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诸多女作家响应日本军方的要求,奔赴中国各地战场慰问劳军,回国后提交战地报告,四处巡回演讲,在宣扬日本的侵略国策、激励日本民众投身战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文化界对她们的战争协助行为缺乏必要的反思,对她们的责任追究被消解于对其女性身份的强调中,从而割断了对她们从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活动家到战争协助者的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在反思的前提下,在战争协助者的框架内重新审视她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提供一面历史之镜。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女性与全国人民一道无畏地投入一场民族保卫战中,她们因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对女性知识分子使命的感知表现出特有的担当与忠诚,她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文章通过"金女大人"这一个小群体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展演,分析知识女性在民族战争中如何作为,分析在一个貌似残破但实际仍然强大的父权制社会结构中,性别身份对其公共参与的种种限定,以及她们如何在民族主义与父权话语交织的语境下,对主流话语既服膺又改写、抗争,抓住"危机-救亡"的机会,重新界定性别角色,书写自己的抗战历史。  相似文献   

3.
张洁  孟月明 《人民论坛》2011,(10):226-227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战争史观作为对战争与战争历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尺度的.贯穿于日本军国主义"战争史观"的多重价值诉求,源于其传统文化中功利至上的价值观,并由此形成了其实用主义的"双重战争价值标准".从价值观上审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史现",有助于从深层上揭示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和战争历史认识上的价值误区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女青年,现如今正面临婚姻事业的选择,她们常常陷入婚姻与事业二者择一的困境.笔者从这一现象出发,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女性无意识地被女权主义话语贴上了标签,成为它们同传统男权文化斗争的工具与战场.已经内化于女性潜意识里的传统文化和女权主义话语的激烈冲撞,造成了当代中国青年女性婚姻、事业对立选择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及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学史的常识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并不妥当、准确,长期以来也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通过对"前七子"及其文学主张提法出现的时间作纵向考察,可以看到所谓"前七子"诸人并未有意识的以"七子"为文学流派,这一提法始于明末清初,定型于清代中期,是后人为总结明代弘治、正德时期复古派文学运动与所谓"七子"("后七子")区别而提出的。所谓明代"前七子"的提法,并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学史的重要流派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并不是非常妥当、准确,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详细考察"前七子"成员的仕宦、聚合与交往,可以看出徐祯卿与"前七子"诸人不仅聚合在一起的时间短暂,群体交往也未见频密,他与诸人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和李梦阳的唱和而产生的。徐祯卿被列入"前七子"成员,与当时的文坛领袖李梦阳交往的关系重大。分析"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可以看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一口号并不能真正地概括所有成员,他们的崇古各有差异。所谓明代"前七子"的提法,并不能全面地、彻底地反映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沐永华 《求索》2014,(11):146-150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其作品中精心描绘了一系列"疯癫"的女性形象。她们心智错乱、沧桑疤结的身体作为重要的符号隐喻,记录了门罗对"新型"疯女人的构想和书写。她们"失调"的身体解构了女性身体作为性客体和生物母性载体的刻板化建构,对父权制话语中女性的性别角色进行了祛魅;她们对男性进行"反抗"的身体颠覆了女性作为驯服客体的传统形象;而她们被"解放"了的身体则打破了被动的身体铭刻,为自己言说,书写了多样化的主体性,建构了正常的人性。通过阅读投射在这些"疯"女人们身上反叛的冲动,可以更好地理解门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意在抵制和拒绝父权制社会结构的良苦用心,了解其构建由"疯癫"走向"理性"、富于人性的独特女性观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9.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剩女"是由男性建构的话语,它刻画了一个道德高度污名、物质利益至上、极度自我的大龄未婚女性群落.这种话语建构对未婚女性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精神困扰,使她们出现自我认知危机,表现为急嫁和抗拒两种心态."剩女"话语的实质是男性性别统治,是女性在经济、精神、行为方面日益独立和平等,男性感到压力,而有意建构的一种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何巴特是20世纪以书写中国而曾与赛珍珠齐名的美国作家,来华后先在杭州的教会学校任教,后嫁给美孚石油公司在华销售代表,辗转中国各地近20年。何巴特擅长从美国商人的视角呈现中美文化接触地带的动荡与演进,勾勒了美国在华帝国离散者的近代史,尤其让那些几乎在任何文本中都销声匿迹的"公司伴妻"群体显影,再现她们与"天定使命"帝国话语共谋的"天定齐家"努力,以及在帝国话语裂隙中流露的女性"反话语",对大公司剥夺海外女性主体性的反抗。  相似文献   

