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损伤的常规法医临床学检查是通过审查案情资料.审阅病历资料,活体检查、物证检验、书证审查等^[1、2]。在肾脏损伤的伤病关系分析中,影像学检查发现以及小便常规、肾功能的检查是最常得到的资料。手术治疗中肾脏的大体检验记录、切除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检验发现相对较少,但是后者在确定肾脏损伤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鼓膜穿孔是耳科常见病症,在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中,鼓膜穿孔需区别外伤性、非外伤性鼓膜穿孔,或是否属造作伤后方能做出正确鉴定结论。现就本室检验鉴定的33例鼓膜穿孔总结分析如下。1案例资料一般资料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在25~67岁,右耳10例,左耳23例。致伤原因掌拳伤25例,鞋底伤1例,扫帚伤1例,烫伤1例,中耳炎2例,造作伤3例,其中8例耳部有明显外伤。检查时间伤后1周内检查30例,1周以上检查3例。穿孔部位及形状特征采用电耳镜结合鼓膜照相的检查方法,发现本组中25例穿孔位于紧张部前下方,5例位于紧张部后下方,1例伤及松弛部(烫伤),1例位于…  相似文献   

3.
100例硅藻检验综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00例硅藻检验鉴定结果的分析,结合案件、尸体检查,探讨硅藻检验在鉴定是否溺死案件中的注意事项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脏损伤的常规法医临床学检查是通过审查案情资料,审阅病历资料,活体检查、物证检验、书证审查等[1、2]。在肾脏损伤的伤病关系分析中,影像学检查发现以及小便常规、肾功能的检查是最常得到的资  相似文献   

5.
瓶(杯)口微量生物物证的DNA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尚宝良  平原 《法医学杂志》2004,20(4):233-234
常规检材(如血痕、精斑等)的DNA检验方法已经成熟并规范化[1],越来越多的微量生物物证也已得到有效的DNA分析检验[2-4],本文结合实际检案工作中的3例案件,对瓶(杯)口上微量生物物证的提取和DNA检验进行初步探讨。1案例例1:2003年11月17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某居民家中发生一起盗窃案,现场勘查中除怀疑客厅桌子上的紫砂茶杯曾被动过外,未发现其他任何物证线索,侦查人员将该茶杯送检,要求检验茶杯上是否留有犯罪嫌疑人的生物物证。检验人员经仔细检查,未发现该茶杯上留有血痕及汗潜指纹等本实验室以往可进行检验的生物物证。根据犯罪嫌疑人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乘坐火车出行人数逐年攀升,坠车案件时有发生。笔者结合铁路坠车现场勘察工作的经验,对此类案件的调查要点进行浅析,希望能为同行所参考。1法医学检验1.1衣着及随身物品的检查对衣着及随身物品的检验常可发现多种有价值的线索。坠车死亡者口袋内可能放有身份证、银行卡、名片、车票等可查明死者身份的物品。  相似文献   

7.
孔繁岭  游佳 《法制与社会》2010,(22):213-213
2010年是"五五"普法检查验收之年,福州检验检疫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及福建检验检疫局关于"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的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积极行动,扎实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为促进福州检验检疫局普法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2015年某日,在珠江某河段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尸体检验发现机械性窒息征象,但不能确定死者入水后是否仍有生命活动,故提取死者肺、肝、肾及现场水样进行硅藻检验。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女性尸体,头面部青紫、肿胀;左眼睑结膜见出血点,右眼睑结膜充血。颈部右侧见散在斑点状皮下出血。双肘部见对称性皮下出血,左侧肩背部见片状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女,46岁。某日在看守所内被同屋犯人发现口吐白沫,送入医院洗胃后死亡,在化妆包内发现有1粒药片,怀疑药物中毒。提取死者血、肝、胃内容物及化妆包内发现的1粒药片,要求进行毒物分析检验。1.2尸体检验摘要尸表检查:尸斑呈红褐色,面部、口唇、十指指甲紫绀。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7cm。尸体解剖:头、颈、气管、胸骨、肋骨未见异常;食管内未见异物;双肺切面富含血液;胃内容物为咖啡色液体,量约50mL,胃粘膜充血明显,胃大弯近幽门处可见少量出血点。组织病理学检验:肺出血、淤血、水肿;脑水肿。1.3毒物学分析检验结果取检材0.5mL/0.5g,加入内标SKF-525A及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陈某,男,23岁,某年6月15日2名男子将其送往医院后离开,经医生检查证实陈某已死亡。1.2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死后1d进行检验,双眼球睑结膜苍白,未见出血点;口唇粘膜、指甲发绀;右颞部有11.0cm×4.0cm瘀青肿胀,右耳廓上缘有2.0cm×0.8cm瘀青;左颈部、左下颌至左耳后在18.0cm×13.0cm范围见格状花纹印痕及瘀血斑,右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8月13日晚,某水道中发现1具赤裸女性浮尸,当日20:30首次尸表检查后冷藏于殡仪馆。次日10:30进行系统尸体检验和毒(药)物检验,并对发现尸体处水样、尸体检材进行硅藻检验。1.2尸体检验8月13日尸表检查:全身赤裸,尸长155.0 cm,手足皮肤发白皱缩,全身皮肤颜色正常,胸腹部、双侧大腿前侧、双上肢腐败静脉网出现。尸斑浅淡,  相似文献   

