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桥》2017,(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党史,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随意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现阶段,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要害和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绝非什么一般的思潮或流派,而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散布,以否定共产党领导、搞乱社会主义国家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目的,以攻击、丑化和污蔑人民革命及革命领袖、英模人物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甚至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高校理论战线》总编辑、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文学教材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田心铭在最近一期《红旗文稿》发表《识别历史虚无主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文。文章指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中国走什么道路,坚持还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之争。只有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实质,以是否符合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是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历史虚无主义",进而以更加彻底的形式否定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5)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严重的消解作用。它否定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诋毁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功绩,污蔑中国近代历史等,这些颠倒是非、断章取义的行为无非是对我国话语体系的挑战,企图建立独立的话语体系架构,最终通过虚无历史的话语体系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中国走上"苏联解体的老路"。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6.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我们立党立国的基础制度。长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质疑革命导师对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性贡献,否定民主集中制的巨大历史作用,以党的历史方位变化散布民主集中制"过时论",企图从根本上颠覆人们对民主集中制的认知,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引向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一百年来,历史和实践已雄辩证明我们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功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非凡卓越成就,党和国家的发展史是宝贵历史资源,也是当代中国现实合法性来源。我们要珍惜、维护来之不易的经验和成就,警惕、反对国内外各种错误评判和思潮。总结梳理历史虚无主义近三十年花样式反动分裂颠覆性言论,无非就是围绕"两个否定"说事做文章: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认社会主义,以碎片化研究扩散红黑颠倒、混淆是非的言论,目的就是以历史为切口,否当今之现实,全盘否定党的指导思想和所走道路,进而取缔共产党执政地位。因此要从思想认识根源上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其背后实质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较量斗争。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6)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以"告别革命""重新评价"历史为由,否定革命、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丑化正面人物,曲解民族文化,胡乱改编历史文艺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四个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基于对国史、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正确认知基础上的自信,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和削弱了"四个自信"的认知基础,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谓"告别革命"论发表以来,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学术理论界具有很大影响的政治思潮。学术理论界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其进行了长期的批评。最近,某杂志发表了三篇文章,试图重新阐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来龙去脉和表现,重新界定历史虚无主义。这些文章的核心观点,颠覆了人们以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当作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来批判。这就使我们纳闷:该杂志要把矛头指向哪里?是指向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5,(9)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歪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用意  相似文献   

11.
<正>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新动向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它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支流代替主流,进而歪曲历史、消解革命、否定崇高。历史虚无主义拿历史做文章,目的却不是为了深化历史研究,而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与历  相似文献   

12.
道路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是对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错误回答。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历史是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把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  相似文献   

14.
朱佳木 《前线》2016,(6):4-7
正重视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抵制、批判,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开展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就要认真学习和切实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究竟是一种什么思潮,是学术思潮还是政治思潮?我们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斗争,是学术性的争论还是  相似文献   

15.
正从本质来看,"恶搞"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当然,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歪曲历史、伪造历史,从而使全社会所关注的国家历史、中华民族历史被虚化、矮化、丑化。从中国远古文明源于"圣经"之说到精忠报国的岳飞、抗日英烈被矮化,从假设历史到虚构历史、否定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这种"学术"以"天下之公器"自诩,堂而皇之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淡化虚化丑化,以"四个自信"讲清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割断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贯通历史与现实;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党史国史的本来面目,以"六个不能"作为评价党的历史人物的标准,不断深化党史国史研究。学习习近平关于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和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武器,坚持"两个维护",加强监督机制,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同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特指一种主要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近年来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根源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在我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追根溯源来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从社会根源讲,它具有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与网络相结合,形成了善于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历史虚无主义。这种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样态主要包括颠倒是非、标奇立异、断章取义和娱乐至上。把握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我们与之斗争的前提,但更要认清它相对稳定的哲学实质,即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价值观上的庸俗化。这些哲学实质是我们消解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思想理论界开始出现暗潮涌动,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具有"虚"与"实"的双重特征,就其"虚"而言,是要通过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割裂党的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段历史、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等手段来虚无党的历史;就其"实"而言,是要采取怀疑党的指导思想的真理性、质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义性、否定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否定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等方式来否定党的领导。这种思潮带有明显的迷惑性、欺骗性和渗透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许海 《前线》2017,(1):65-66
<正>近年来,一些诋毁历史英雄人物,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言论甚嚣尘上。如针对长征胜利80周年,有人便以讹传讹,不仅怀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还妄称蒋介石为红军长征"放水",污蔑红军"强拉百姓入伍",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言论,在思想领域造成了混乱。在此,有必要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入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源流与实质历史虚无主义动辄以怀疑、否定的面目示人的特点,有其思想史上的渊源。远在古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