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现实表现:伴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中国部分民众反日民族情绪高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及中韩等国的批判,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民族主义的实践步伐并未停止;"斯诺登事件"将美国"监听盟国"的丑恶行径暴露无遗,也将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民族主义做法显露出来。核心观点: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  相似文献   

2.
关注理由: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发了国内爱国青年们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近万人的"反日大游行",很多地方发生了针对日系车、日资企业的打砸事件。核心观点: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新动向:就中国南海水域和钓鱼岛争端所激起的民族主义而言,它虽然有爱国的肯定性内容和情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外部事件的刺激下,2015年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仍有其存在的土壤,表现为对西方反恐双重标准的愤怒、对日本在历史认知及安保政策等错误行为的攻击、在涉及国家领土及公民安全问题上的激进观点等方面。民族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民族主义并不等同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激化将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是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2016年西方国家社会内部的民族主义蓬勃发展,极端民族主义在欧美社会抬头等事件,对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造成巨大冲击,意味着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停滞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5.
王仕勇 《求索》2014,(8):4-10
作为流行文化的网络流行语,与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紧密关联,反映着网络场域的社会舆情。网络舆情始终脱离不了现实社会舆情,社会共性情绪是网络舆情发生的缘由,也是扩散传播的内在动力。网络流行语关涉公权力滥用、道德滑坡、信息不透明、民生问题、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国家利益与民族自豪感等舆情议题。网络流行语利用比喻、比拟、谐音、叠音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建构议题,其议题建构策略为:恶搞和隐藏的文本,激发社会共性情感,制造标签效应和污名化。  相似文献   

6.
政治情绪意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消极的政治体验和感受。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治情绪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个体极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政治情绪的表现所导致的消极影响是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难题。社会转型是政治情绪产生的根源,也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而社会转型所引发的人类心理、经济利益、政府过程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化"则是政治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这些方面又相互联结、交错融合共同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情绪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王森垚 《人民论坛》2012,(17):64-6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在经济层面显现。以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为例,抵制事件中的民众民族主义特征包括:民族主义情结的朴素性、民族主义的形式相对温和、民众抵制的情绪化。建议对民族主义进行引导,防止抽象空洞的民族主义、警惕民族主义的双刃作用、加强民族国家自身的制度建构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建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是当前中国的重要议题,而家庭建设是关乎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身处当代社会的巨大转型之际,家庭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城乡与区域等各个方面力量和理念的冲击与对抗。在此背景下,由湖北省妇联和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于2015年11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论坛以"性别平等视野下的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来自湖北省妇联、高校、  相似文献   

9.
<正>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在发生的全球信息化进程,将把人类的休闲提升到新的社会文明阶段,休闲将成为一种更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全球信息化过程中的中国现代化,其发展目标不是传统工业化,而是现代工业化和步入信息社会发展阶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休闲经济将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  相似文献   

11.
尽管近代以来扩军备战一直是日本的基本国策,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日本不得不裁减军备,出现了究竟是成为"大陆国家"还是"海洋国家"、是奉行"大日本主义"还是"小日本主义"的争论.20世纪20年代日本出现了长达10年的军备缩减时期,并与日本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相伴而行.这说明在日本国家发展道路上曾出现过另一种选择,遗憾的是这种选择没有转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8,(19)
正@台声杂志本期话题#"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才能上车"?#9月4日下午,台风"飞燕"登陆日本,导致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成为"海上孤岛",千余名中国旅客受困。中国驻日使领馆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组织中国旅客安全撤离,而这场救援,也因其迅速、有序引来无数网友点赞。出乎意料的是,救援行动中台湾同胞同搭救援车的一个"小插曲",意外成为台当局和绿媒别有用心反诬大陆的工具,"觉  相似文献   

13.
史前时期中国与日本列岛间即已产生文化交流,尔后,中国文化东渐,对日本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交流的进程10世纪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集中表现在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方面。日本文化面貌的改观及社会变革与此息息相关。作为日本文明曙光期的公元前3世纪,以及日本开始全力输入隋唐文化的公元7世纪,不但是日本社会飞跃的转折点,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发展进程的中界点。10世纪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文化交流是随着人类迁徙自发地进行的,它大约始于距今10万年以前,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旧石器中晚…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7月上月刊14期曾就《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的九个观点提出质疑。 被质疑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人对日本的嫌恶心态是不正常的;日本的道歉问题已经解决,中方不应纠缠不休;中国对日本的态度过于苛刻,应该宽容些;日本的富强是亚洲的骄傲;中国人对日本右翼势力看得过于严重,实际上日本的右翼势力并不大;日本要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是正常的诉求,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就随他去,叫喊多了,没有什么效果;欧洲人在化敌为友实现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已经远远走在亚洲前面,我们亚洲人不应再抱着小农观念不放;向赵薇泼粪等事件表明,中国存在着“极端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等等(《对“对日关系新思维”之九点质疑》)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转型社会的历史-社会视野出发,以媒体话语空间为研究角度,考察了"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演进过程,分析了这一个案中"家暴"叙事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认为"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存在偏向的问题,"家暴"议题中的"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核心议题属性未能得到设置与公共讨论,其"家暴"叙事是去性别化、去政治化的。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8,(19)
正摘编自9月15日台湾《中时电子报》此次燕子台风重创日本,导致大阪关西机场淹水关闭,大批旅客滞留,其中更不乏台湾旅客,后续的海外救援与服务工作意外成为两岸对比心态与能力的新战场。中国驻大阪领事馆与日本方面充分协调,连夜安排了15辆巴士接驳中国旅客返回大阪市区,相较之下,台湾的"驻日代表处"不仅无所作为,还对台  相似文献   

17.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中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20年来,国情、世情、妇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性别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者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深入探讨。2015年6月16日,《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历史·现实·未来——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理论20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总结回顾20年来中国特色妇女/性别理论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以下问题:(1)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中推动妇女/性别理论发展?(2)如何看待西方妇女/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如何借鉴西方妇女/性别理论并为我所用?(3)如何基于中国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妇女理论?此次座谈会旨在搭建平台,促进学界进一步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的重大议题。今后,本刊将继续召开专题座谈会,以激发更多的交流和研讨,推动中国特色妇女/性别理论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青年病态民族主义表现为政治上的狂热激进、文化上的保守狭隘,处理外部矛盾强调敌视与对抗的战争思维,面对社会问题表现为"无为"的情绪型"内政愤懑".其在根本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背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近70年的学术研究中,费孝通先生始终把社会学和人类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关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所遇到的或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都市人类学的研究,要强调中国多元文化的主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上发生的变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发展,即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在都市研究中赋予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内涵,现代化过程必然包括少数民族的现代化.二是和平共处.多民族在城市中共同的政治、经济组织的框架之内要和平共处,才能继续发展."中和位育"几个字代表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而不同"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是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历史逻辑与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逻辑相反相成并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件。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下,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大国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为形式的新式民族自救运动,和以共产党领导的和平崛起为形式的新型民族自强运动。这是人类唯一一个数千年传承不坠的古老文明重新回到世界文明中心甚至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