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贿赂公行的封建社会,虽不乏清官廉吏,但像陆贽那样“矫然自拔于污世”,被皇帝批评“清慎太过”并谕其纳贿者,仅陆贽一人而已。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生于公元756年,位居唐德宗朝的宰相。据《全唐文》等史书记载,陆贽清廉自守,对四方馈赠,一无所受。陆贽担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县尉东归省母时,顺道拜望名望显赫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张镒。  相似文献   

2.
一鸣 《党课》2011,(2):62-64
朱元璋在每任命一个地方官员之前,都要进行诫勉谈话,对为官贪廉利害关系分析得很透彻,但作用不大。派下去的官员,大多未能守住廉洁这条底线。朱元璋当皇帝当到第18个年头(公元1386年),  相似文献   

3.
卢荻秋 《党课》2012,(2):102-103
清道光皇帝65岁那年(公元1846年)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老皇上儿子不少,龙生九子,但前三个夭亡了,后三个是小屁孩,中间三个中,老五奕淙又丑又俗,过继给亡弟接续香火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四奕泞与老六奕诉还算拿得出手。这小哥俩年龄只差一岁,老四有点儿傻糊涂,老六则聪慧过人、能力超凡。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5.
陈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生于公元656年,卒于公元695年。年轻时因家境殷实,18岁时仍整日饮酒狩猎,厌倦读书,父母勉强让他进了乡里一所私塾。渐渐地,陈子昂知道自己学识浅薄,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发愤博览群书,于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考中进士。做官期间,他曾多次向唐睿宗上书自己识人用人的政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甲申年,按天干地支排序,60年一个“甲子”轮回,从今年甲申上溯到6个轮回,是公元1644年。这个甲申年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是个悲剧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煤山自缢,崇祯在上吊的时候,死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农民起义军打进京  相似文献   

7.
徐海东,1900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今大悟县)黄家老窑。祖上六代以烧窑为业。他自家有两个姐姐、五个哥哥;另有4个堂兄、一个堂妹,连同父母叔婶、侄儿侄女,全家32口人.以制造陶器为生。其母46岁得此幺儿,格外珍爱,但不料,眼睛失明,难得再见此儿成长过程。徐海东自幼聪明好学,9岁人舅父学堂读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但同学多为富家子弟,对徐海东这样的贫苦后代天生瞧不起,  相似文献   

8.
夏承焘(瞿禅)老师生于1900年,至今整整110周年;1986年病逝,至今人天永隔也近四分之一世纪。近读夏师《天风阁学词日记》,1950年9月2日有对我们新生进行面试的记叙,至今也已整整一个甲子。60年前投入夏师门墙,在校期间,与夏师朝夕相处,毕业8年后即1961年,方始与夏师重聚数日,对这两段岁月,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众多皇帝之中,唐玄宗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位。他执政44年,一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他亲手开启了“开元之治”的盛世,同时也是他一手酿制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几乎丢掉了江山,直接导致了唐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落。唐玄宗之所以“先理而后乱”,其在用人上的变化恐怕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等合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拥立其父睿宗李旦即位,即表现出了其非凡的政治才干。两年之后(公元712年),李隆基受禅即位,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此时的李隆基踌躇满志,励…  相似文献   

10.
秋水 《党建文汇》2002,(20):27-27
江苏省宝应县两个县级领导,近期分别被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15年。让人惊讶的是这两个受党多年教育的干部,居然被同一个“三陪女”所左右。  相似文献   

11.
冯道,生于唐朝末年,卒于五代后期,一生中共辅佐了11位君主。最为特别的是,每一次政权更替后,冯道总能稳居高位,屹然不倒,最终全身而退。在中国政治史上,他是独一无二的人物,被后世称为“政治完人”。  相似文献   

12.
清代嘉庆十矩,四川总督勒保觐见皇帝。在君臣闲聊盼时候;皇帝问他:“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觉得在官员中间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回答说:“会说话的人最占便宜。”皇帝赞同道:“是啊。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诞辰九百八十周年。故此,我们特撰写这篇文章,以示纪念。 欧阳修,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毕生从事政治和学术活动。早年因参加范仲淹、富弼主持的“庆历新政”,受到保守派权臣的忌恨和打击,屡受贬黜。他“进不为喜,退不为惧”,关心现实,敢于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积极主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聚宝盆》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商人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出游.见市面萧条,只有两个人在沿街摆摊卖蜂蜜。朱元璋听见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发出嗡嗡的声音,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他感到很奇怪,就问两个卖蜜人:这是为什么?一个卖蜜人回答说:我家主人每次割蜜九成.所以大部分蜂都飞走了,因此听不到声音。另一个回答:我家主人每次割蜜三成,所以蜂群兴旺。听卖蜜人这么一说,朱元璋若有所思之后,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15.
“吏治尤为陕甘第一”的王权李春王权,字心如,甘肃伏羌(今甘谷)人。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地方百姓兴利除弊,政绩卓著,陕甘总督左宗棠评价日:"伏羌王权,学问人品当代罕有,而交治尤为陕甘第一"。18...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站在大街上抬头望天,紧接着街上行人一个接一个也都仰起了脖子。先生用这件事形象地概括了一种现象:盲从。   盲从无疑是封建专制的遗传。在漫长的封建“人治”社会里,皇帝对臣子,官老爷对布衣百姓的根本要求,大约都是做一个俯首贴耳、驯良温顺的好奴才。谁想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怕是难于立足的;谁想不对上面的吩咐言听计从,则更没有好果子吃。长期的封建专制造就了我们民族特性中的盲从心理。尽管封建专制已被推翻那么多年了,但盲从现象却一时难以绝迹。   盲从现象在那场以“文…  相似文献   

17.
曾珺 《党史博览》2018,(5):16-18,22
正点评梁武帝梁武帝萧衍,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南北朝时齐朝的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东昏侯萧宝卷凶狂暴虐,杀了萧衍的哥哥萧懿,萧衍愤而起兵征讨,攻陷齐都建康。动乱之中,萧宝卷为身边太监所杀。萧衍迎立萧宝融即位,是为和帝。萧衍也因功封梁  相似文献   

18.
在永州芝山区的潇水西岸、愚溪之滨.有一座气宇轩昂、巍峨宽宏的庙宇——柳子庙。柳子庙是为纪念唐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杰出的政治理论家柳宗元而修建的。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山西永济人。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因与王叔文、刘禹锡一道共同倡行领导“永贞革新”政治运动.遭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被贬途中再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被远放柳州任刺史。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病卒于柳州,终年四十七岁。  相似文献   

19.
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农历正月,36岁的宋英宗病逝,20岁的皇太子赵顼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  相似文献   

20.
议何瑭     
何瑭生活于明代中期,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值得深入研究。然而,多年来专门撰文研究者甚少。笔者这篇短文,尚不足全面反映何瑭的一生精神风茂和思想理论价值,只是抛砖引玉,以引起学人关注。 生平事迹 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明宪宗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生于河南武陟千秋乡,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何瑭祖居扬州如皋,七岁时随家迁入怀庆城内(今沁阳市城关镇)。他幼年生性端凝不爱嬉戏,人们以为痴,实则聪颖好学。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乡试第一,第二年与王廷相(公元1474~1544年)为同榜进士。选入翰林院先为庶吉士。何瑭在阁试中应试“克己复礼为仁论”的考题时答日:“仁者,人也。礼则人之元气而已,则见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