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8):19-19
当前,中国正处于重大转折期。应该这样来描述它: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转型倒逼改革,改革又面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约束,利益失衡、矛盾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部署,堪称一次“改革大考”:第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迈进现代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利益格局转变为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利益格局,中国利益格局变迁的动力、方式和目标等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形成了系统性的变迁模式:从侧重利益分化到侧重利益整合的利益关系调整;分配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成为调整利益格局的主线;利益格局变迁的动力量围绕着"国家与市场"的分层和合理定位;利益格局变迁的目标寻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原有的利益主体单一化和利益分配平均化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利益主体和多样化的经济利益来源,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由此也带来了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过大等问题,造成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利益关系的协调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许多新的重大变化,社会利益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群体利益矛盾显现,民生领域矛盾集中,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物质利益是矛盾的焦点。因此,如何协调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6)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人、组织成员和领导者,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多层次性、依赖性和复杂性三大特征。领导干部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态势,如何整合社会关系、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成为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效应紧密联系.毋庸置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相互竞争极易导致社会的碎片化,另一方面相辅相成有利于社会的凝聚.这一双重效应为从意识形态视角整合各利益主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利益是人的需求特性的一种满足.人的利益是对作为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客观对象积极摄取从而达到自身的满足;但另一方面,受生命内在规定性的制约,利益的真正实现总与道德利益需求相伴随.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08,(10):59-59
《社会主义研究》刊登李斌斌、周行的文章说,改革的实质就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导致新的利益格局的出现,利益关系的变化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是首要问题。利益表达的需求总是产生于利益失衡或利益冲突的时候,这时,如果不开启表达的大门,利益矛盾不得到解决,会日积月累,从而酝酿出更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朴实的话说明社会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而在现代社会,群体划分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利益关系。利益群体产生于利益分化。其实,适度的利益分化对经济发展有良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但利益严重分化可能伴生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其利益主体自身利益的实现,都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利益对称原则,利益对称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贯彻这个原则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益、利益群体和利益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可可 《唯实》2002,(8):138-141
利益是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对象)之间对立统一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社会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形成多重利益矛盾的交叉.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关键是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流动、公平配置和公共事务的公正参与上,作出恰当的制度安排.利益组织作为代表一定社会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主要通过共同约定的规则和组织内外的互动合作,规范市场资源配置,配合政府改进公共服务,达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汤可可 《唯实》2002,(9):138-141
利益是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对象)之间对立统一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社会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形成多重利益矛盾的交叉.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关键是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流动、公平配置和公共事务的公正参与上,作出恰当的制度安排.利益组织作为代表一定社会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主要通过共同约定的规则和组织内外的互动合作,规范市场资源配置,配合政府改进公共服务,达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益整合是指通过对利益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缓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有机的社会利益共同体的过程。利益整合方式是利益整合的方法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总称。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方式在其执政前后依据特定环境下的利益关系状况曾发生过多次变化,就建国以来党的利益整合实践看,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有过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4.
利益是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 (对象 )之间对立统一的社会关系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社会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 ,导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 ,形成多重利益矛盾的交叉。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 ,关键是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流动、公平配置和公共事务的公正参与上 ,作出恰当的制度安排。利益组织作为代表一定社会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 ,主要通过共同约定的规则和组织内外的互动合作 ,规范市场资源配置 ,配合政府改进公共服务 ,达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益协调是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党围绕其政治目标履行利益协调职能,是维持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履行利益协调职能,遵循公平、效率、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原则;其目标是社会和谐以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共产主义理想追求之中。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悬殊是我党履行利益协调职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多元利益博弈的合理格局尚未形成。着眼于政党政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共产党应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在履行利益协调职能中的作用;国家—社会的力量平衡是履行利益协调职能的原则、方向和突破口;制度化是履行利益协调职能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虽然必须在利益平衡的机制中实现,但社会和谐首先建立在社会利益的不断增长这一物质基础之上,更有赖于以和谐文化为内涵的超利益因素的支撑.利益增长、利益平衡、超利益因素,应该被视为社会和谐的三大维系力.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的变化 ,势必引起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我们应正视这种变化的事实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解决由这种变化引起的矛盾和冲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分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分化在社会转型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二是利益差别不断拉大,三是利益冲突不断加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已经达到了10.48%,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不仅是我国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这个时期,不仅要重视"社会主义大蛋糕"的创造,更要重视"社会主义大蛋糕"的分配。一旦各个社会阶层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形成利益矛盾,将会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局。因此,客观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内部利益矛盾冲突,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格局的变迁有三个特征不能忽视:阶段性;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的对应性;近年来利益格局的"刚性化".现阶段社会阶层层面上的利益问题集中体现为利益结构失衡和利益关系紧张,在阶层结构、阶层流动、阶层互动、社会心态和价值认同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利益结构失衡和利益关系紧张的实质是社会发展成果未能在社会成员间合理分享,其最大的危害是对社会公正的侵蚀.实现阶层间利益的均衡,主要应从公正共享的理念出发,而不仅仅出于稳定的考量;在推进阶层间利益均衡目标实现中政府的角色和作为事关重大;应当对利益矛盾和冲突准确定位,提高制度化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