12.
搭子日渐成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社交对象,各式各样的搭子关系丰富了当代青年的社交生活。与传统的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整全式交往不同,在现代性转型的背景下,搭子之间的社交具有典型的碎片化特征。文章通过典型个案研究考察了这种碎片化社交行动的形成逻辑、基本诉求与关系流变,讨论兼顾了社会结构性因素与个体社交心理因素之间的双向影响。研究发现,在生存结构的完整性消失以后,当代青年改变了自己的社交策略,将碎片化的社会特征作为一种行动工具,通过多维度寻求搭子的方式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重新拼凑出一种多元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既往有关土家族女性"骂媒"文化事象的专门研究成果,大多涵括于"哭嫁"之中。其实,"骂媒-哭嫁-陪十姊妹"属于土家族婚俗的三个不同环节,彼此之间构成以"骂媒"为原点的堆积维恩关系。作为土家族的特有婚俗文化事象,"骂媒"是土家族青年女性婚姻价值取向的话语权利及方式,其本质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入木三分的谐谑,其话语方式可以分为直白型、隐喻型、比兴型三类。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家庭妇女"、即专门"料理家务"的女性群体的数量变化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料理家务"至今仍是中国部分女性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男女两性"料理家务"者有着本质不同、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伴随着社会变迁,中国的"家庭妇女"群体也在更新换代,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女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料理家务"女性的城乡差异显著,但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妇女"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数量十分庞大的社会阶层,每七个成年女性中就有一人是"家庭妇女"。她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子女和社会,其特征和角色定位的变化折射着中国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50-70年代农业合作化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个人数众多的"落后妇女"群体,她们思想品德不佳,好吃懒做,出身不好,同时还伴有身体的病痛。狂热的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运动在当时造成的劳动力的巨大缺口,是这类人物大量出现的时代原因和逻辑起点。她们的大量出现及其躯体的反应是女性婚姻、女性生育、女性健康、女性身份与激进运动紧张关系的表征,同时也成为农业合作化叙事无法消弭的"症候"。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职场妈妈而言,事业与家庭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现代的女性往往希望二者兼得。但人们注意到,在职场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甚至女人自己对好妈妈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她们既要负担家庭的一部分收入,又要为子女的成长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心血,在事业和家庭的关系间,她们还在不停地权衡着、探索着。如今"70后""80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且看"70后""80后"职场妈妈们的不同生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显示女性外在身体特征的"美丽"或"丑陋"与代表女性内在思想境界的"纯洁"或"淫荡"四个元素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异体认,可以清晰地考察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经历的巨大话语变迁.1976年之前女性的"美丽"与"纯洁"有着政治一体化年代特有的鲜明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之后"美丽"的突围与在暧昧境地中挣扎的"纯洁"则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时代女性话语的新症候.女性话语五十多年来的沧桑流变既是时代观念变动的结果,也有女性主义思潮崛起后的文化原因,更是在不同流通机制运行下文学艺术的不同"叙述"方式使然.  相似文献   

18.
“新子学”是探索当代学术发展方向的一种主张,着力思考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化途径.“新子学”提出理解学术发展的新角度,希望在传统学术和近代学术的框架之外另辟新境.“新子学”对“新儒学”的提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其与“新儒学”的主张存在三点不同. “新子学”认为,其与时代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是对它的正面回应.  相似文献   

19.
围绕"中国道路"展开的话语建构具有国际和国内双重维度的必要性。目前论述中国道路的话语主要存在五个误区:缺少历史纵深与理论交错;进行化约式表达;用政治表达取代学术表达;采取中西对峙的分析框架;割裂表达与实践之间的关联。为了更好地建构话语体系,关于中国道路的论述需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思想以及西方文明进行积极互动;将中国置于全球语境中去理解,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中国道路,并使用比较的方法展开"中国道路"话语建构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全福 《人民论坛》2012,(14):140-141
"三言"、"二拍"刻画了众多的少女形象,她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她们才华出众,精明强干,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少女自主意识得到了觉醒与张扬,她们徘徊在理与情之间。体现出作者复杂的女性观:既有关注女性、赞扬女子才能的一面,又有封建正统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