院子里看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出神,他说:"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大的雪了,这雪使我想起2003年的一场大雪,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性格开朗、健谈的王卫军话匣一打开就像倒豆子一样,他说:"那天一夜的狂风夹着暴雪,呼天呛地的,第二天一大早,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锄头     
正父亲的锄头放在院子东边一个简单的小房子里,那不是秘密。小时候,父亲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我总喜欢跟在父亲的身后。在那些并不肥沃的田地里,父亲用他那把锄头种下了一季又一季的庄稼。一次次翻起了那些板结的黄土,然后又仔细地打碎那些大块的土块儿,在锄头再次扬起的瞬间,腾起一股尘土,静静地付着在父亲的衣服和汗珠上。晨曦中,父亲的身影笼罩上了一层斑斓的光影,在我幼小的心里幻化出英雄的形象,因为,父亲和那把锄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