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奋斗》2016,(11)
正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的胜利给战斗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抗日联军巨大鼓舞。东北抗日联军为突破敌人"大讨伐",开辟新的根据地,与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取得联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他们与主力红军遥相呼应,共同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英勇坚决的斗争。一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胜利是由于蒋介石的放水"、"九九密电不存在"、"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重读历史"、"历史解密"等外衣的掩盖下甚嚣尘上。这些观点歪曲篡改历史事实、丑化红军的形象,试图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系统分析、辩驳以正本朔源,弘扬长征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长征里程甚至超过了两万五千里;从结果来推测目的,将蒋介石的军事失误同于"放水",无疑是颠倒黑白;"九九密电"虽然原稿缺失,但大量当事人形成的证据链不容虚无;红军不仅打出了北上抗日的宣传口号,而且进行了抗日宣传和抗日斗争。只有破除长征史话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才能保证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若飞 《新长征》2021,(4):60-61
"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这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原总指挥寻淮洲牺牲前反复念叨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既是这位红军名将催人泪下的临终遗言,更是这位沙场英杰壮怀激烈的"请战书"。寻淮洲于1912年8月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在13岁左右参加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是反帝反封建活动的学生领袖。  相似文献   

4.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前,中共抗日话语叙述在不同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也呈现差异。长城抗战前,中共"反帝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长城抗战到红军长征前,中共"反蒋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动员功能;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共"北上抗日"话语主要发挥对红军长征的激励功能;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联合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统战功能。中共抗日话语叙述演进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话语主要反映出先抗日与先安内主张的差别,而国民党"安内攘外"话语最后让位于中共的"联合抗日"话语,并形成国共合作和全国联合抗日格局,显示出中共抗日话语具有激发和推动全国民众抗日浪潮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5.
腊子口放歌     
正毛泽东长征诗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历尽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越过了岷山,终于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腊子口是岷山的重要隘口,只有通过腊子口,方能从四川进入甘肃,走上北上抗日大道。因此,突破国民党军防守的腊子口,成为红军北上途中的关键之战。请看萧华创作的七言律诗《突破腊子口》: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峡道连。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6,(9)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从内战漩涡走向救国救民战场的壮举。红军长征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一方面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另一方面,长征的胜利也影响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发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后,党中央对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与关注,进一步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使正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武装侵略的东北抗日联军,有了坚强的后盾和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多次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丧心病狂一再"围剿"红军,置民族大义于不顾.面对这种民族存亡的形势,党为实现直接出兵抗日和动员群众,由方志敏、寻淮洲等同志分别率领红十军和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红军突围长征之前,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8.
1934年8月,党中央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4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粟裕在担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和红军挺进师师长期间,曾率部二进闽北游山区.  相似文献   

9.
一1934年冬,位于大别山区的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进行北上抗日的远距离战略转移。这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00余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西进,准备在桐柏山区或合适的地区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11月19日拂晓,红二十五军西征进入桐柏山区的月河、金桥一带。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后改任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获悉后,随即通知桐柏山有关地下党组织,找可靠群众为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沿途领路,以利克服长征红军人地陌生的困难。同时,利用红军北上抗日雄壮声威,打击震慑桐柏山区的国…  相似文献   

10.
正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特指国民党封锁时期的国际传播。其间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与国际人士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中国红星闪耀世界"是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典型特点之一。国际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先是向欧美大国传播,后又传播回国内。陈云的报告和《随军西行见闻录》闪耀共产国际和苏联,斯诺关于红军长征的系列作品闪耀英美,紧随斯诺之后的外国记者揭开"红色中国内情"。  相似文献   

11.
1934年8月,党中央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4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粟裕存担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和红军挺进师师长期间,曾率部二进闽北游击区.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福建80周年。6月9日至16曰,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巡视员刘云刚带领调研一组,先后到揭州市晋安区、连江县、罗源县和三明市尤溪县、宁德市蕉城区等地,就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邊经福建相关革命遗址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降虎战斗等32处革命遗址,并与相关单位进行了座谈。此次调研,新发现了红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3.
张国华  高嵩 《党史纵览》2006,(11):10-12
活着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七仙女"从容踏上长征路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了大别山区的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开始了长征.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里,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她们就是被称为"七仙女"的红军医院女看护: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  相似文献   

14.
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系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张学良当时联共抗日的思想轨迹和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的艰苦历程。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一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在会谈时,他当面对周恩来表示了自己的这种态度。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  相似文献   

15.
正苦劝不退,一心跟着红军走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了大别山区的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里,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她们就是被称为"七仙女"的红军医院女看护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当时,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  相似文献   

16.
红军能在恶劣困难条件下取得长征胜利,根本原因是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军队。正是因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红军形成了坚定的信念、自觉的行动、顽强的作战能力、严格的纪律、平等的官兵关系等优秀特质。红军每到一地,都开展广泛的宣传,并以实际行动感召群众,维护群众的利益,由此,红军获得了长征沿途群众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群众为他们筹集粮食、衣物,并踊跃参军。在长征中,红军还从中日民族矛盾出发,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和人民群众一起,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1936年夏,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这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长征抵达川、康地区,准备继续北上,与第一方面军共同创造西北抗日根据地。但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胡宗南、薛岳、王均、毛炳文、杨森、刘湘、刘文辉、鲁大昌等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阻止红军北上抗日,企图围歼红军于雪山草地地区。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营垒内部的分裂,两广事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1934年8月,党中央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4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9.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由红七军团军团部及其所属的十九师为主整编组建的,整编前,红七军团曾在连城一带活动。1934年7月1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连城县境。在连城时,先遣队接到中革军委电令:配合红二十四师打击国民党东路军第四纵队李延年部。后因故未果,部队遂急速向东,朝永安方向前进。先遣队路经连城时,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全国民众,包括国民党军队中决心抗日的分子,一致起来援助苏维埃和红军,援助抗日先遣队。  相似文献   

20.
1938年初,福建各地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二、三支队出发北上抗日。“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奔沙场……”,70年前,高唱着这首抗日战歌,奉命整编为新四军的数千名福建红军游击队员奔赴苏皖抗日前线,这是继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发生在福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又一件大事。福建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英勇奋斗历史,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力宣传福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英雄业绩.弘扬他们锻造的“铁军”精神,本刊特开辟“驰骋江南”专栏,通过刊登新四军老战士的相关回忆文章等方式开展纪念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