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官不聊生     
张雨生 《唯实》2009,(12):94-94
官不聊生,足从民不聊生套过来的。在这个世上,只有民不聊生之实,岂有官不聊生之理。近时重庆打黑,有人以官不聊生相揶揄,社会又多有回应,认为说得实在,提法形象。一位朋友问我,官不聊生,是好还是孬?  相似文献   

2.
阮直 《学习月刊》2013,(21):14-14
退休的官员首先是人.与公民享有平等的尊严与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他也可以干。但官员作为我们行政体系中的执行者.在某种层面上又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这样,每个公民的个体行为只要不是违法的.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国家公务人员除外。政府官员要是在企业兼职,或做了顾问之类的虚职都要遭到质疑.并马上自己辞职。当然.在夜总会把守大门除外,美国高地市的市长一度因“官不聊生”,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上说,我们要重视并纠正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产生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比如,有的觉得现在要求严了,当干部不自在,感叹什么"为官不易""官不聊生",进而"为官不为",当"好好先生",这几种认识都是十分错误的。"官不聊生"之类的说辞并不新鲜。鉴于官员群体特殊的话语权,每每反腐力度加大之时,这样的声音往往能够迅速传递出来,甚至成为一种颇具"迷惑性"的说法,获得不小的认同。强调"官不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从两种不同身份的人那里听到了同一句话,这就是“官不好当了”。所谓“两种不同身份的人”,一是指“居庙堂之高”的政府官员,二是指“处江河之远”的普通市民。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想想看,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作廉政报告,效果总是不佳,症结就在这里。当然,此处的肥瘦,不要只理解为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加拿大...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施展才能的途径很窄,出官入仕成了仕人君子自我实现的惟一通道。但怎样入仕呢?古人认为,入仕为官必须“由其道”,犹儿女婚姻,明媒正娶,正途入仕。孟子说过,人之为官有“天爵”和“人爵”之别。所谓“天爵”是指一个人修养很高,才智超群,众望所归,而被推举担任领导职务。而“人爵”是指那些自身不修,一味钻营,不是“由其道”而得其位,而是通过非正当渠道去谋其位。孟子认为“天爵”不修,“人爵必殆”。唐初,太宗李世民曾就用官之事问计于魏征。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借…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7):72-75
“大师”王林倒下之后,牵出了刘志军、胡长清、丁鑫发、宋晨光等一长串高官的名字,他们都曾是“大师”的粉丝。每个“成功”的“大师”背后,都站着几个问题官员,鲜有例外。最近10年来,贪腐大案频发,越来越引起政治学者关注,他们开始运用理论工具,寻找贪腐官员思想变迁、信仰扭曲的蛛丝马迹,求解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防腐”“反腐”之道。  相似文献   

8.
“官论”     
何为“官”?《辞海》以会意解之——“甲骨文字形,从‘一’(midn),以一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说文解字》日:“官,吏事君也”。可见,在古代,“官”是侍奉君王、皇帝一类人的统称。不过,它的引申义颇多,其中有官府、官吏。官府指藏有朝廷权印的军政要地,官吏指拥有权力的军政要员、领导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惩贪腐、重拳扫"四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禁令,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成为了许多干部的真实感受。"为官不易"是现代社会公务员职业的正常现象。如果从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来说,"为官不易"本是共产党干部应有的状态。要固化"为官不易"的成果,使"为官不易"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按常理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做衡量官员廉洁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当然,此处的肥瘦,不单单指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当然,官“瘦”的地方,未必就一定会“民肥”,因为廉政以外还有一个勤政的问题。但官“肥”的地方,必定会“民瘦”。想想看,如果官员们整日沉溺于酒绿灯红,绞尽脑汁往自己腰包里捞钱,哪还有心思去“造福一方”?况且,不仅“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就是天天吃喝的也都是民众血汗,官先“肥”,百姓岂能不“瘦”?唐玄宗是懂这个道理的,史载他与其侍臣有这样一段对话:侍臣问…  相似文献   

