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失去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就失去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失去了城市自己的特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塑造具有泉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就有了重大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剖析泉州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借鉴名城苏州与德国汉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提出泉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共生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底蕴深厚,本研究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考察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泉州"海丝"历史文化魅力何在以及当前如何让泉州"海丝"魅力重放光彩。物质文化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基,非物质文化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形,内在精神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魂",泉州"海丝"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及其历史文化魅力的释放,首先物质层面要保护与开发泉州"海丝"历史文化遗存,其次要重视"海丝"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最后是要注重"海丝"精神内核的升华,将泉州"海丝"文化和精神融入整个城市,走进城市的外在和内心。  相似文献   

3.
2014年底,泸州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掘利用具有泸州特质的文化资源,鼓励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升泸州知名度与城市文化品位,才能促进城镇化的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民俗文化犹如城市的"基因",需要发掘、保护、传承。如何构建具有地方魅力的武汉民俗文化,是一个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武汉城市民俗的因袭与传承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为武汉城市民俗文化构建工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辽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化轻纺基地,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来合理利用本地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辽阳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较多不足,研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的实现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大旅游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普遍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苏州作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解决好旅游发展同城市建设的协调问题,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旅游与城建、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有序联动;必须强化苏州特色,在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继承传统特色的同时,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注重营建古城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要解决好“水”、“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环境问题,搞好城市绿化工作,以生态的改善保障人与生态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和苏州旅游业的长久兴旺。  相似文献   

7.
济南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城,作为经济和文化大省——山东的省会城市,具有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济南城市文化的发展应该在政府支持下创新机制,把文化资源保护和开放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泉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泉台两地文化交流逐渐升温。发挥闽南文化的优势对于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当前,要通过创新文化交流模式,整合对台文化资源,建立经常性交流机制,抢救、保护、普及和传承本土传统文化,拓宽文化合作领域等途径,进一步深化泉台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几千年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城市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原有的许多功能满足不了人们的诸多需求,城市改建、扩建迫在眉睫。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既实现了人们的建设预想,又使几千年的名城文化不受影响,将是值得人们深刻探讨的课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议从提升商业活力、区域立体开发、步行交通体系的合理再利用、牢记历史传承几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也是城市个性化的突出表现。而城市文脉是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基因。但是伴随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特色建设陷入困境。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如何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塑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的城市特色,是当前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现实问题。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塑造城市精神,美化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系统,形成了大量各具特色、底蕴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如何实现这些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事关该地区文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民间文化生成、传承、创新与开发利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智力劳动,引入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充分实现民间文化资源的内原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权、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是西北地区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基础。民间文化传承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应遵循文化保真、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科学处理好文化资源独占与共享、文化法制资源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实现民间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双重转型",重塑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法律构造。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在人类漫长的生活生产中逐渐汇集了众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构成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方式以及自身的文化优势在城市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最能体现我国历史文明和民族传统的特色和优势。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合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社会基地,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积聚了许多历史遗存,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文化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潜在财富,是塑造一个城市形象的因素,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语言。如何利用、开发和保护城  相似文献   

14.
推行城市营销,打造"品牌泉州",是对泉州城市发展思路的一种创新,有助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打造"品牌泉州",应该把重点放在城市品牌建设上,积极实施城市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要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生态法制建设的目标.通过界定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法律法规的现状与不足,探索如何更好地健全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法律保障,对完善我国的环境法治应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经济发达城市。在保护古城环境和发展经济必须并重的今天,最大限度的鼓励和方便自行车出行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居民自行车出行的意愿、目的、方式和出行率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两者的互动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共云南省丽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好、管理好丽江古城作为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求保护、谋长远、增后劲、蓄势能、促发展,着力在把握遗产地科学发展规律,创新保护理念,转变管理模式,开拓发展视野,丰富古城内涵上下功夫,对丽江古城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保护项目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对外交流等方面,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关系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民族文化根基的稳固,关系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云南丽江自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探索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双赢的“丽江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主要手段,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丽江模式”不仅为困惑许多地方的古城保护事业探索了新路,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它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泉州市致力于发展大泉州经济 ,弘扬大泉州文化 ,建设大泉州城市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0 0 0年 ,全市经济总量达 1 0 4 5亿元 ,居福建省首位 ,在全国 2 1 2个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所辖晋江、南安、惠安、石狮等几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进入全国百强县 (市 )行列 ,7个县(市 )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泉州市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 ,这是泉州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泉…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强权文化力图独霸世界的态势下,研究、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至高的责任和神圣而共同的任务。如何通过抢救与保护、解决好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紧迫问题。本文将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纳雍苗族“滚山珠”为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