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主张官本与官主的官本主义相对立,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民本与民主的有机结合;与坚持价值主体与实践主体二元分裂的民本主义相对立,党的群众路线将价值主体与实践主体地位都置于群众,实现了价值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与单纯强调民本与民主的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相对立,党的群众路线将群众史观与党的领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党的群众路线扬弃并超越了旧有的执政理念,实现了执政理念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2.
杨晶 《世纪桥》2008,(4):30-31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建设”与“四个文明”,以及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目标与要求。社会主义“建设”与“文明”关系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内在统一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必须处理的需求与供给、控制与自治、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四大对称关系的梳理与释读,认为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应在四大基本逻辑基础上进行构建:在空间结构上要以农民的公共需求与乡村有效治理为主线来确定其适度规模;在权力结构上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官治与民治的合作互强;在制度结构上要根据乡村具体境域来进行多元化制度安排;在资源结构上要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处理好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小康与“三步走”战略的关系、小康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小康与现代化的关系、小康与幸福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制度变迁视野中的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垂生 《求实》2002,(1):28-31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探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与市场问题 ,主要从制度与组织两个维度及其交互作用来解释转轨政府与市场存在的问题 ,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的途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报创新是新闻人的创造性活动,是新闻人各种高级能力、活动方式有机协调和综合运用的过程,主体与对象、个人与社会、认识与评价、否定与肯定、理想与现实、需要与能力、批判与建构、观念与实际,这些创新活动中必然涉及到诸方面的有机统一,体现着新闻创新、党报创新与创新对象、人及其所属的社会多重关系,体现着党报创新对真、善、美统一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7.
刘炳香 《党课》2011,(4):65-68
生活百味杂陈,工作纷繁复杂,在理论与实践、知道与做到、对错与利弊、大事与小事、规则与创新、个人与组织、做事与做官、动机与结果、本色与角色、本能与境界之间,领导干部经常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纠结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上,产业是自然界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产业选择作为一种能动的目的性实践活动,不能忽视自然界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这要求产业选择在操作性上的指标设计和选取不仅要体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新发展前景,更要体现自然界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相似文献   

9.
陈军芬 《世纪桥》2008,(1):74-75
纳税人税权是纳税人因让渡自身的私有财产权而享有的税收基本权利,包括税收享用权、税收决定权、税收监督权与税收救济权;国家税权则是国家所享有的税收执行权,即征税权与用税权。纳税人税权与国家税权的平衡是税收宪政最基本的问题,私有财产权与国家财产权的平衡与协调,是纳税人税权与国家税权平衡的前提,而纳税人税权与国家税权平衡的原则与方式包括同意原则与民主参与。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价值在于规范、调节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现代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的分工合作日益发展,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日益加深,社会成员的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更加需要运用道德规范调节个人行为,协调社会关系。道德的核心是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公与私的道德观念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质是反映公有制的本质要求,协调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要求 ,因此对其中道德标准的界定 ,就必须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这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制度规范下的道德标准 ,适应法治环境的社会道德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道德素质 ,与现代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时代道德。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调整体系中调整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准则,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主法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确立民主法治在中国未来政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在充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符合我国国情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以德治国”思想的内涵 ,以及如何实施“以德治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法治理论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曾论及法治之不及问题。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治与人治的讨论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和心理原因影响,视角主要集中在法治的合理性上,而忽视了法治状态下人治问题的客观存在,进而忽视了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于执法者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奋斗目标,代表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得尤其迫切。二者的结合使“法治”与“德治”均具有新的内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最终形成体制化、扩展化、积极化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开放的、积极向上的尊重法律权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政党法治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的价值取向 ;涉及政党法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依据、形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若干内容 ;涵盖全部政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执政整个政党行为全过程。加强政党法治建设是发展政党民主的需要 ;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是坚持依法执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认识法、法治和法制则是正确理解并真正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旧中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法治建设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缺乏民主的基础和法治的土壤,中国只能走政府推进型道路。  相似文献   

20.
略论科学、民主、法治三位一体的执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的科学、民主、法治三位一体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曲折历程中探索和掌握的执政三大法宝,明确而具体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这一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三大法宝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突破,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坚持执政三大法宝,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