12.
放射影像学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X线检查、计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临床诊断技术也临床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中广泛应用,为科学、准确的定提供了精确可靠的检查手段。尽管放射学几乎自其发初始就成为法医学的检查手段的一部分,然而这些技术法医病理尸体检验中却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1],把放影像学诊断技术用于尸体检验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国鲜有这方面的相关报道。可喜的是,在法医学实践中,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作为法医病理学的检验手段正日受到重视,在尸体个人识别、组织器官的损伤、死亡原因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1],其…  相似文献   

13.
1案例资料陈某,男,43岁,某砖窑厂工人,2005年8月15日中午12时许,在砖厂突然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半小时后被送至医院抢救。初诊以重症中暑收入院。对症治疗后好转,但患者仍意识不清,至8月20日上午进入浅昏迷状态,偶有朦胧意识。查体: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及颅脑CT检查无阳性回报。患者体温在38~39℃之间持续高热。8月27日上午9时许,患者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1h后死亡。因死因不明,死者家属报案要求尸检。2法医学检验2.1尸体检验死后4h尸检,死者男性,身长164cm,发育正常,营养较差,消耗性体质,皮…  相似文献   

14.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38岁,某日上午11:00许被发现死于其租住屋内。因其死亡突然,家属要求尸体检验。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全身未见机械性损伤痕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方法 对满足研究条件的25例机械性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身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检验的骨折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尸表检查对于不同解剖部位和不同骨折类型的灵敏度大小。结果 尸表检验仅发现不足1/2的骨折,且极易造成3个解剖部位(肩胛骨、椎骨和骨盆)和3种骨折类型(线状非完全性骨折、线状完全性骨折无错位和局部凹陷性骨折)的漏诊。结论 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较低,引入现代尸体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以提升法医学尸体检案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古代关于法医学尸体检验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1],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古代的尸体检验仅限于尸表检查,从事检验的人员一般是官吏而不是大夫,但这并不影响古代司法体制对于尸体检验的重视。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可以概括出尸体检验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古人在尸体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典的方法,很多沿用至今。同时,尸体检验文书也很有特色,北宋以后,历  相似文献   

17.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16:33,某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报警称,几名青年男性送一醉酒女入院,后去向不明,医生检查发现该女性已经死亡。1.2尸检检验当天17:30尸体检验。尸表检查:衣着整齐,尸僵未形成,尸斑呈暗红色,存在于腰背部未受压部位,指压退色。额部见2.0 cm×2.0 cm、1.0 cm×0.5 cm的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双侧睑结膜见点状出血,口腔及衣服领口见有呕吐物,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张某,男,53岁,某日晚上与他人发生冲突,被人用拳脚击打头面部、背部及胸腹部,即刻出现腹痛并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入院后4 h宣布临床死亡。案发前未发现明显疾病史。1.2尸体检验于死后第3天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170 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浅淡,尸僵存在,位于四肢各大关节;双眼睑结膜及  相似文献   

19.
法医病理诊断的过程除了尸表检验、尸体解剖检查以外,还要对检验过程中所选取的检材标本进行病理取材并制成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因此,一张来源于病理取材的组织切片,对于法医病理诊断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现将取材及切片时一些注意的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道诚 《政法论坛》2023,(1):156-168
在宋代的侦查中勘验检查方法得到普遍运用,不仅有尸体检验,还有现场勘验、侦查实验、人身检查和物证检验等侦查方法。按照侦查学的分类方法,古代检验属于勘验检查的一部分,是勘验检查活动的核心内容。宋代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严峻复杂的治安形势,促进了勘验检查制度的完备、勘验检查程序的进步、勘验检查技术的成熟。宋代勘验检查制度以其规则的系统化、运行的程序化和技术的先进性在中华法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