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作为一项抽象的、渗透着丰富生命意义的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应将生命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将生命教育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来抓,把生命教育渗透于自己日常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之中,努力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推动校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位区人大代表在区人代会下上提出意见,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树立良好的廉政勤政作风,尤其是执法人员不能对执法对象“吃、拿、卡、要”,不能与执法对象发生与执法无关的经济行为,希望对有此类行为的执法人员加强教育,杜绝类似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二)谨慎使用武力、武器和警械 由于负有制止违法犯罪的职责,警察职业非常危险,对于世界上每年在保护公民和国家的行动中牺牲的警察,我们虽然没有全面的统计数字, 仅就中国而言,每年就超过400人。警察在保护他人时,首先必须能够保护自己。因此,《执法人员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原则》首先确认“鉴于执法人员的工作是项极其重要的社会服务, 因此有必要维护其工作条件和地位并在需要时加以改善”,"对执行人员生命和安全的威胁必须看成是对整个社会安定的威胁."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可以使用武力和武器。 另一方面, 使用武力和武器是一种极…  相似文献   

4.
黄渊基 《求索》2014,(8):172-177
生命教育由美国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正式提出并实践,然后向世界各国辐射扩展。生命教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即美国社会种种负面现象以及死亡教育的兴起。近半个世纪来,生命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广泛实施。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开展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随后,生命教育亦成为中国大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教育忧思与本土探索、学术诠释与学科界定、理论热兴与实践探求、国家战略与全新发展等四个相对区分的阶段。面向未来,应提出"大生命教育"构想,倡议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全生命。未来生命教育完全可以回应时代呼声,助力人格培养,提升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始终将生命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着重从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三个方面,引导大学生把追求个体生命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理念,还是价值追求。加强对人民警察的生命教育,既有利于增强其生命意识,又有利于提升其生命价值。将生命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理论依据在于:生命教育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有着相吻合的教学目标,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将生命教育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实现途径是:让课堂教学环节充满生命关怀,让实践教学环节蕴育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7.
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行政机关执法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但笔者发现,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的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误区之一:重处罚等于“法制宣传抓得实”。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可是在行政执法的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认为,搞法制宣传教育时间长、难度大,过多地进行法制教育会让老百姓感到行政执法机关手段不硬,显不出行政执法机关的权威,不如通过严厉处罚的办法,发现违法行为就重罚,迫使行政相对人学法、知法、守法,达到…  相似文献   

8.
郭冬梅 《前沿》2013,(13):121-122
2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伴随大学生心因性自杀事件的屡屡发生,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探求务实高效的工作模式、挺进生命本质的教育内涵,以建立心理自助互助工作模式、开展生命教育为两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1)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自杀和伤人事件不断出现,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淡化,其原因有社会环境因素、大学校园忽视生命教育等。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应坚持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并坚持生命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日前,静海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和“六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建议,一要适应新形势,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二要突出普法工作重点人群,针对社会不同群体,分类指导,分层施教,重点抓好公务员、执法人员和青少年的普法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