11.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见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12.
酒为人饮,人为酒醉。酒有高、中、低度之别,饮酒者也分酒民、酒徒、酒官三类。“民”乃平民,酒民实为广大民众;“徒”则多指有劣性之人,但酒徒并非暴徒,仍是指那些恋酒、嗜酒、贪酒的寻常百姓;“酒官”则与上述两类不同。官就要管,虽是民的公仆,但行使的权力与民不同。酒官又不同于一般的官,专指那些因权力而喝酒的官。他们或因职责需要而不得不应付酒场,这不同于贪杯恋盏的酒徒;或因别人需要他们的权力而被捧为座上宾,这又不同于自斟自饮的酒民。 酒民、酒徒、酒官皆沾酒字,而喝酒无非是把一种液体倒入口里,纯属个人行为,无须他人教诲。但  相似文献   

13.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要求皇家调查委员会对该国工会及相关政府官员的贪腐行为进行彻查。他表示,“要把聚光灯照向那些黑暗的角落”,让相关涉案人员受到法律制裁。澳大利亚前最高法院大法官戴森·海登将领导皇家调查委员会,对腐败问题展开调查.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提交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小说《解人颐》中有一首打油诗,很是发人深省。诗云:“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便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打油诗,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那些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人的病态心理。然而,这种欲无止境的贪腐现象如今在我们的官员中仍然大有市场。君不见,时下的官员中有的饱暖思淫欲,色欲包天。有的蛇口吞象,钱欲膨胀。有的官瘾十足,权欲极强。脚底生风跑官要官,跑了个小官又想做大官,做了副职又想做正职,做了无权的官又想做有权的官。每逢党委、人大、政府换届之年,中央都要三令五申:严禁拉票贿选,严禁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可其人奉行“爱哭的孩子有奶喝”的要官哲学,仍厚着脸皮、削尖脑袋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廉政瞭望》2011,(23):13-13
印度 官员因指责政府腐败被“精神病” 近日,印度北方邦高级警官米斯拉在电视上指责北方邦政府是“迄今为止最贪腐的政府”,甚至直接点名北方邦最高行政长官马亚瓦蒂为首的多名高级官员。而在第2天,米斯拉便被强制送往北方邦首府勒克瑙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当地官员则告诉媒体,米斯拉患有“躁郁型精神紊乱症”。  相似文献   

16.
天花板本是个很普通的词,但是在官场上就不一样了,那些晋升无望的官员被称为“天花板官员”,就是上面顶到头了。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上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7):74-75
一份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小偷反腐十年十案图”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调侃说:“小偷,反腐战线上的一支奇兵。”有迹象表明,窃贼们在光顾贪腐官员豪宅时,已越来越“不客气”。  相似文献   

18.
官际关系     
《天津支部生活》2012,(5):45-45
官与官之间的关系,简称“官际关系”。当前,官场上出现了几种不健康的“官际关系”,主要有:一是人身依附关系,即下级依存于上级,上下级之间存在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有官官相护、猫鼠关系等;二是拉帮结派关系。搞小团体、拉山头,领导不同派系不同,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队伍。有的则以老乡名义相聚,或以同学关系融合;  相似文献   

19.
廉官≠好官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今,对其考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其廉洁与否。在旧社会,百姓深受贪官酷吏之害,便有了一种感觉;“廉官便是好官”。但笔者认为,无论古今,好官理当是廉官,但廉官却不一定是好官。   唐玄宗在位初期,有个副宰相叫卢怀慎,虽身居高位,却非常廉洁,病逝时家里竟穷得无钱办丧事。像这样一位极为廉洁的“中央级高干”,按理说应是口碑不错的,但他却偏偏名声欠佳。缘何 ?皆因他只能廉洁自身,却不勤政办事,人们戏称他为“伴食宰相”。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封建社会,人们对那些只廉不勤的官员也是非常鄙视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十年来频发的贪腐大案,越来越引起政治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运用理论工具寻找贪腐官员思想变迁、信仰扭曲的蛛丝马迹,求解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防腐、反腐”之道。然而,对官员群体的思想状况研究,却受限于少得不能再少的科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